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2月08日】
【原文】
周主以将士疲弊,欲引还。士彦(1)叩马(2)谏曰:“今齐师遁散(3),众心皆动,因其惧而攻之,其势必举。”周主从之,执其手曰:“余得晋州,为平齐之基,若不固守,则大事不成。朕无前忧(4),唯虑后变(5),汝善为我守之!”遂帅诸将追齐师。诸将固请西还,周主曰:“纵敌患生。卿等若疑,朕将独往。”诸将乃不敢言。癸丑,至汾水关。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 陈纪六》)
【注释】
(1)士彦:梁士彦,字相如,安定乌氏人也。少任侠,不仕州郡。性刚果,喜正人之是非。好读兵书,颇涉经史。
(2)叩马:牵住马。
(3)朕无前忧:朕没有前方之忧虑。因为前方之事,武帝可以亲自处理。
(4)唯虑后变:只担心后方有叛变。
(5)遁散:败退逃散。
【语译参考】
北周武帝因将士疲惫,想率军回朝。梁士彦拉住周武帝的马劝止说:“现在齐国的军队败退逃散,人心浮动,乘他们恐惧时進攻,势必可以打败他们。”北周武帝听从他的意见,握住他的手说:“我得到晋州,这是平定齐国的基础,如果不能固守晋州,那么平齐大业就不能成功。朕此番進兵,并无前方之忧,只担心后方有叛变,你要好好为我守住晋州城!”于是率领将士们追赶北齐军队。众将领一再请求回师长安,周武帝说:“纵放敌寇,将留下祸患。你们如果怀疑,朕将独自前去。”众将领于是不敢再说。初九,到了汾水关。
【研析】
平阳之战结束后,周武帝進入平阳,梁士彦握着北周武帝的胡须哭泣说:“臣几乎见不到陛下了!”北周武帝也动情流泪,可见梁士彦坚守平阳时,多么危急。幸好北周武帝和各路军队会合及时赶到,解救了平阳。原本北周武帝认为将士在严寒中作战特别艰苦,准备带军队回长安休息。但梁士彦却持不同看法,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趁着北齐人心浮动时直捣其重镇晋阳。北周武帝采纳了梁士彦的意见,亲自带领大军追迫齐军,直逼晋阳城下。临走前殷切交代梁士彦守住晋州城,好让他无后顾之忧。后来北周武帝果然顺利灭了北齐。因为北周武帝睿智采纳梁士彦的计策,否则如接受众将领请求回长安,要消灭北齐恐怕又得多一些波折。也应验了战争的胜负,天时、地利、人和占了很大的因素。聪明的领导者,懂得如何去鼓励部属,让他们为国家所用,北周武帝在此点上,可说应用的恰到好处。
【延伸思考】
1.在南北朝时代,多数国君都是危急时,自己先逃之夭夭。但在北周灭北齐过程中,武帝却是身先士卒,与大将合力作战的。从此点让你想到什么?
2.梁士彦坚守平阳时,要不是北齐国君昏庸,可能被攻陷了。在如此疲惫情况下,他却能持不同看法,要武帝掌握时机继续進攻,你想梁士彦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君臣之间的信任,在文中表露无疑。你认为他们为何能彼此信任呢?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40)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今注》(九)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3.《白话资治通鉴》(第十二册)沈志华 张宏儒 主编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