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 拾珠玑】唐且不辱使命(《战国策》)

幸紫


【正见网2011年02月13日】

【白话试译】

秦王派使者来对安陵君大咧咧的说:“我们大王愿意拿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这一弹丸小国,安陵君您可同意吧!”安陵君答道:“承蒙大王赐恩,以大换小,是好条件;不过,安陵这地方是承继先王的国土,我希望能永远守住它,不敢和人交换!”秦王听了,很不是味儿。因此安陵君便派唐且到秦国去交涉。

秦王对唐且说:“我拿五百里的土地和安陵交换,安陵君不肯顺从我,这是为何?秦国把韩魏两国都消灭了,安陵君只有区区五十里的土地,居然能够保全完好,就是因为安陵君是一位忠厚老成的长者,所以才没引起我的注意而加以讨伐。现在我自动拿出十倍的土地,使安陵君的国土拓宽、增广,不想安陵君却拂逆我的心愿,难道是轻视我吗?”唐且答道:“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继承着先王所赐给的国土,只是一心想守住它不丢失而已,就算有人拨给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呀,何况只有五百里呢?”

秦王怫然不悦、怒气冲冲,对唐且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且答道:“我从没听说过。”秦王道:“天子如果发怒,格毙的死尸有百万之多,流出的鲜血有千里之遥。”唐且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道:“平民如果发怒,也不过摘下帽、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且道:“这是平凡汉子发怒,并非志士之怒。从前专诸刺王僚时,竟使彗星袭击月亮;聂政刺韩傀的那一刻,一道白气上贯日光;要离刺庆忌那一瞬间,突然有苍鹰飞扑到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志士,心中的怒气尚未发出,就已经上感于天,而天也立即降下征兆,现在加上我,将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这种志士现在要发怒的话,死尸只有两个,流血只有五步,可是天下人从此都要穿白挂孝了,今日正是最恰当的时候。”于是便拔剑立起身来。

秦王见状,胆战心惊,沮丧极了,挺起腰跪着向唐且道歉说:“先生坐下!有话好说,何至于走到这步田地!我已经明白了。韩魏两国都灭亡,而安陵君虽只有五十里的土地却能保全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呀。”

【原文】

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希望、可)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赐恩),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指魏襄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从)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指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未加讨伐)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增加土地),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岂只)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勃然变色)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赤足),以头抢(触)地尔(而已)。”唐且曰:“此庸夫(平凡的人)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注1)也,彗星(俗名扫帚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注2)也,白虹贯日(一道白气上贯日光);要离之刺庆忌(注3)也,苍鹰击于殿上(突然有苍鹰飞扑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祥)?(气)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血流五步,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指穿孝服),今日是也。”挺剑(拔剑)而起。

秦王色挠(屈),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明白)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以有先生也。”

【心得体会】

安陵,小国名,其地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魏襄王封其弟于此,即号安陵君,其后裔世代为魏之附庸。秦灭魏后,即用和平手段索要安陵,安陵君不许,派唐且往见秦王。秦王恫吓他,他遂拔剑欲杀秦王,秦王惊恐,态度乃软化。

唐且,乃安陵君之臣。且,古音“租”,亦写作“雎”。他奉命使秦,不为威势所逼,不畏强权而屈,不仅言词犀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能维护自己蕞尔小国的尊严;而且挺剑而起,铁骨铮铮,正义凛然,因此挫尽秦王的骄蛮与锐气,终使他色厉内荏而长跪谢罪,唐且坦荡荡、风光光的达成任务,不辱使命。

本篇选自《战国策 魏策》,精简的对答,磅礴的气势,极为精采!我国传统哲理,导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性禀赋于天。人心效法天心,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人的浩然正气,就可以充塞天地。因为这个宇宙都是正的、善的,所以只要胸中正气涌动,即能得天地之辅助、天象之垂顾以及上苍之庇护!春秋时代,这弹丸之地、名不见经传的唐且,已为往后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文臣气节、武将风骨,树立了榜样,垂范后世于不朽。

展读圣贤书,阅览中华史,古人史迹中所融入的正气、大道以及高道德标准的作为,让我随时肃然起敬,随机惕励自勉,在天象的变化下,在这宇宙更新的关键时刻,在往圣先贤深植人心、自然而行的化育里,愿我们能将遗失已久的神传光焰、丢弃日疏的中华传统早日找回!

古时,神传文化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认为天有天柱支撑,地有四维(四角)赖以安定;而“正气”支持了天,安定了地,世界才成个世界;“君臣、父子、夫妇”为三纲;人间的纲常靠“正气”来维系;人生的真理和正义,都以“正气”为根本、为依归。当人全身心充塞了磅礴的正气,这种精诚即能感动天地,就能置生死于度外。当然并非得选择一死,而是在威逼利诱、艰难困苦、抉择时刻,展现出坚守志节不屈不挠的正气与情操。

浩然正气演绎出多种高洁德行与操守,五千年的中土文化历史,就是一部充塞正气、风骨、节操的积淀与表彰。在生死面前,在利诱与刀刃面前,只有一种选择──死,而且坦坦荡荡,毫不犹豫!有一个永恒的主题贯穿着我们的历史,那就是不屈的气节,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从未有人否定过这点,唐且就是个典型人物!

【作者】

《战国策》乃汉刘向校书时,所集战国时诸国的时事纪录,非出一人一时之手,作者均不可考。

【注1】

王僚,是春秋时吴国国王,乃吴王寿梦第三子夷昧之子;当时寿梦长子诸樊之子公子光,想杀王僚而自立,乃因伍子胥之荐,重用勇士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之中,在公子光宴请王僚时,藉献鱼机会,抽出匕首刺杀王僚。事详《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及《史记・刺客列传》。

【注2】

韩傀,韩国的宰相,他与韩国掌权的大夫严仲子不合,二人斗争的结果,严仲子逃亡至齐,后来认识齐人聂政,厚待之,后聂政秘密入韩,刺杀韩傀。事详《战国策・韩策》及《史记・刺客列传》。

【注3】

庆忌,即吴王僚之子;公子光用专诸刺杀王僚之后,即自立为王,号吴王阖庐,为斩草除根计,又使吴国勇士要离刺死庆忌。事详《吴越春秋》。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