【正见网2008年12月11日】
【原文】
王轨(1)尝与小内史贺若弼(2)言:“太子必不克负荷(3)。”弼深以为然,劝轨陈之。轨后因侍坐,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无闻,恐不了(4)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帝以问弼,对曰:“皇太子养德春宫(5),未闻有过。”既退,轨让(6)弼曰:“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7),何得乃尔(8)反覆?”弼曰:“此公之过也。太子,国之储副,岂易发言!事有蹉跌(9),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10),何得遂至昌言(11)!”轨默然久之,乃曰:“吾专心国家,遂不存私计(12)。向者对众,良实非宜。”
后轨因内宴上寿(13),捋(14)帝须(15)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先是,帝问右宫伯宇文孝伯曰:“吾儿比来(16)何如?”对曰:“太子比惧天威,更无过失。”罢酒,帝责孝伯曰:“公常语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17)矣。”孝伯再拜曰:“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18),遂尔结舌(19)。”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
帝深以轨等言为然,但汉王赞次长,又不才,余子皆幼,故得不废。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陈纪六》)
【注释】
(1)王轨:太原祁人也,小名沙门,汉司徒允之后。
(2)贺若(音惹)弼(音必):字辅伯,乃北周名将贺若敦之子。少时骁勇,善骑射;能文,博涉书记,仕北周,为小内史。
(3)必不克负荷:必定不能负担治国重任。
(4)不了:不能胜任。
(5)春宫:太子居东宫,东方主春,故亦曰春宫。
(6)让:责备,谴责。
(7)对扬:扬,称也。后人以面对敷奏为对扬。
(8)乃尔:竟如此。
(9)蹉(音搓)跌:意外之失误。
(10)臧否(音脏匹):好坏,得失或批评,褒贬。
(11)昌言:显言。
(12)不存私计:不存心于自己之利害。
(13)上寿:举觞敬酒。
(14)捋(音乐):用手指顺着抹过去,整理。
(15)须:同须,胡须。
(16)比来:近来。
(17)诳:说谎。
(18)割慈忍爱:割舍恩慈,忍抑父爱。
(19)结舌:闭口不言。
【语译参考】
王轨曾经对小内史贺若弼说:“太子必定不能胜任治国的重任。”贺若弼深表赞同,劝王轨向皇上陈述。后来王轨藉在武帝身边侍坐的机会,对武帝说:“皇太子在仁孝方面默默无闻,恐怕不能胜任陛下皇家事务。愚臣见识短浅不明,说的话不足为信。陛下一向认为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他也常常为此事担忧。”武帝便问贺若弼,贺若弼回答说:“皇太子在东宫修养自己的品德,没有听说有什么过失。”他退出去以后,王轨责备贺若弼说:“你平日言论,无所不谈,今天面对皇上回答问题,怎么如此反覆无常?”贺若弼说:“这就是您的过错了。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怎么能随便发言!如果事情有差错,就会有灭族之祸。我本以为您会单独向皇上密陈太子的不善,怎料到您竟当众向皇帝明说!”王轨沉默了很久,便说:“吾一心为了国家,所以没有考虑个人利害,当众说这件事,确实不适宜。”
后来王轨又藉参加宫中宴会的机会,对武帝敬酒,用手捋着武帝胡须说:“可爱的好老头,只是遗恨继承人太昏弱了。”原先,武帝曾经问右宫伯宇文孝伯说:“我的儿子近来如何?”宇文孝伯回答说:“太子近来害怕陛下的天威,更加没有过失。”酒宴散后,武帝责备宇文孝伯说:“您常常对我说:‘太子没有过失。’现在王轨对我这样说,可见您是在说谎。”宇文孝伯再次向武帝下拜说:“父子之间,别人很难说什么。臣知道陛下不能割舍恩慈,忍抑父爱,所以就闭口不敢多言。”武帝知道他的意思,沉默了很久,便说:“朕已经委托给您了,希望您能尽力而为!”
武帝深深感到王轨等人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汉王赞是次子,又不成器,其余的几个儿子都年幼,所以皇太子没有被废掉。
【研析】
从王轨谏废太子一文,彰显出王轨与贺若弼、宇文孝伯的行世风格是完全不同的。王轨一心为国家,毫无考虑个人得失,善尽臣子的责任,直言而谏,当然他的立意是好的,无私的,但在现实社会里,难免给人不够周延的感觉。因为劝谏必须当事者可以接受,如果口气委婉,私下提建言,可能别人接受度较高,否则即使是良言也可能让人恼羞成怒。反观贺若弼则是一个较能深谋远虑的人,他考虑要王轨密陈,不要昌言。所以当武帝问起,他只淡淡的回答:“皇太子养德春宫。”其余就不便再说什么。宇文孝伯则想到父子亲情难以割舍,外人难道家务事。此三人的个性在这件事上就表露无疑。王轨他是一心为公的;贺若弼则是为私的成分较多,担心有差错,招致灭族之祸;而宇文孝伯则从人性观点出发。故同一件事看法可说见仁见智。而武帝宇文邕也很无奈,他也十分同意王轨的观察,可是儿子要不是庸碌无能,就是年纪太小,因此即使想罢黜太子,也没有其他的人选,只好要求宇文孝伯尽力而为了。
【延伸思考】
1.人非圣贤,难免有小过失或不恰当行为。如果你看到了别人的缺点,你会如何对待?不用管他、自己劝告、找别人告诉他或……?为什么?
2.如果你像武帝一样碰到很无奈之事,你会如何看待?
3.凡事三思而行,较无差错,因为一经熟虑后,一切会较为圆融。如果你要做一件重大决定,通常会如何作决定?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40)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今注》(九)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3.《白话资治通鉴》(第十二册)沈志华 张宏儒 主编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