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10年04月12日】

*特别通讯(需要尽快通知作者的事项):

*正见网2010年4月9日下载、审阅,4月10日登载(或未登载)的诗歌:

原稿:(没有登载的两首词)

《水调歌头・圆满在今天 》恭贺师尊华诞及传法、正法十八周年。
万物浩劫显,沧海变桑田。
银河败物充斥,乱法不忍观。
圣主洪恩浩荡,万众法王立誓,正法下人间。
传法七年紧,十载正法艰。

大慈悲,十八载,此心坚。
天书一部,行三字正法真言。
师导航指方向,法破局劫难里,风雨砺十年。
笃兆年洪愿,圆满在今天。

《沁园春・恭贺师尊华诞及法轮大法日》
千载神州,笼罩毒霾,恶鬼嚣张。
望东边毒藻,西疆涂炭,北国沙暴,南海冰汤。
地有频摇,天无晴日,人怒神嗔祭国殇。
圣主恩,率万王下世,法正天纲。

七年大法弘扬,令道德回归败物降。
舞“九评”利剑,“三退”潮涌;十年正法,师父导航。
天灭中共,地出奇石,红鬼烂蟾无处藏。
无需日,贺晴明天地,佛法显彰。

评注:第一首:第一行中“万物浩劫显”之“劫”字,第二行中“乱法不忍观”之“忍”字,第三行中“万众法王立誓”之“法”字,第四行中“十载正法艰”之“法”字,它们都是仄声,但所在位置都应该用平声。下片第二行中“行三字正法真言”是3-4读,但该句应当用4-3读,即七言诗的正规读法,而且其中的“字”平仄与谱相反。第三行中的“师导航指方向,法破局劫难里”,两句都是3-3读,但谱示皆为2-2-2读,即六言诗的正规读法,而且其中的“指”“局劫”三字平仄与谱相反。第四行中的“笃兆年洪愿”是1-4读,但该句应该是2-3读,即五言诗的正规读法(应该象末句“圆满在今天”那样读)。

第二首:第一行中“笼罩毒霾, 恶鬼嚣张”之“毒”“嚣”二字,第二行中“北国沙暴”之“国”字,第四行中“圣主恩”之“圣主”二字,平仄都与谱示相反。下片第一行中“七年大法弘扬”之“七”字,第二行中“三退潮涌”“师父导航”之“退”字和“导”字,第三行中“天灭中共,地出奇石,红鬼烂蟾无处藏”之“共”“出”“烂”三字,第四行中“佛法显彰”之“显”字,他们的平仄也都和谱示的相反。

在词语方面,第一首第三行中“万众法王立誓”之“万众”为名词(片语),不宜作为数词来用;第二首末行中“无需日”,按字面意思是“不需要的那一天”或“不需要的时候”,显然和上下文不合,作者可能想说“无需多日”或类似的意思,但“多”字一省,就不是那个意思了。

另外,第一首下片的两个六言句(师导航指方向,法破局劫难里),通常是要对仗的;第二首上、下片中代领字的四个四言句,一般要用对仗,且多用扇面对(即前面两个四言句与后面两个四言相对,而不是前面两个四言相对、后面两个四言也相对)。

由于上述问题,要一一修改到完全合谱,可能会太费时间。而且修改中又可能出现新的落谱。因此我们觉得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不用再勉强去按谱修改,把一些不太通顺的句子改得可读一些,按诗歌登载就可以了。其中有的地方,比如“无需日”,干脆连句法都可以改,比如改为“无需多日”。不挂词牌了,就不会出现这种不达意的句子了。

原稿:高阳台・颂师恩

轮转千穹,昙开万户,法船天际云边。
中土开坛,梅旋民乐枝仙。
五光十色天机露,护乡行、双手扶莲。
挽狂澜,巨难承当,挥剑担前。

狂风暴雨慈悲泪,急人心魔变,快转坤乾。
四海勤播,香飘妙舞飞天。
莲花立掌神通赐,灭声声、烂鬼消烟。
法船开,三字长存,宇揭新篇。

注:三字:真、善、忍。

评注:此词是作者的第二稿,有的地方改动较大,也确是改進了不少。比如上片末行“挽狂澜,巨难承当,挥剑担前”,初稿是“雾千重,怕燕迟还,万里人间”,内涵就远不如修改稿那样明确、正面。下片首行“狂风暴雨慈悲泪,急人心魔变,快转坤乾”,初稿是“玄山观世慈悲泪,急人心魔变,雪雨连绵”,也不如修改稿那样明白、有力。末行“法船开,三字长存,宇揭新篇”比起初稿“法船开,三字平安,泽润心田”来,就更是好了不知多少了。

尽管如此,初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也还没有完全注意到。比如第二行“中土开坛,梅旋民乐枝仙”:“开坛”如果指开始传法,就和前面的“昙开万户”不相吻合;而“梅旋民乐枝仙”就简直让人不敢随便猜测其意思了。虽然原稿用“姿仙”令人不解,但改为“枝仙”也没解决这个句子难以被人理解的问题。第三行“五光十色天机露”对“天机”的形容不太好:似乎“天机”成了悦人感官、刺激常人好奇心的消息了。对常人泄漏天机是件非同小可的大事,只有要真心修炼的人才可与闻。应该强调其深刻、严肃、震撼人心灵的特征。下片第一行中“急人心魔变”一语可以产生负面内涵:一般人(包括写诗而不写词的人)都可能把它读成五言诗的节奏,即读为“急人-心魔-变”,就带负面内涵了。领字用“急”不妥。一般领字都要考虑到这个避免误读的问题。这里的领字要注意不和“人”构成双音词。第二行的“四海勤播”似乎作者想说播放神韵吧?但如果没有看过神韵的人,是不会想到这曾意思的,另外,这个“播”字是仄声字,作者用成平声字了(按普通话语调来划分了)。第三行中“灭声声、烂鬼消烟”,这个“声声”不容易被人理解。按作者的意思,可能是一声声的念“灭”字,如果这样,可以用引号把“灭”字引起来,对于大法弟子就容易理解了,但一般读者还是不太可能理解。

*正见网2010年4月8日下载、审阅,4月9日登载(或未登载)的诗歌:

原稿:杏花春柳

杏开粉白香,柳着碧玉妆。
谁使作一处,点染好春光?

评注:前两句通顺、简洁而有形象。但后两句提的问却没有多大意思。由于和大法或修炼没有关系,因此没有登载。

*正见网2010年4月6日和7日下载、审阅,4月8日登载(或未登载)的诗歌:

原稿:观神韵舞蹈《武松打虎》有感二首(外四首)
(一)
醉卧景阳林木中,忽闻虎啸醒英雄;
豪侠不惧棍折断,奋勇铁拳除大虫!

(略)

观神韵舞蹈《白云仙子》有感
朵朵白云飘漫穹,翩翩仙子舞长空。
罗衣婀娜羽扇展,万里逐波云海中。

修改与评注:第一首的首句“醉卧景阳林木中”,作者可能也觉生硬、不太通顺,就加注说“林木”:即“树林”。这就多余了。何不就用树林?作者是在学写格律诗,我们并非不知道。但因为一个字的平仄摆弄不好,就情愿作注来说明一个用得不妥的字,也不愿直接了当的选用那个更好的字,这就本末倒置了。前一次评议我们还专门说了这个问题,请作者们以内涵为第一位,平仄是为内涵服务的,不能以之为理由来破坏了内涵的表达。因此我们把“林木”换做了“树林”并取消了那个“注”。《白云仙子》一首的首句“朵朵白云飘漫穹”,“漫”字误用,我们改用了“大穹”。使用一个字时,不但要明白其基本内涵,更重要的是其使用方法和环境,也叫词汇搭配,其中也包括了语法规则的因素。另外,主标题的“有感二首”和每首的标题中的“有感”,都删去了。理由我们在评议中说过不只一次了:不必要的字词,无论诗中还是在标题中,都是蛇足,都应该砍,只不过诗中砍了一字还要加上一字,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做这个事,但标题中的可以只砍不加,我们就砍了。还有,作者做“注”时,写成:注:“XX”:即指“XXXX”。请注意,“冒号:、即、指”,是三次重复,通常只用一个就可以了。但用哪一个,不是随意的。冒号通常用于有根据的解释或提醒,一般是已经被公认或接受的;“即”是等同之意,提醒读者自己写的某物就是某物,但也得是被公认的或广泛接受的;“指”则是作者自己临时采用的写法,比如以前没有被压缩过的词语、新的尚未被广泛接受的片语等。比如“三退”,最好用“指”,虽然它是一个很好的缩略语,但毕竟内涵是全新的,读者可能不知道,也查不到其出处,用“指”做注就比较合理。

原稿:咏松

挺立山峰白云端,不畏狂风暑与寒。
青翠本色转四季,无数枝叶似针尖。
法力无边涛声震,针针穿心恶毒蟾。
扫清赤魔长虹现,树梢吊挂亮银盘。
仙鹤高歌枝头舞,涧水涓涓琴曲弹。

咏松(修改稿)
挺立山峰白云端,不畏狂风暑与寒。
青翠本色转四季,无数枝叶似针尖。
法力无边涛声震,针针穿心恶毒蟾。
扫尽浮尘天晴朗,梢闪金星挂银盘。

简评:关于咏物诗,我们过去在评议中谈过许多。为了帮助初学者学习写咏物诗,还专门出了“咏物诗系列”,把怎样收集材料、怎样思考等过程都演示了一遍(顺便提及:该系列中最近的一首“咏洞箫”纯粹因为时间关系而一直未能登载,我们希望做得好一些,不想马虎一登了事)。所有希望学写咏物诗的作者可以阅读和参考。作者此诗及其修改稿没能登载,是因为诗中“法力无边涛声震,针针穿心恶毒蟾”两句离开物性了:松树没有这两句诗中所述的特点。作者这样一写,整个诗就不是咏物诗了,而是咏人了,只不过用了比喻手法,把人比为松树了。人、物的关系倒过来了。更多的解释和理解,请作者和读者参阅正见网上的系列文章。咏物诗歌系列:序言--正见文章: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5/10/11/34175.html萤火虫--正见文章: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5/10/14/34176.html骆驼--正见文章: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5/10/21/34307.html等共十一篇(第十二篇待登)。

原稿:《忆秦娥 贺七千万中华儿女三退》
除 邪 恶,
中 华 天 佑 民 心 觉。
民 心 觉,
五 年 风 雨,
喜 迎 收 获。

中 南 海 里 悲 嚎 弱,
长 城 内 外国民 乐。
国 民 乐,
法 光 普 照,
九 州 明 烁。

修改与评议:此词下片第二、三句中的“国”字,作者都用做平声了,但它其实是入声字。因此两个“国”字都改为“人”。在这个上下文里边,“人民”和“国民”基本同义,但用“人民”似乎还正面一些。从作者所投词稿来看,作者在选韵时是用了韵书的,但在定字的平仄时却没有参考韵书。写词的作者,还得按照“词林正韵”来定平仄。对于写元曲的作者,我们准备推出自己的“中原音韵”版本,该书以北方音为基础,因此操北方口音的作者就会觉得比用“中原音韵”亲切得多。但写宋词不能用它,因为宋词讲究入声,北方音没有入声。

原稿:仙山

静寂奇山一河遮,晨雾缭绕有仙色。
湖心探月鹤栖水,焚香鹿鸣闻天歌。

简讯:主韵脚“色、歌”不相押。只有两个主韵脚的小诗,查一下韵书只花一两分钟,不妨每次投稿前都查一下再寄来。

原稿:劝勉

大法如甘露,清心润肺腑。
每天三两盅,时日不虚渡。

简讯:前两句比喻还可以接受,因为它表示作者自己的感受。但后两句再進一步具体化了就有些走过头了:把每天学法说成“每天三两盅”就有些不严肃了。对于师尊和大法,我们在诗中提到时,都必须时刻想到敬师敬法这个严肃的问题。当然,作者是好意,希望诗歌尽可能写的形象生动些,这个意识对于诗歌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在这个特殊的话题上注意到就行了。

原稿:助佛转轮

千呼万唤良知回,迷途知返避灾危。
道心常在大慈悲,助佛转轮救众归。

简讯:诗歌因为讲究凝练、省净,因此容许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句子成份。省略句子主语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省略。但如果作者没有这个意识,不知道自己在省略,就可能不知道甚么情况下不能省并因此导致读者理解上的困难或误解。此诗没有出现任何主语,按标题的写法,被省略的主语就是“大法弟子”。但前两句内涵显然不是指大法弟子,而是指被大法弟子救度的众生,这一点大法弟子可以想的到,但常人读者就可能产生误解。因此前两句必须改动一下,明确被“千呼万唤”后“迷途知返”的是众生。

*正见网2010年4月5日下载、审阅,4月6日登载(或未登载)的诗歌:

原稿:天净沙・天呈异象

冬雷夏雪春寒,
麦圈风眼石言,
甲疫狂沙亢旱。
优昙奇绽,
唤迷人上归船。

注:“麦圈”指零九年英国麦田呈凤凰涅盘状;“风眼”指
零九年黑龙江省延寿一山庄出现长了眼的龙卷风,遇大法弟
子农田、树挂大法标语就绕道而行;“石言”指贵州亡共石。

修改与评议:作者原拟作元曲。但第二句中“石”字平仄落谱(本为入声字,作者当作平声字用了),末句“唤迷人上归船”句读用了3-3读,谱示应为2-2-2读。因此按例将曲牌去掉,作为诗歌登载。写元曲正当用《中原音韵》为标准,但网上没有可用的《中原音韵》,我们自己的版本还在整理中。我们自己的版本出来后,这种入声字派入平声的字就作平声处理了。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入声字都会派入平声。“入派三声”,平声只是其中的一部份。

原稿:天馨走笔

笑醉桃花望北窗 南坡最是好春光
招来几缕入诗去 笔走天馨墨也香

春芳吐韵

万木惊春着绿装 催花吐韵竞华章
天公润色三千首 斧笔偷来四五行

简讯:这两首小诗都写得不错:清新、轻灵,春气洋溢,想象丰富。但因内涵与大法或修炼没有明显的关系,因此没有登载。作者若为大法弟子,希望将自己的诗才多用到大法诗歌的写作中来。以前也有过一些投稿的小诗写得很不错的,但因与大法无关,也都没能登载。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