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3月30日】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字子长,夏阳(今山西韩城)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通史,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司马迁七岁时,任汉太史令。司马谈是学问渊博、目光远大的史官。司马迁深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热爱祖国,有重振祖业的雄心壮志。
公元前一一零年,司马迁三十五岁的时候,从四川奉使回到京城,去看望病重的父亲。司马谈拉着他的手哭着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史官,远祖掌管天文历法,已成累世家学。后来曾一度衰落。你如能再做太史令,那就可以继承祖宗的事业……”司马迁泪流满面,低着头对父亲说:“儿虽然不成材,一定要把祖上和你所谈论的记录下来,好好发扬祖宗的事业。”
不久,司马谈就去世了。三年后,司马迁果然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他废寝忘食。刻苦研读家中和国家的藏书,从各个方面为写《史记》打下了基础。
正当司马迁壮志欲酬、发奋写书的.r候,不幸祸从天将,他因为“李陵事件”讲了一些真话,惹怒了汉武帝,惨遭宫刑。受到这样大的侮辱,司马迁悲愤欲绝。但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给后人留下信史,司马迁才决心活下去,发奋著书。
两年后,司马迁受赦出狱,汉武帝又诏他做中书令。
一天,司马迁正在家中写《史记》,突然看见大儿子司马临怒气冲冲的闯進来,说:“父亲,你看我从市上撕下的揭贴。”司马迁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鱼跃龙门变成龙
还看鲤鱼雌与雄
假若非雄也非雌
跃上龙门也非龙
原来,这是朝里与司马迁为敌的李二师一伙干的。后来司马迁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后,都极力反对司马迁应诏。他们对司马迁说:“你这个德才兼备的司马迁,为何要進宫做‘闺阁之臣’,甘受此辱呢?”司马迁强忍着心中的痛苦说:“不進宫怎知宫廷秘史?不和帝王将相交往,怎知他们的善恶?我不应诏,史书又如何写呢?”
后来,司马迁还是应诏進宫去了。但他知道,写这本实纪实录的《史记》,必然会遭到汉武帝的销毁。完稿后他就同时准备了几份:一是手稿,后来汉武帝追查,他就将手稿呈交了上去,果然不出所料,手稿被汉武帝烧毁了;二是副稿,由才智非凡的女儿司马英抄写,以便“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三是腹稿,他每写一篇,都命外甥杨恽(司马英的儿子)学懂背熟,以确保信史能传与后人。祖孙三代,继承祖辈书史大业,精心保存《史记》,才让这部不朽著作流传下来。
历史中的神传文化都是大法师父与大法弟子共同开创,为了给人留下神传文化,无数的大法弟子跟随师父历尽艰辛,尝遍人间酸甜苦辣,才走到今天,才结下今天这万古法缘,我们不能不珍惜今日大法徒之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