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简介

季黛 整理


【正见网2010年12月17日】

诸子百家由来

古代治国,施政与教化合一,师即是官,弟子因称师为“子”,并以“子”题其师之著作,如《荀子》、《庄子》、《墨子》……等等。《汉书・艺文志》持诸子百家出于王官论,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司徒掌教育)。”“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史官掌纪录典籍)。”“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羲和掌星历)。”“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理官掌刑法)。”“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礼官掌礼秩)。”“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清庙之守掌祀典)。”“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行人掌朝觐聘问)。”“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议官乃谏官议郎之属)。”“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神农后稷教民稼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乃小官)。”

九流十家的派别区分,出自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历述了诸子学派的学术源流,并评价其长短得失,是综论诸子百家思想的最为完整之作。

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最早评述诸子学派的文字,是《庄子・天下篇》。篇中评述的各家是:一为邹鲁之士、"|绅先生,二为墨翟、禽滑厘,三为宋?、尹文, 四为彭蒙、田骈、慎到,五为关尹聃,六为庄周,七为惠施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之徒。

其后,荀子的《非十二子篇》所非议的各家是:一为它嚣、魏牟,二为陈仲、史鲳,三为墨翟、宋?,四为慎到、田骈,五为惠施、邓析,六为子思、孟轲。

庄、荀对诸子思想的评述,仅将思想家归类并论,犹未冠上家派的名号。孟子力辟杨墨,仍非家派之称,到了韩非子言“世之显学,儒墨也”,才有了家派的冠冕。

一入汉代,先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依序论列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等六家。次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儒、道、阴阳、法、 名、墨六家之外,又增列了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四家,凑成了十家之数。

上述十家,惟班固以小说家为“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故云:“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除去“小道”的小说家,则为“九流”。惟“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故“亦使缀而不忘”,以存一说而已!

然汉志诸子出于王官之说,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嫌,实则,九流十家各有托古而立之说,如儒托尧舜,道托黄帝,墨托大禹,农托神农,而未有自承出于王官者。且家派判定,亦未有必然性,故死守家派的藩篱,恐有失诸子思想的全貌真相。

儒家概略

儒本为掌教育之人,就是以六艺教人的保氏,因为孔门专传六艺之学,所以叫做儒家。诸子中,儒于道最尊。荀子合“儒”“墨”二家,谓之“显学”。儒家学说之要旨在:重教化、主宽恕、贵礼治;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仰仲尼。

其重要代表人物有三: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诹邑曲阜人,父名纥,字叔梁;母颜征在。生于周灵王21年,死于周敬王41年。(西元前551- 479年)周游列国十三年,不得行其道,乃专力著作,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立万世哲学、文学、治世之准则。

其中心思想极为重视讲道德、说仁义,追求大同之治。对人格修养注重“居心”,施政措施,讲究“正名”,以“忠恕”“一贯之道”为其哲理。

孔门优秀弟子分四科十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张。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西元前372- 289年)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历事齐梁滕宋诸国,而未能行其道,乃退而著《孟子》七篇。思想重心乃是:道性善、法先王、讲仁政、重礼义、轻功利、距(排斥)杨(杨朱)墨(墨翟)、放邪辞、尊王贱霸。其思想是从孔子而来。

◎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卿,或曰荀卿,或曰孙卿,赵国人。五十始游齐,继而至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著《孙卿子》三十二篇。主性恶、法后王,其学说正与孟子相反。

道家概略

老子著书“言道德之意”,又有《道德经》之名,因以“道”名家。其思想要旨在:崇法自然,主张无为,去健羡(健,强也,不羡慕强者),绌(贬)聪明,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其代表人物如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著《道德经》(唐称《玄通道德经》)五千言。主张法自然、主无为;以“卑弱自处”,以“自隐无名为务”。

◎庄子,名周,宋国蒙县人。著《南华真经》十余万言。主张齐一切善恶、是非、寿夭、生死;主委心任运,乘化以待尽。其人生观为乐天安命的达观主义;其施政理念,则为纯顺自然的无政府主张。实际上,庄子是在用自己对《道德经》的理解来解释《道德经》,将后人有误导的作用。

◎为我派──杨子,名朱,字子居,战国卫人,尝学于老子。其思想要旨重乐生逸身,不为“寿”、“名”、“位”、“货”四事所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法家概略

古代礼法并称,后礼流为法,故礼家流为法家。其思想要旨为重干涉、严赏罚、贵法治。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尚实派──主张致富图强、奖励实业、提倡武勇。其代表人物有二:

管仲,名夷吾,相齐桓公,攘夷狄,尊周室,九合诸侯,完成霸业。曾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李悝,相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富国强兵。着《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以相秦。

◎尚法派──主张信赏必罚,宪令着于官府,刑罚必乎民心。商鞅为其代表。他由魏入秦,相秦孝公,定变法令:行保甲、兴农事;废封建,立郡县;平均赋税、统一度量衡。因执法严峻,开罪太子,终车裂(相传此刑乃将犯人的头及四肢分别缚到五辆车上,由马引车前進以撕裂其身体,民间俗称五马分尸)而死。

◎尚术派──主张循名覆实、君操其名、臣效其形。代表人物为申不害,相韩昭侯。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国治兵强。

◎尚势派──主张重权立威、尊君卑臣、令行禁止。代表人物为慎到。战国赵人,学黄老道德之术。

◎大成派──主张执一以敬,“法”“术”并重,“势”“利”兼顾。韩非子为代表。他是韩之诸公子,与李斯同师荀卿,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其本于黄老。著《孤愤》、《五蠹》、《说难》、《内外储说》,十余万言。

墨家概略

“墨”为派名,因墨家热心救世,以自苦为极,垢面囚首,面目黎黑,有“绳墨自矫”(绳墨是指木工的工具,用来矫正木头使其正直。意即以绳墨作为自我规范责求的标准)之精神,故称为“墨”。其思想重点在《墨子鲁问篇》全都标明了:“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统一于天道);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 f(悦也)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代表人物为墨子,名翟,鲁人。有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奔人之难,虽蹈火不辞。今存《墨子》五十二篇。其思想要旨,《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儒者礼烦扰而不说(说,易也),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指三年之丧)而伤生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他的一贯思想,可以孟子两句话包括,就是“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名家概略

名所以纪万物,名定而万物有别,我国古之名学,与印度之“因明”,西洋之“逻辑”,同为辩论术。其理论重心为“控名责实”,即是“正名”,为名家之所长。至“苛察缴绕”,故为不必要之分辩,乃流于诡辩矣。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邓析子──郑人,与子产同时。好刑名,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

◎尹文子──齐人,其说由“道”归于“名”“法”,主张“正名定分”。

◎公孙龙子──赵人,其学重在辩析名实,作“白马非马”“坚白异同”之说,有书行世。

◎惠施──宋人,与庄子友善,述“历物”之言,而其旨为“泛爱众物,天地一体。”

阴阳家概略

阴阳有二义,一曰“日月阴阳”,二曰“五行阴阳”。阴阳家初由历象日月星辰之天文学,演变为鬼神迂怪之事,乃后世星相之滥觞。其要旨为: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黄帝──始有阴阳之学,阴阳家推为始祖。

◎邹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号“谈天衍”,谓海外有九大洲,中国名赤县神州,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邹奭──齐人,号“雕龙奭”,采邹衍之术以纪文。

杂家概略

杂家之特点,在兼“儒”“墨”、合“名”“法”,无固定宗旨。其派别与代表人物如下:

◎吕不韦──濮阳人,本为阳翟大贾。相秦,封文信侯,乃厚遇天下智士,使各着所闻,集为《吕氏春秋》,亦称吕览,尝悬之咸阳市门,令有能更易一字者,赏万金,但终无人应。

◎淮南王──姓刘,名安,汉高祖少子长之子,袭父位为淮南王。尝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外书及中篇,名为《淮南王书》(又名《淮南子》)号曰鸿烈。今存内书二十一篇。

理学概略

宋儒之治经,汇合周秦诸子,兼采汉唐道佛之长,讲求心、性、理、气,而为一种以“儒”为表,以“佛”“道”为里之哲学。这是因为当时的士人,有一部分对长久以来的汉唐经学,专治词章训诂、繁琐破碎,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不言,离内圣外王之道,与当时国事背景不合。因此转于经中求微言大义,从个人方面开始,内求于心,外以利天下为己任。

理学家自认超越汉唐诸儒,直接承受孔孟之道,所讲的均为修身、为人、治国、平天下之大道,又受佛教禅宗以及道家玄说之影响,乃混合儒佛道的思想,以道为本,以儒为用,虽是以道为本,而又不敢离开孔孟,遂托易说明老子之道。他们多因佛而释儒,或授佛以入儒。可见当时佛对儒影响之深,尤以禅宗所述明心见性学说影响至大。其时代、派别与领袖人物如下:

北宋

◎濂溪学派──周敦颐,称濂溪先生,字茂叔,湖南道州人,故居濂溪,著有《太极学说》及《通书》。以明易及天人之理,开一代理学之宗。

◎洛学派──程颢,称明道先生;程颐,称伊川先生;皆河南人,同是周敦颐的门人。

程颢以“识仁”为先,以“定性”为本,而存之以“诚”“敬”。重在“养气”,谓“性即气,气即性”,是为“气一元论”。

程颐主“用敬”“致知”,重在“存理”,谓“心、性、天,一理也。”为“理一元论”。

◎关学派──张载,称横渠先生,世居大梁,侨寓关中。著作以《正蒙》及《东铭》、《西铭》为最重要。此学说尊贤贵德,乐天知命。以为人性有二元:一曰“天地之性”;一曰“气质之性”。主张以学变化气质,而复其天赋之善性。为“性二元论”。常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任。

南宋

◎闽学派──朱熹,字晦庵,婺源人。生于闽之尤溪,称考亭先生。其学集周、张、二程之大成。其要旨在“道问学”:谓“性即理”,主“居敬”“穷理”“格物致知”,益以“读书”;治学重客观而主于归纳。理气并重,为“理气二元论”。

◎江西学派──陆九渊,称象山先生,江西抚州金溪人,曾讲学象山。其学说中心为“尊德性”:谓“心即理”,主“明心见性”“自作主宰”;先于“辨志”。治学重主观而主于演绎。重视领悟,为“心一元论”。

明代

姚江学派──王守仁,字伯安,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曾筑室贵州修文县东洞,改名“阳明洞天”。其学说亦谓“心即理”,主“致良知”“知行合一”。表彰陆学,以致知而格物,与朱子以格物而致知相反。亦为“心一元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