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写作之道

想他


【正见网2010年01月19日】

《十年风雨中的感恩》一文写完后,有两点说明:一、引用孔子的话贯穿全文是在打坐中想的。二、稿子投稿之前,考虑到民国时期的日本青花大盘上的诗必须抄录出来以证明文章的真实性后,就坐了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去抄写盘中的诗,坐车时想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后感慨师恩,而联想到“山高,不能刻师之威德;海深,不能藏师之慈悲。因为、山与海都在地球!而师之佛恩,却弥漫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由此看来文中的精华部分不是我写的,是师父赐予的智慧而写的。

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经过“用心”才得到的。

简单的这么一句话,反映出修炼的过程。两年的写作体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刚开始写的文章同现在写的真是不一样。要想纯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提高心性后才能写出来,而不是因为在常人中的文凭或文采能做到的。写的文章反映出当时的执着心(显示心、以我为主的私心、懒惰心等)和党文化的观念流露,这就需要写文章或修改时要注意并修改。这个过程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修改文章往往要修改很多遍,并且还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看再改。在纸上改确实费事,畏难的心我也有。但从买电脑上明慧网后,克服困难在电脑上练习打字、打草稿后,现在就很自如了。电脑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再讲如果我懒惰的话,不去抄写盘中的诗,肯定不会想到那么深刻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这是肯定的。如果不用心,诗歌的写作肯定不会从开始的绞尽脑汁到现在的自然思想流露。现在能够用简单的几十个字清楚、全面、深刻、简练的表达出来。

看同修写的《也谈写作之道》,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以前写文章特别是写诗经常在炼功或发正念时写出来好词、句,我知道师父告诉我们应该排斥杂念并包括正法中要做的事情,感觉自己状态不对。但困惑的是这个状态确实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不知道为什么?看同修的体会后“写文章要入静,……所以渐渐形成全神贯注,一气呵成的习惯,流畅的表达神思。”我明白了炼功(或发正念)是处于静的状态师父才给与的灵感。但是大法还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也要养成“渐渐形成全神贯注,一气呵成的习惯,流畅的表达神思”的状态写作。慢慢的克服、改正过来,慢慢的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养成用修炼人的状态写作,向同修学习。不应该在炼功或发正念时想这些事情。

同时深深的认识到写诗对自己修炼的提高很大,最大的体会是“荡尽妄念”(《洪吟(二)》<无存>)。以前我多愁善感、杂念很多。写诗后杂念就很少了,因为有些灵感出现后要清楚的表达思想还是力不从心,所以平日里不自觉的反复琢磨推敲,这样大脑就没有工夫去想其它的。久而久之思想中都是围绕着大法去想、写、做。一思一念有很大的归正。

看了近期发表的写作心得,自身的很多经验同修都说到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大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