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古人重俭德 斥奢彰高洁!(外四篇)(新加入录音)

陆文


【正见网2010年05月26日】

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张文节,又名张知白。北宋时代的沧州清地(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字用晦。進士及第,迁河阳节度判官。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任参加政事。天圣三年(1025年)拜相。

身为宰相后,张知白的生活,还保持当初在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南)做文书时的勤俭习惯。有人用汉相公孙弘使用布被,欺世盗名的故事,来规劝他。张知白笑着说:“我凭现在的宰相俸禄,过那种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怕不能办到吗?但是,按常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的俸禄不可能永远有,人也不可能一直活下去。一旦稍有变化,全家人长时间的奢侈生活,突然俭朴起来,一定不好适应的。哪里比得上我‘处有宫位和失去官位’、‘身体存在和身垮死亡’,使全家人却‘始终如一’更好呢?”

笔者少年时代,读曾国藩书,从他那里学到“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很钦佩曾国藩的这两句警言。今读郑?书,始知曾氏此语,实从北宋张知白那里学来。因对张知白更为尊敬!张知白的整段语言,可谓金言,值得铭记。

二、合欢堂里有血泪

唐玄宗李隆基,为虢国夫人(杨贵妃姊)建筑“合欢堂”,花费了上万两白银。

合欢堂建成后,工匠们除领取工钱外,还要求赏赐,皇上又给他们五十缎罗,工匠们连看都不看地嗤笑说:“我们往常竭尽全力,建这项工程。既然皇上不讲信义(所给工钱与奖赏打了折扣),我们愿意把一定数量的蝼蚁、蜥蜴、蜂虿等,放到屋里,使这栋建筑物有一处损坏,我们不拿一分钱工资,也于愿足矣!(但是,当时我们没有那样做,今悔无及!工人受骗,有极大怨愤。笔者添注。)

后来一场暴风,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树干倒向合欢堂,对房屋却没有一点损伤。有人拿下一块瓦观看,都是木材与瓦连接着。可见合欢堂的建筑制作工艺,非常精致。

但是,安禄山攻入长安后,合欢堂受到洗劫。除了容下站立的地方,都成了多余的。当初的荒淫、霸道,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建合欢堂,由人怨到天怒、到灾乱、到遭劫,这是一种历史必然的法则:笔者添注)

有位贤德的古人说:(建合欢堂是)“琐窗秘阁,先埋地狱之根;曲沼方池,自沸苦海之浪!”意思是讲:建造起漂亮完美的楼阁,首先埋下的是通向地狱的祸根;修筑弯曲的水池和方正的河,自会翻腾起涌向苦海的浪花。”写得非常深刻,读起这些话,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中共修建了多项豪华的政绩工程,但是哪个豪宅不是充满了百姓的血泪?它们都埋下了地狱之根,苦海之浪!

三、今日吃肉,他日何继?

唐朝时,裴公美,即裴休,是裴肃的儿子。以兵部侍郎進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秉政五载。

裴休情操坚贞正直。年轻时,与兄弟们一起,在济源别墅学习。他终年没出过别墅,白天研究儒家经典,晚上按规定学习诗赋。

有一天,管理山泽的人,猎获一只鹿,兄弟们烹煮熟了,叫他一同吃。他说:“我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吃青菜都有困难。今天吃肉,明天又能吃什么呢?所以,我不愿改变自己俭朴的习惯。”

只有他不肯去吃。

四、观灯题诗,令人深思

蔡襄,北宋时人,官至端明殿学士。蔡襄驻守福州时,过元宵节,他命令:所有百姓家,必须点上七盏灯,以示欢乐和吉祥。

陈烈(宋代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字秀慈。元祜初为本州教授。)做了一个大灯,在这个大灯上题诗说:

富家一盏灯,
太仓一粒粟;
贫家一盏灯,
抠却心头肉!
风流太守知不知,
犹憾笙歌无妙曲!

诗的意思是:富贵人家点一盏灯,就象拿太仓里的一粒粟那样轻便;贫苦人家点一盏灯,象挖心头肉一样难受。风流太守知道不知道这些,还一直遗憾唱歌奏乐没有美妙的曲子呢。

五、范仲淹苦中求学

北宋时代,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煮二升小米做成一锅粥,经一夜后,就凝结成块,再用刀划成四块。每天只吃两顿饭,每顿各吃二块。割几十根韭菜,便当作一顿饭。

留守(官职名)有个儿子,也在那里学习。回家后,把范仲淹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留守用公家厨房做的饭菜,送给范仲淹。范仲淹把饭菜放起来,直到它变腐败了,也没有吃。

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你过得清苦,送来的食物,你连筷子都没动,我的行为,不会成了一种罪过吗?”

范仲淹深表感谢的说:“不是我不感激你们的好意,是因为我吃粥很长时间,已经养成了习惯。我如果今天吃顿美味佳肴,以后就不愿再吃这种粥了。那样,我反而不舒服,所以,我要严守我的习惯。”

正是:

粗茶淡饭育英才,
锦衣玉食滋贪赖。
齐家治国皆须俭,
源远流长福万代!

(均据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MP3录音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Target As...)。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