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7月29日】
一、挺身而出,代侄受难
明朝初年的章溢(1314--1369),字三益,浙江龙泉人。天性孝友,元朝末年,他统乡兵,平定了大盗,授浙东都元帅,他推辞不受。后受朱元璋之聘出山,累官至御史中丞。
当初,在元末天下大乱、盗贼并起之时,章溢与他的侄儿章存仁,一起逃乱山中。不久,其侄章存仁被贼寇抓住,行将遇害。章溢心想:我哥哥只有章存仁这一个儿子,不能让哥哥无后。他于是挺身而出,对贼寇说:“幼侄章存仁年少无知,我情愿代替他去受难。”
贼寇素来敬重章溢的大名,不仅不加害于他,而且请他居于上座,向他咨询计谋。章溢义规劝他们说:“你们这些人,也都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为什么要做这些杀人流血、给自己家族带来弥天大祸的事呢?”
二、兄弟礼让
三国时的魏国人杨津和杨椿,兄弟二人,仁义礼让,相敬相待,十分诚挚。只要有一点点美味佳肴,两人若不集聚一起,就不单独享用。
杨椿年老,从别处饮酒大醉而归,杨津亲自扶着他回到寝处。并在身边坐着侍候,以便随时问安。杨椿每次出门到近处办事,如果到夕阳西下之时,还不回来,杨津就不独自用饭,一定要等到杨椿回来后,再一同進餐。
起初,杨津在肆州为官,杨椿在京师供职,每有四时的美味,总是派人互相送寄尝鲜。如果还没有寄送出去,自己就不先自品尝。
正是他们如此礼让,所以家教良好。一家之内,人众口多,却从无闲言。
三、“好好去学李步行!”
本朝(即明朝)有一个名叫李步行的人,他是个卖菜的佣工。
他的父亲特别喜欢饮酒。李步行非常孝顺,每次卖菜回来,一定要买些酒,让父亲饮用。他又经常送去新鲜的饮食和日用之物。虽然自己身上,没有一件完整体面的衣服,而父亲的生活日用之物,却始终供给充足。
乡里之中,若有不孝顺、不听话的子弟,父母都以李步行作为楷模,進行教育,对他们说:“为什么不向李步行学习呢?”“好好去学李步行!”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