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7月24日】
苏丹:麦洛维小金字塔
苏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北面227公里处,金色的沙丘中有一片小金字塔,是库施(kushi)王国的法老们从西元前7世纪至西元前3世纪间建造的。直到19世纪后期才被西方考古学家发现。
据历史记载,西元前1000年,随着埃及王国的衰败,位于尼罗河中部的苏丹王库施在西元前712至657年统一尼罗河流域,建立强大的库施帝国。早期受到埃及军队不断入侵,埃及文明早已传入。库施立国后22年,征服埃及,定都孟斐斯,史上称为埃及第25代王朝。这时,苏丹和埃及同为库施帝国,这是在苏丹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西元前590年,迁都至麦洛维(Merowe),直至西元350年因内讧,终被他国所灭。
在这段1000多年的历史中,麦洛维一直都是最大的城市,宗教中心、王室所在地以及殡葬举行地。在城外的两条沙脊上,同时衍生出224座各个时期的苏丹小金字塔,这里也成为苏丹古王朝库施的“那帕塔文化”(西元前900年至西元前270年) 和“麦洛维文化”(西元前270年至西元350年)的历史见证。但到了西元4世纪,麦洛维逐渐衰亡,小金字塔也无从考查了。
埃及金字塔的材质大部分为土砖、玄武岩和花岗石砌成,由于苏丹这一带不产花岗岩,苏丹小金字塔取用就近的砂岩和泥岩经打磨,内部用砂和碎石填充建造而成。
这些低矮而陡峭的金字塔最大的有二、三十米高,塔与塔之间相距很近,有的塔基几乎相连,它们的形状和埃及金字塔不一样,塔身陡直,塔基突出部分有一座拱门及通道。大部分塔前还保留着祠堂,但少有完整的,有的只剩下一圈墙基。这些祠堂的大小高低各异,但规格大致相同,都是仿埃及神庙的对称长方体建筑,中间是大门,两旁墙上是大幅浮雕。
两千多年的风霜岁月,使小金字塔表面风化严重,部分倾塌,已难见全貌,在一些祠堂的残基上还能看见用努比亚文字刻的铭文或题记。在西元前200年,麦洛维人已形成自己的努比亚文字与古埃及文相似,明显受到埃及文的影响。专家虽经50多年的研究,但还只能破解出23个字母符号的语音和名称,难以破译其语法和辞汇,因而还无法了解它们的内容。
224座小金字塔,埋葬着库施王国、那帕塔以及麦洛维时代的历史。沙漠昼夜温差大、强风和飞沙几乎无时不在威胁着这些两千年高龄的古物,人为的破坏也没有断绝。19世纪出现疯狂掘墓,几乎所有麦洛维金字塔都被盗掘过。尤其以只为了找黄金的义大利探险家古思博费里尼(1800-1870)仅在1820年代就疯狂地刨开了40座小金字塔,最让苏丹人痛心。
埃及金字塔
2008年11月11日埃及发现第118座金字塔(推估总数为137座),在这些金字塔中,还是以最为人所熟知的开罗郊区“吉萨金字塔”(Giza Pyramids)最大、保存最完好。它是一个群体的总称。以三座最大的:胡夫金字塔(Khufu)、卡夫拉金字塔(Khafra)与孟卡拉(Menkaura)金字塔最为人熟知。
红外成像探测埃及地下17座从未被人发现的金字塔
2011年5月25日报道,近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罕分校的一个实验室运用卫星红外成像技术,探测到了埃及地下17座从未被人发现的金字塔以及1000多座未被挖掘的墓穴、3000多处古代房屋遗址,堪称太空考古学的一次重大发现。
报道介绍说,古代埃及人使用泥砖来建造房屋,这种建筑材料密度较大,即使是远在地球700公里外的卫星,也能侦测到这种不同于其它物质密度的材料。且红外技术,地球上直径不到一米的物体也可以精准显示在荧幕上。
工作人员根据卫星图挖出一座有3000年历史的住宅,它的结构轮廓几乎跟卫星图显示的一模一样,这充分证实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阿布拉瓦须金字塔
阿布拉瓦须(Abu Rawash)金字塔残骸是在Lepsius研究中埃及最北的金字塔之一,是埃及第六大金字塔。是法老胡夫的儿子及其继承者的陵墓,原来的大小约与孟卡拉金字塔相似。
欧洲古罗马时代时,不幸的,它被当成其它建筑的石材来源,被露天开采及毁坏,残骸仅剩内部堆叠的石路和石堆构成金字塔的核心,邻近还有一个保存较好的卫星金字塔。
阿布西尔金字塔群
阿布西尔(Abusir)共有57座金字塔,在第四王朝、第五王朝期间曾被用作王室墓地,在阿布西尔可观察出第五王朝的金字塔的建筑品质、技术明显的不及第四王朝,修造的材料也是当地低品质的石灰岩。
所有在阿布西尔的金字塔皆建造为阶梯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内弗尔卡拉金字塔(Pyramid of Neferirkare Kakai),它原先建成时为高约70米的阶梯金字塔型,而后将阶梯缺角处填充松散的石材而成为“真金字塔”,且也有固定表面。
这里主要的金字塔是纽塞拉、内弗尔卡拉及萨胡拉的三座金字塔,其中纽塞拉金字塔(Pyramid of Nyuserre)是最完整的金字塔,此处也是古埃及第五王朝的法老兰尼弗雷夫(Pyramid of Raneferef)金字塔所在地。
美杜姆金字塔
美杜姆其中的一座美杜姆金字塔(Pyramid ofMeidum)是斯尼夫鲁(古埃及第四王朝的创建人)的金字塔。
美杜姆金字塔的外部金字塔外壳在古代遭受了严重的崩塌,而现今只剩下内部核心结构仍屹立着,被旁边已倒塌的金字塔外壳及沙石围绕着。使它成为一座外表奇特的残骸金字塔,其底下座落的山丘并不是自然的,事实上,这座碎石山就是当时外壳崩塌时形成的。
哈瓦拉的金字塔
哈瓦拉(Hawara)有一第十二王朝最后一位强而有力的法老阿蒙涅姆赫特三世(Amenemhat III)其一的金字塔,接近法雍绿洲,一般推测它与代赫舒尔(Dahshur)金字塔群中的黑金字塔(Black Pyramid)同为他所建,而哈瓦拉的金字塔则是他最后的归宿。
拉罕的金字塔
拉罕(el-Lahun)有一萨努雷特二世的金字塔,是埃及最南的皇室金字塔,其建筑师巧妙的利用12米高的天然石灰岩山当成建筑基地核心,大量减少了建造时所需的工作。
阶梯金字塔
吉萨的三座大金字塔并不是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年代最久远的要数位于萨卡拉(Saqqara)的“阶梯金字塔” (Step Pyramids)。
阶梯金字塔建于第三王朝卓瑟王King Djoser (Zoser) 年代 (西元前2630 - 2611),高 62 米,共有六层。起初只是普通的石室坟墓 (mastaba),后来在上面一层层的加建而成今日的模样。一个世纪后的埃及第四王朝开始,才发展为建造接近方锥体状的陵墓,一直至前17世纪埃及第十八王朝兴建最后一座方锥体法老陵墓止。
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一般是用泥砖砌成的巨大的长方形的坟堆。到第三王朝时,工程监督由卓瑟王的首席祭司大臣印和阗(Im-hotep) 主导下,以特殊的方式为卓瑟王建造坟墓。于是,印和阗祭司在人类历史上,设计建造了第一座大型的石造建筑。建筑技术尚未臻至完善,有使用小型石块填补,以及在接缝处填以木屑、沙砾等,弥补技术的不足。
他先用石块砌成高约8米,边长63米的坟堆,之后他又不断改变计划,将坟堆设计成重叠式一层接一层地往上加建,逐层缩小,由六个“马斯塔巴”(Mastaba)平顶、长方形和外部呈斜坡面的建筑叠成,一直加至第六层。后来,又把这庞然大物用精致的白色石灰包起来。竣工时坟堆高达62米,底部东西长约121米,南北约109米,是埃及最早的六级梯形金字塔。卓瑟王就葬在这座金字塔底下深达28公尺的墓井。
“阶梯金字塔”并非只有金字塔本身,而是围墙所围绕的复合式建筑,整个建筑面积南北长544米,东西宽277米,四周的石灰岩围墙高10米。围墙的东南角,是整个复合式建筑的入口,包含14座假门、40根圆柱。包含正前方的一处大中庭,每年,卓瑟王必须在此举行与公牛的竞斗。
现存开罗博物馆的卓塞王的雕像,也是埃及雕刻史上较大型的等身石雕。呈现威严的法老象征。雕像下方底座的象形文,史无前例地刻上了法老王本身以外的名讳,即“印和阗”。首席祭司印和阗,为卓塞王建筑第一座金字塔,功不可没,所以被刻進法老王雕像底座。
印和阗建筑的阶梯金字塔,写下历史,印和阗的成就,在埃及人心目中,则使他由“人”升格为“神”。
红色金字塔、弯曲金字塔
达苏尔(Dahshur)位于萨卡拉的最南端,这里是金字塔发源地,真正的金字塔最早出现在第3王朝法老王胡尼(Huni)时期,胡尼开始在梅顿(Meidum)兴建金字塔,由于技术不足并未成功,现只残留骨架,并未开放参观。
在阶梯金字塔兴建完成之后,是段重要的过渡期,留存于梅顿的二阶式金字塔,企图在阶梯间的空隙填满石块造就角锥形金字塔,新的建筑思考模式,促使催生出弯曲金字塔(Bend Pyramid)。
*弯曲金字塔
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位法老斯尼夫鲁(Snefru)在位时期,西元前2600年修建的弯曲金字塔,底部为边长约189米的正方形,高约105米。
斯尼夫鲁法老王不喜欢金字塔是阶梯式的,又盖起第二座金字塔,以55度的角度向上延伸,盖到塔身在超过一半高度时,发现金字塔可能会坍塌,因此改变角度向内弯折成43.5度,因为金字塔四面看起来是弯曲的,被称做“弯曲金字塔”。
它是仅存的表面平滑金字塔之一,2009年3月16日向游人开放。
*红色金字塔
红色金字塔(Red Pyramid)是汲取失败经验再接再厉的成果。弯曲金字塔完工后,斯尼夫鲁法老王不满意,紧接着在北边盖出史上第一座方锥形金字塔,是埃及最古老的,真正的金字塔──红色金字塔。它较吉萨的大金字塔差不多大小,高约 104.5 米,边长约 220 米。
这座金字塔极为完美地矗立在沙漠中,仰角43度,高度仅次于古夫的大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由于使用红色的石灰石,呈现淡红色,故名之,但当初的名称是“闪亮金字塔”。
迄今,2座金字塔仍屹立在达苏尔,尤其红色金字塔保存良好,内部以承材支撑的隔室毫无受损,斯尼夫鲁法老王在短短60年之内,完成了由阶梯金字塔跨越至三角锥形金字塔的挑战,显见强烈企图心、自信与惊人的智慧。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约西元前2670年)的墓室。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
在这3座金字塔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胡夫金字塔高度为146.59米,底边长度为230米,是由250多万块巨石垒砌而成的。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
距今4700年前,随着岁月流逝,今天胡夫金字塔已经不复当年雄姿,塔高度仅为136.5米,而底边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长度减短为220米。最初铺盖金字塔的外层磨光的灰白色石灰石块几乎全部消失。如今见到的是下面淡黄色的石灰大石块,显露出其内部结构。
胡夫大金字塔,倾角为51度52分。塔底面呈正方形,占地5.29万平方米。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金字塔的旁边还有一些皇族和贵族的小小的金字塔和长方形台式陵墓。
卡夫拉金字塔
卡夫拉金字塔高143.5米是埃及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约西元前2575年至西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卡夫拉的陵墓。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紧挨着卡夫拉金字塔,据传人面是卡夫拉的模拟雕像。
长期以来,由于该金字塔内的湿度大、通风差,墓室内部的墙壁出现裂缝。1992年,卡夫拉金字塔又经历了一次5.4级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损坏。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全面修缮,于2001年7月重新开放。
孟卡拉金字塔
法老王卡夫拉的继位者孟卡拉(Menkhaure),同样地在基沙兴建金字塔,孟卡拉拉金字塔比前述二座小的多。建于西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底部边长只有108米,高度也只有67米,实际体积仅及胡夫金字塔十分之一。
孟卡拉金字塔最下面的十六层石块,是红色的玄武岩覆面石,建于十二世纪,至今犹在,其硬度连铁器也难在表面造成刮痕,而且石块与石块之间就像完整的一块一样,结合得非常紧密。孟卡拉金字塔金字塔最多23―26万块 。所用的石块较重,雕凿较粗糙,而且内部结构也较为纷乱,可能在仓促下建成的。
此金字塔的入口位于北面,离地面有一段距离。進入后同样是一条呈26度的下行斜坡,直通阴暗的地下深处。通道内的部分地方,呈长方形,通过时必须要弯腰才能走过。
吉萨金字塔建筑布局的传说
吉萨的三座金字塔的坐落位置是:按照猎户座的腰带(The Belt of Orion)排列,而星河和尼罗河的位置分布也全对称。猎户座对埃及人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们相信神是住在猎户座,亦即天堂所在。
西元前2500年,四条坑道分别指向当时正在穿越子午线的四颗特殊恒星。分别对正小熊星座的第二颗星“帝星”、大犬座最亮的第一颗星“天狼星”、“北极星”及天龙座第一星“右极星”。坑道与恒星对应关系,因横行纬度不断在变而相对结束,只有一个世纪左右。这个现象是天文学中的“岁差数”(precession)。
天狼星是一颗不寻常的星星,它具有双重星球系统的身分:天狼星A便是我们看到的部分。另外还有天狼星B,围绕在天狼星A的周围,但因体积小,无法以肉眼看到。
一直到1862年,美国天文学家艾尔文?克拉克(Alvin Clark)用当时最大、最新的天体望远镜,才发现了它的存在。这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天狼星B。然而,古埃及人却早已具备了天狼星为双重星球系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