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2月07日】
大约在五千年以前,在我国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部落。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为首的部落,最初兴起于今陕西北部,后来沿着洛水南下,东渡黄河,定居于河北涿鹿附近,从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定居生活。
黄帝的母亲,有一天到野外去,突然看见天上有闪电绕过北斗星,吓了一跳。身上感到有点震动,于是就怀上了黄帝,怀了二十四个月才分娩。黄帝一生下来,就长得容貌堂堂,前额隆起,像太阳悬空,眉骨也是高高的,一看就是个非常精明能干的形像。他出生只有两个多月,就能说话。几岁的时候,就才华出众,语言流畅深刻,令人信服。到二十岁,他已经很有教养。对人宽厚友爱,考虑问题周到细致,能明确地判断是非。
由于黄帝的才能和威望,他被推选为一个部落的领袖。当时,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已经去世,继承者平庸无能,没有威信,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掠夺性的战争而无法制止。在这种形势下,黄帝积极学习行军布阵的方法,加强军事训练,开始征伐那些破坏部落联盟规章制度的部落首领,使他们心悦诚服。
但是,有个部落的首领,名叫蚩尤,他又厉害,又残暴,从来没有人能够战胜他。还有一个黄帝的近亲部落,首领是炎帝,也经常掠夺和欺侮邻居。因此,远近的部落,都来归附轩辕。黄帝的势力范围扩大了,他积极地修好内政,整顿军队,制定历法,发展农业生产,安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安抚四方前来归顺的人。他还训练了熊、罴、虎、豹等猛兽,作为战争中的新式武器。
这时炎帝侵略扩张的意图,受到黄帝的阻挠,双方矛盾激化,于是,这两个近亲部落在阪泉(河北保安东)爆发了一场战争。经过三个战役的较量,炎帝失败了。炎帝认输,口服心服的与黄帝结成联盟。
可是蚩尤还是我行我素,继续到处抢掠,黄帝虽然想了很多办法去争取他,团结他。但是,始终无济于事。对于蚩尤的无数侵扰,黄帝忍无可忍,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只好诉诸武力,于是,与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鹿),進行了一场大战。
这次战争打得非常激烈,规模也很大。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都是猛兽身躯,铜头铁额,威风凛凛,勇猛异常。他们吃的是砂石,可以连续作战,不必起火做饭。他们的武器又很精良。当时,他们就掌握了炼铜的技术,造了很多铜制兵器,这比石刀石斧当然厉害得多了。
黄帝也了解蚩尤的凶狠,他调集了各个部落的军队,组成了几个由他统一指挥的大兵团,命令大将应龙(人名)作先锋,首先出阵应战。
双方一交手,就打得难分难解、天昏地暗、鬼哭神嚎,喊杀之声,响彻山野。逐渐,黄帝支持不住了,于是他拿出秘密武器,放出那久经驯养的猛兽部队。只见那虎豹熊罴,步伐整齐,進退自如,张牙舞爪,咆哮怒吼,一齐扑了上去,见人就咬。蚩尤的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魂飞魄散,乱作一团,自相践踏。
蚩尤一看不妙,马上使出邪术,作起大雾,令人五里以内,迷不识路。黄帝便造出指南车,识别方向,大破其术。蚩尤又到天上,请来了风伯和雨师帮忙。刹那间,天色昏暗,狂风大作,急雨倾盆而下,对面不见人影。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黄帝在这危急关头,也到天上请来名叫“魃”(读拔)的仙女。仙女拨开云雾,一下就风停雨止了。黄帝抓住战机猛攻,蚩尤败下阵来。应龙见蚩尤想逃走,盯着他紧追不放,追到凶黎的山谷中,赶上一步,手起刀落,蚩尤的脑袋便飞落到好远地方去了。这次战争,使黄帝的威望达到空前的高度,各部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致拥戴他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
此后,黄帝在涿鹿山下的一块平地上建起都城,设置一些官员分管各项工作。他命人制定了天文历法,以指导生产。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四人为他的助手。这四个人都德才兼备,关心百姓疾苦。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黄帝指导人民按四时不同季节,来播种谷物和栽种草木,指导人民饲养牲畜和利用自然资源,指导人民修建房屋和制作衣裳。由于他对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后来人民一直怀念他,尊敬他。
在涿鹿之战中,黄帝的一个重要同盟者是他的近亲炎帝。这次战争以后,以黄帝和炎帝为首的华夏族,就成为不断融合中原各地众多部落的核心力量,炎黄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尊崇为不断扩大的华夏族的祖先。今天,我们中国人都认同是炎黄子孙,并以此而感到无比自豪。
黄帝与蚩尤之战,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大战。黄帝代表着正义的一方,蚩尤是代表邪恶的势力。蚩:在辞典里,第一个含意,就是指毛虫,引申为害人虫;第二、蚩通痴,即痴迷不悟的顽劣分子;第三、蚩又通媸,就是丑陋的阴人;第四、蚩还有讲假话、吹大话用以欺骗他人之意。尤:在辞典里,第一个含意是特异、突出、更加、尤其的意思。第二个含意是:罪过。如果把蚩尤二字合起耒,便有丑陋、阴暗、欺骗、造假、害人到特别突出、无以复加,罪过极大之意。
这场正义与邪恶之战,到了现今,又演化出人类最后的一场特殊的较量。那个现代蚩尤邪恶势力,故伎重演,造谣欺骗,兴风作浪,丑陋阴损,诡计多端,集世间各种卑鄙无耻行为之大成,终于在真、善、忍的光焰无际的金辉之下,被炽射得原形毕露,并在逐步的被粉碎、被解体的过程之中。蚩尤蚩尤,无耻之尤!覆灭之灾,已近到头!
(事据《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