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2月01日】
【白话试译】吴国的公子季札,来到我们鲁国访问,他要求观赏一下周代的音乐歌舞。
于是乐工、歌者为他演唱周南召南,他说:“乐调真美呀!我听出周朝的教化已经垫基了!虽然还没有达到尽善的地步,可乐调中体现出来的民情,只有勤劳而没有怨恨了。”为他演唱邶风鄘风卫风,他说:“乐调真美呀!声音这么深沉啊!听出人民虽然有些忧思,可是尚不足以至穷困地步。我听到过卫康叔、卫武公这两位贤臣的德教,恰如这乐调中体现出来的一样,这难道就是卫国的歌唱特色吗?”为他演唱王风,他说:“乐调真美呀!不过音节太过繁琐细碎,正象征着政令的太过苛刻琐碎,这样,人民就吃不消的呀。这难道是走向灭亡的先兆吗?”为他演唱齐风,他说:“乐调真美呀!声音这么深广宏大啊!真是大国风度的体现呀!表率东海诸侯的,难道就是大公吗?这个国家的前途实在是未可限量的呀。”为他演唱豳风,他说:“乐调真美呀!声音这么坦荡荡的明达无邪啊!听出人民虽然欢乐,却很有节制,没有荒淫无度的音节,难道是周公东征之后的歌咏吗?”为他演唱秦风,他说:“这种乐调正是所谓的真正标准音啊。因为能发出这种正声的,声音自然宏大,并且宏大至极呀!难道是周朝旧日的歌咏曲调吗?”为他演唱魏风,他说:“乐调真美呀!这样飘忽悠扬啊!声音虽大而委婉多曲折,节拍急促但不艰涩难唱;不过还是能听出来德教尚未普及,如果在位者能再行推广,补此缺陷,那就是开明的君主啰!”为他演唱唐风,他说:“忧思这样深远呀!难道这种乐调出自陶唐氏的遗民吗?不然的话,为啥忧思这样深远呢?不是他们的先人有盛德,谁能歌唱出像这样的乐调来!”为他演唱陈风,他说:“听出是国家没有君主来了,难道国运还能长久吗?”为他演唱郐风,自此以下,他都没有批评。
为他演唱小雅,他说:“曲调真美呀!声音虽然流露着忧思,可是听不出有背叛之心;虽然流露着怨恨,可是并没有尽情倾吐出来,难道是周朝的德教开始衰微时的歌唱吗?但是还能听出是先王的遗民唱的哩!”为他演唱大雅,他说:“曲调真深广呀!声音是这样的和美啊!音节表面曲折柔缓,而骨子里则刚劲有力,难道是在文王德教之下提升了歌唱境界吗?”为他演唱颂乐,他说:“曲调好到极点了呀!刚劲而不放肆,委婉曲折而不卑下靡弱;深密而不迫促,悠远疏旷而不散漫游离;变化多端而不使人感到过火,反覆重叠而不使人感到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有节制;丰富多彩,取用而不竭;含蕴无穷,宽宏而不露;节奏匀称,像施舍虽多而不见减少;轻重适宜,像索取虽繁而不见增多;声音似乎静止了,但实未停顿中断;声音似乎流动不已,但实非泛滥无归。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拍有一定的尺度;乐器交相鸣奏,有一定的次第,相守而不乱。乐调如此尽善尽美,正如有盛德者的施政一般,全是如此的臻于佳境、达到至美哪!”
他看了象箾舞和南籥舞,就说:“这舞蹈真美呀!可是还感到有点美中不足。”看了大武舞(周武王之乐),就说:“这舞蹈真美呀!周朝兴盛时的光景,不就是这个样子吗?”看了韶鶐舞(商汤之乐),就说:“圣人真伟大呀!可是还能感到他觉得自己问心有愧!可见圣人真不易为呀。”看了大夏舞(夏禹之乐),就说:“这舞蹈真美呀!勤劳而不居功,不是禹,谁能做出这样的事业!”看了韶箾舞(虞舜之乐),就说:“德教达到了极点了呀!真伟大啊,像天一样,没有不被覆盖的呀;像地一般,没有不被承载的呀!纵然是最具盛德之人出现,我看恐怕也无法胜过了,看了这样的舞蹈,我感觉已达止境了!假若再有其他的音乐歌舞,我也不敢再要求观赏了!”
【原文】吴公子札来聘(访问),请观于周乐(周代的音乐)。
使工(乐工及歌者)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奠定了基础)!犹未也(犹未尽善),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深)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王风),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指周室东迁)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音节繁琐细碎)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深广宏大)乎,大风(大国之风)也哉!表东海(为东海一带诸侯的表率)者,其大公(即姜太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坦荡无邪)乎!乐而不淫(虽欢乐而有节制,非荒淫无度之音),其周公之东(周公东征以后)乎?”为之歌秦(注1),曰:“此之谓夏(夏本作“大”解)声(正声,标准音)。夫能夏则大(能发正声,自然声音宏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乐调飘忽悠扬)乎!大而婉,险(狭隘、迫促)而易行(易于转折);以德辅此(以德教来辅助),则明主(开明的君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忧深)哉!其有陶唐氏(即唐尧)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美德、盛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没有评论)焉。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无二心,不会背叛),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融洽、和美)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傲、放肆),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无度);用而不匮(乏),广而不宣(显露);施而不费(减少),取而不贪;处而不低,行而不流。五声(宫、商、角、征、羽)和(和谐),八风(即八音)平(协调);节(节奏)有度(尺度),守有序(相守不乱)。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籥(古时的两种舞蹈)者,曰:“美哉!犹有憾(尚感美中不足)。”见舞大武(周武王之乐)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鶐(商汤之乐)者,曰:“圣人之弘(伟大)也,而犹有惭德(惭愧于心)!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夏禹之乐)者,曰:“美哉!勤而不德(勤劳治水而不居功),非禹其谁能修(做)之!”见舞韶箾(虞舜之乐)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覆盖)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无)以加于此矣,观止(已达止境)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通“矣”)。”
【心得体会】本篇选自《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西元前542)。季札是吴王梦寿最小的儿子,因名札,所以称季札,又称季子。因食邑于延陵、州来二地,亦被称为延陵季子或州来季子。吴国的始祖,据传为周之先祖古公亶父(即太王)的长子太伯,亦即周文王的伯父。因为避位让贤,太伯和他的二弟仲雍一同逃到吴地(在今江苏无锡县梅里)。当时那地方还未开化,他俩即在蛮夷中建立了小国,十九世传至寿梦,始称王(西元前585),国亦渐大,拥有今淮泗以南至浙江嘉湖之境。在此之前,毫无记载,在鲁成公七年(西元前584),吴国始见《春秋》,从此渐与中原诸侯往来,于春秋末期,成为南方一强。
季札有贤名,聪慧多才;寿梦死,国人欲立他为王,他固辞不受。为了敦睦邦交,吴王余祭派他聘问鲁国。本文所叙,乃他到了鲁国欣赏周乐时的赞叹和评论。那时候的音乐,是配合着《诗经》中的诗歌奏唱的,如今歌词虽保存在《诗经》里,乐谱却早已佚亡。我们看到季札对于当时各种乐调的品评,可以想见上古的音乐是如何的优美。
首先,可能你会觉得这篇文章呆版,只会用“美哉”来形容歌舞的至善至美,只会用“美哉”来涵盖歌舞的内蕴与来源,再不就是这个“乎”那个“乎”的自问自答。其实,那只是开头的赞叹辞而已,那只是反问句法而已。继续欣赏下去,你会发掘出神传汉字的博大精深、神传语汇的奥妙奇绝!二三字的叠句,(如:渊乎!荡乎!泱泱乎!沨沨乎!……)包括了许许多多的赞美;三四字的对偶句,(如: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哀而不愁,乐而不荒。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蕴含了多少的引申含意在其中。只是简短的几个字,表达出那么丰富的歌舞内涵与韵味;那工整的对仗(注2)、那成双的对句,言简意赅,包容了不少褒扬与赞颂,道尽了各种曲调含情、含意的不同。翻成白话却是连篇累牍、啰哩啰唆的表达不清,最糟的是破坏了整体行文的气势与文辞对仗的美!
接着再来谈季札这篇上古有名的艺术品评,从这儿我们可以了解自古即有“正声”、“标准音”的出现,那肯定是神有意传的,藉由周公的制礼作乐,并与各种祭典之舞相辅相成,规范了先民该有的伦理道德、生活准则、音乐尺度与内涵……等等。从中我们也能得知,三代英明之主均有其音乐特色,如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等等,季札一听就明白,就能准确指出,这不但说明他有扎实的音乐鉴赏修养,同时也说明这些明君的德教影响所及,使当时的音乐也流露出高尚的旋律与曲风,起到了正人心的教化作用。反过来说,听正声、观正舞,身体力行,自然沐浴其中,受其薰陶而道德高尚、符合神意,上天自然庇佑,当然就国富民强了。所以物质与精神是一性,在这儿得到有力的证明。
一国之乐也表现出一国之治是否得当,一国政令是否适中;民心的向背、德教的普及、国家的前途、国运的盛衰等等,都可由乐音、节奏、曲调中体现出来,“乐为心声”、“乐为国政”、“乐为德教”、“乐为国运”,信之矣!季札利用此一难得之机,把《诗经》的三大内容──风、雅、颂,多采多姿的不同样貌,全欣赏个够。如今《诗经》侥幸保存了下来,虽然没了乐谱,可有歌词,我们可以利用来揣摩先民们当时的心声,对现代的人来说,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是吧?
由季札听“颂”乐的品评文字“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低,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里,我们也可以推测,人的七情都该有“节制”,喜怒哀乐都不可以“过”!大喜大怒、狂歌疯舞、极哀号哭,那是魔性的表现,都不被神所认可。
同时也可由此文领略到,一国之乐、一支曲调、一个节拍、一段旋律,代表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由里到外、由内心到外形的种种表现,既丰富又多彩。一如现今风靡世界的神韵艺术团,那满盈的“中国味”,是无数西方有心人士想学也学不来的。可是如果在位者轻忽了她,那后果可是不言而喻的!
这篇“乐评”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德教”:以德育化,以德辅佐,以德提升,以德居首,以德治国……。啥都没有“德”重要!啥都没有“德”有力!啥都无法取代“德”!每个音符的呈现、每段舞蹈的表演、人间的种种现象,全是“德”的表征。“德”没落了,“德”毁了,一切全走样了,不像人了,那时说不定神就不要你了!有可能唷。
【作者】《左传》的作者,史记说是鲁君子左丘明;汉书说是鲁太史左丘明,生平则不详。后世异说纷纭,甚至怀疑左丘明的存在,至今尚无定论。
【注1】秦地(今陕西)本西周王朝京畿所在地,京城音乐当为正声、标准音,相当后世所谓的“京音”。故秦风即是周室东迁前西周的正统音乐。
【注2】“对仗”是指两个句子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必须满足下述的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句读、语法结构、相同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都要完全相同;而且两句的平仄规律是“相对”的。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句子就构成一个对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