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名情利 三将避世去

琪玥


【正见网2011年08月25日】

在这纷乱、复杂、诡谲与危险的末法末劫世局里,相信有许多年纪大的人,跟我有同样的梦想,想回到从前,尽管从前“穷苦落伍”;想回归古代,尽管古代“不懂科技”;想退隐田园,尽管农耕稼穑“不合时宜”!可这是我们心底的渴望,是精神的寄托,是百孔千疮的肉体休憩的理念!

只是这年头,错综多变的种种原因和环境,使你千思百想,不敢付诸行动;让你举棋不定,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于是,这些渴望、寄托和理念,成了白日里的梦呓、黑夜中的独白!

看看下面的记载,你会恍然大悟,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并非空穴来风;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绝非虚妄!那是五千年神传文化的精髓、数千载多种修炼模式的启蒙!            

宣政(宣政、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号)年间,杨可试、可弼、可辅三兄弟都勤于读书,精通易数,明确并专研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对兵书的投入与探讨,尤其深邃。三人后来都成为领兵督卒、冲锋陷阵的名将哪。他们从燕山回来后,告诉我的先父说:我们几年前,在西京(长安)的山中遇见出世人,谈起话来语气甚为诚恳,老人对我们颇有好感,力劝我们切勿出仕朝廷,当个隐者可也。

我们问他,哪个地方可以隐居,老人答:“你们想知道吗?跟我来!”于是就引领我们入山,突然眼前有个大穴出现。老人随即進入,我们三杨亦步亦趋的跟着,洞穴渐渐缩小,得相互扶持方能進入,这样约走了三四十步之后,那洞穴又即渐渐宽敞,又三四十步就走出穴外,映入眼帘的即是田舍、土地,鸡鸭犬豕、陶土碗盘、冶铁刀锄……应有尽有,是个居民的大聚落呢。走至一家,主人迎了出来,笑着对老人说:“您很久没来啦。”老人回话:“他们想来此定居,不知是否容纳得下啊?”答道:“这儿土地广阔而居民鲜少,常想多多的来人定居那该多好,可惜,求之不得,如今终于盼来了,哪有容不下的道理呀?”

于是,主人就热情的置酒款待、相互欢饮,酒味虽淡薄而醇厚,那香味儿馥郁、浓烈,人间所无。而且杀鸡、煮饭,满心欢喜,告诉三杨说:“快来这儿定居。如果不幸天下大乱,我们为了不露痕迹,就以一小丸泥球,封住洞穴,那么一般人,哪能到此?”又说:“此间居民虽然不同姓,然而都品德信厚,相处和睦,同气同声,不分彼此,所以能同住共居。倘若志趣不投,猜疑离间、相互争夺,这种人,就都不愿他们搬進来。

我今日观察你们兄弟三子,神气以及骨相,如非贵官即是名士哪,老人既然肯引领你们到这儿来,那么你们肯定是贤者啦。我们此地,是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等类,都不私藏,与众人平均使用,所以可以安然无事的同处。如果你们来,请勿携带金珠、锦绣、珍异等宝物,那些东西在这儿俱无用处,而且容易挑起争端,空手而来即可啰。”

又指着一家说:“他们搬来也没多久,带着些绮罗、珍縠、珠玑之类的宝贝,被众人共同焚烧殆尽。而日常生活所享用的东西,惟有柴米、鱼肉、蔬果而已,这些,一点儿也不缺呢。惟有个共同规定:计算家中吃食人口,按此授予田地,得劳动,用来耕作、用以养蚕,不能不付出而取用他人付出所收获的衣食吧了。”三杨点头称谢,并愿意遵从搬入。主人又告诫说:“你们倘若来迟,那可就封穴啰。”薄暮时分,我们与老人同时出来,如今我们兄弟三个都办理退休致仕,准备前往定居呢,公您是否也能与我们同去呢?

于是,这三杨自山中回归洛阳,跟我的先父说了以上的那番奇遇,并恳切的邀请我的先父加入之后,就开始了大动作:把家中箱囊里所有的珍藏,换成丝与棉、布、绢等物品,先寄在穴中人那儿,后来又听说,可以试着干织毛巾、做布袍、卖卜算卦等事,于是二弟先构屋筑室于山中,不再外出。后来天下果然扰攘不休、时局动荡不安,于是三人共同進入洞穴定居,自此与我先父断绝音讯、不相闻问。

先父常派遣仆人到山中筑室之地访查,可那屋子已换了三个主人,三杨的去向实在无法得知哪。等到绍兴和议谈成了,金人归还我国三京,我至京师寻访旧居,忽然有人问:“此地是否有个康通判居住?”我即刻答应,那人拿出一封书信展示,原来是三杨的手札呢。书中致问我家景况,心意极为诚挚殷勤,而且说我们定居于此,饮食无缺、夜夜安寝,终曰无一小事烦心,何必再求仙寻道呢?假如公也能搬来,那可是大好事一桩哪。

我回信告知他们,先父已于辛亥年病殁,如今家居宜兴,等到三京恢复秩序,再奉养老母回原居地。倘若先生们能再继续寄些音讯给我,那么我以后就可能有机会,拜访先生们于清净、安乐的仙境中啦。

可没过几年,金人却毁约背盟,我又颠沛困顿的回归江南,从此,我们两家,不再互通消息、不再互有闻问。

【事据南宋 康与之(高宗时因上“中兴十策”而闻名。)《昨梦录》】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