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12月27日】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善心佛性人人都有。然而,人的气质禀赋各不相同,故不可能人人都明白自己的本性并持守保全其这种天性。有聪明睿智而又能尽知其本性的人出现,则天必命之为亿兆之君师,使其统理万民而教之,引导百姓回归其先天的善良本性。这就是神农、黄帝、尧、舜秉承天意、树立最高准则,而设立司徒(掌管文教之官)之职、典乐之官的目的。三代兴隆而其法渐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都设立了学校。
古者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進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有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那么,古代的大学,其教育的目标、次第、内容、方法是什么呢?
《大学》一书,专门讲述古代大学的育人之道。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三者是古代大学教育的总纲,统称之为“三纲”。
什么意思呢?
“明明德”,朱熹在《大学集注》中解释得非常透彻。他说:“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随明之,以复其初也。”就是说,人生之初秉承于上天的诚善本性,是从来不曾昏昧的,本来就具备天地之万理,就能够应对万物及其变化。但是,人一旦走上人生之路,就会因先天禀赋的局限与后天人欲的蒙蔽,本性一天天的被后天观念所埋没、迷惑而不自知。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洗刷去掉蒙在本来明白如镜的善心佛性上的灰尘,找回自我,回复本性,返回其先天至真至善的境界。这就是“明明德”,大学教育的第一目标――首先使自己“明明德”,达到至善的天道境界。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亲民”,当为新民。“至善”,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丝人欲之私的境界。找回自己先天纯真善良的本性之后,就要学习治人之道,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推己及人,引导百姓都能够去除善良本性上所沾染的灰尘污垢,回复其先天的纯善本性。也就是说,引导百姓“明明德”,达到至真至善的境界,并且能定止于这种至真至善的境界,守住其先天的本性不游离,不动摇。因为“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什么呢?得知其事物的本末终始,因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三个方面是古代大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也就是神农、黄帝、尧舜秉承天意、垂世立教,为天下人树立的最高准则。首先内修自身“明明德”,“止于至善”,然后新民,引导百姓“明明德”,“止于至善”。而且, 这里的“明明德”,它还不只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还得是一个“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动态流程,不断的去除心灵上的旧染之污,使自己的道德不断的提高提高再提高,象上天那样永远不厌其高,象大地那样永远不厌其厚。君民上下都能如此,天下就是孔夫子所向往的英明盛世了。
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古代圣王设立了司徒(掌管文教之官)之职、典乐之官,专门负责实施这种教育。怎么实施呢?《大学》中有详细的论述。
《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引导天下人明德至善的次第方法,《大学》中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论述的非常具体。详细列举了八个纲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犹如八级台阶,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台阶的拾级而上,大学之教自成,人德自明,民心自新,天下自平矣。
下面依次简述之。
首先,格物致知。天下之物都有其背后的深层原理,其深层原理原本就与天道人性融通为一体。然人心蒙尘之后,于物理就有所不明,故而人心也就有所不知。也就是说,人的本性与天道物理之间,被一层厚厚的灰尘隔开了,不能融通,致使人心昏昧,言行偏离天道而道德下滑。怎么办呢?《大学》告诉我们:格物致知。即推究事物的原理,直至其原理之终极。换句话说,由末及本,从所看到、认识到的事物的表面一直探究到其事物背后最深层的终极原理。久而久之,获得的终极原理多了,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而豁然贯通。一旦贯通,则一通百通,天下万物之表里精粗无不知,人心之具万理而应万事的巨大作用就无不明矣。这就是格物致知。
格物所“致”的“知”,即事物的终极原理才是真正的智慧,是真知。这就是“知之至”。因为事物深层的终极原理才是事物的本质。而人所认识的表面事物只是其本质的一种表现,有时甚至是一种折射的假象。虽是表象、假象,但却极容易迷惑人的眼睛,進而惑乱人心,使人把假象当本质,甚至误入歧途而不自知。所以,大学始教的第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就是格物,学会探究事物的原理。
其次,诚意。《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古人早就认识到,天道恒昌,人生的目的,旨在返本归真,回归天道。所以,在获得了天道物理及其与人心关系的真知之后,就要致力于实践天道。起心动念,言行视听,一切以天道物理为准。所谓诚意,就是不自己欺骗自己,就象讨厌臭味,喜好美色一样,一切发自内心,自觉的、真心实意的以实践天道为乐。“诚于中而形于外”,心中善恶,外必现之,所以诚意最重要的着力点,就是慎独。即使一人独处,也绝不一刻偏离天道。因为人在现实中,心则有时而昏,尤其在一人独处的时候,最容易放松自己,心念行为最容易背离天理。怎么办呢?《大学》告诉我们:诚其意,毋自欺,慎独处。这是内修之首要,進德之基础。
再次,正心修身。意诚之后,还得正心。因为诚意是在自觉的实践天道,并没有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在境界,还带有很大的理智约束的因素。而人除了理智,还有感情。人是极容易被感情带动的。所以还必须以诚意所达到的高度理性时时省察自己的人心,使不够纯正的心念不断的从新归正。
而人心何为不正?《大学》云:“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愤怒、恐惧、好乐、忧患,此四者,皆人之常情,而且,人却极容易被感情带动而失控。人在常人中,不可能没有人心人情,有其一点而不能及时察觉,就可能被人情带动而失去控制。人一旦激动失控,就会失中失正,而不中不正就已经背离天理了。大德君子正心修身,其实质就是要超越一般的人,修去私心私情,以百姓之心为心,才符合天道的无私准则,才能公正的对待天下万民,公正的处理天下万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人之常情,对大德君子来说,用天理来衡量,就是不正。
那么,作为人,靠什么去察觉不正的人心呢?靠自己已经回归的先天本性,也就是明德、诚意。因为人的本性得之于天,从不昏不昧,本来就与天道物理融通为一。它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一切不正。时时事事严察己心,所见所闻,所接触的、所面对的一切,都用自己本性的一面,也就是用天道物理去衡量,以此端正自己的人心,克制自己的人情,久之,天理善念在心中扎下了根,就能够摆脱人情的牵绊,而达到时时事事随心所欲、时时事事不违天道的境界。如此则心正身修矣。
再次,修身齐家。《大学》云:“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辟,僻也,偏斜不正之意。齐家的前提是修身。自身修不好就理不好家。因为人对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不足,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长。尤其对自己的家人,最容易一叶障目,因一己之好恶而偏私偏向。俗语云: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都不满足自己的庄稼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带着心里的偏私偏见去待人接物,就已经偏离了天理,就已经是不正了。而凭着一颗不纯正的人心偏私偏向,怎么能使家庭家族和睦呢?所以说,齐家在修身,身修而后家齐。
再次,齐家治国。 治国必先能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自家治理不好而能治好国的,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大学》云:“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为什么呢?因为家庭、家族是国家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家之于国,虽小大有别,然治理法则却无异,因其皆上承天道,一脉贯之。把齐家的法则推而广之,就可以治好一个国家。孝可以侍奉君主,悌可以侍奉长上,慈可以统理民众。治理国家用来事君、事长、使众的法则,不外此孝、悌、慈三者。所以能齐其家者,必能成教于国。《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就是说家国一理,国之兴替,原因在家,家国兴亡,在于一人。此所谓一言坏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圣人云,君子的品德就象风,小人的品德就象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人君的言行就是最有力的命令。因为上行下效,民从其行,而不从其令。人君的命令违背自己的所好,百姓就不会服从。因此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要求别人去做,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求别人做到。这就是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之于国,就象血之于肉,密不可分。古人深谙此理,故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教,把家与国融贯一体,先理好小家,再去治理国这个大家,能理好家者,必能治好国,因为家国一理。所以说,治国在齐其家。
最后,治国平天下。古之仁君治国平天下,有其持守不变的“藉矩之道”。
什么是“藉矩之道”?《大学》云:“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可见,君子的“藉矩之道”,简言之,就是以身作则,推已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用自己的先天本性来衡量,自己不乐意接受的,就不去施加给别人。
作为人君,要秉承天命,治理好国家万民,还得处处遵循为君之道。
为君之道,第一,要得民心。得民心则得天下,失民心则失天下。要象民之父母那样,好民之所好,恶民之所恶。老子云:“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无私心,以天下万民之心为心,人君不能存一丝个人之好恶而有所偏私偏颇,否则,则必致身弑国亡之患矣。
第二,要重德,德为本,财为末。作为人君,必先“明明德”,在富国富民丰财方面,也得诚意正心,把德放在首位。因为有德才有人,有人才有土,有土才有财,有财才有用。一句话,德为本,财为末,德高才能财丰。若本末颠倒,民则皆重财而离道失德,如此则国乱身危矣。因为天命不会始终如一的护佑一个人,而是根据人的善德而定,有德诚善则得天命,失德不善则失天命。
第三,要任用仁爱、忠诚、信义、能容人之人。这样的臣子,人有技艺,如己有之,人有善德,己心好之;见贤而能举,举而能先;见不善而能退,退而能远。这样的臣子才是真正的卫国保民之臣。君子修己治人有大道,必忠诚信义以得之,骄奢放纵而失之。
第四,要遵循生财之大道,务本节用,以义为利。富有之谓大业。然富国丰财,必循生财之道。生财之道,一要务本而节用,使生财者多而消费者少。国无游民,则生财者众;朝无闲臣,则消费者少;不夺农时,量入为出。如此国家财必丰,民必富。二要以义为利。国富财丰的同时,还得引导百姓重仁义而轻财利。怎么引导呢?上好仁而下好义。在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必喜好忠义。若在上位的人重利轻义,那么下位之人必互相争权夺利。如此,一国交相逐利,下位之人不把上位的权利夺去是不会罢休的。反之,举国上下都重义而轻利,以义为利,如此则财丰国富民用足,人君则可以垂衣裳而天下平矣。所以说,治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大学》一书,以非常简洁的语言,明确而充分的展示了古圣先贤的追求及其所追求的高境界。这种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学》的三纲八目之中。 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学》的纲领,也是古代圣王“继天立极”、“垂世立教”的最高目标之所在。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立的条目内容,也是人生進德修身、推己及人的次第阶梯。
八目之中,包含了内修与外治,即修己与治人两个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修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治人。内修是个体对自我身心的清洗日新与磨砺提高,外治是修成之个体巨大作用的逐层外现。内修似小而为本,外治似大而为末。正如《易经》所云:“夫易,所以崇德广业也。”内修就是在崇德,把自己的品德提高到等天齐地的高度;外治就是广业,用自身道德光芒去照亮周围的世界。二者之间,德崇在先,业广在后,本末井然,不可颠倒。内修的四目之中,格物、致知是大学入门的基础,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诚意,正心则是内修的实质性的环节。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接内修与外治的枢纽,它既是内修的归结,又是外治的基点。
修身是针对个体而言,目的是要达到身修。身修的标准,以八目论之,即从物格开始,经由知至、意诚,最后达到心正;以三纲论之,即个体明明德,并定止于至善境界而不游离。身修达标,时时处处意诚心正之后,方可以推己及人,由齐家这个小范围开始,逐渐的向治国、平天下的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广扩大,无往不成。因为此时自身已经达到并定止于天道至善的境界,按照《中庸》的理论,此时,这个个体已经“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并列为三”了。天道恒昌,你与天地并列为三,你自然也就具备了天地成就万物的神通,也就无为而不成,无往而不胜了。所以这时的你,在家则家齐,在国则国治,在天下则天下平。
身修的境界,是一个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高境界。可退可進,可贫可富。退避江湖之远可独善其身而成圣人,進升庙堂之高能兼善天下而成圣王。贫可安贫而不离道,富可守德而不淫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呈现出的永远是成佛得道后的大智慧、大自在。故而《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修身看作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看作是人生最最重要的、从天子一直到庶民百姓人人都必须修好的一课。
数千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无论自身的穷通贫富,不管社会的更替兴衰,都始终把目标定在修身这一人生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高度上,坚定的沿着《大学》所设立的三纲八目的次第阶梯在努力的实践着。中国数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的一切辉煌、一切文明、一切可歌可泣的伟大建树,都是他们所成就的。因为他们是明明德、止于至善、与天地并列为三而无所不能的神传文化的继承者。
今天,国内高校林立,学子众多,不断有人追问:中共执政六十年,为什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都培养不出来?其实不用多说,只对比今天的大学精英教育的科目与古代大学所设的纲目,就什么都明白了。古之大学教育,格物――推究事物的终极原理是最低的基础环节,而今天的大学精英教育,开设的科目很多,却大都属于古代小学的“礼乐射御书数”之类,教学又大都是浮光掠影,只讲习事物表面看得见、摸得着的粗浅认知,甚至连粗浅的表层都认识不透,至于推究其所学知识深层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原理直至其终极,就更谈不上了。
古代的大学教育有八目阶梯,为学者要拾级而上,直达三纲所设定的高境界,所以古代圣贤接踵,大师摩肩;而今天的大学教育,离古代八目最低一级的格物尚差之十万八千里。天道物理之不知,天赋人性之不明,意何以诚?心何以正?身何以修?身之不修,又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天道物理之不知,天赋人性之不明,自身之不修,又如何去研究并承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神传文明?加之中共彻底破坏传统文化,用与天道物理完全背道而驰的无神论等歪理邪说,六十年如一日的对学子、国人自小至大全面的灌输洗脑教育,致使古代大学传统的穷理尽性、修己治人的教育精髓荡然无存。如此,中共治下不出大师不就在情理之中吗?中共治下,非但出不了大师,相反,却出了不少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信口雌黄的御用专家,被民众斥之为“砖家”――专门拎着砖头替中共邪党打好人、打人的正信的人,致使人类的道德、正信、正念沦丧殆尽,人类到了最危险的关头!
值得万幸的是,在这人类最最危难的关头,创世主――李洪志大师带着宇宙的高德大法――法轮佛法来了!人类有救了!!
古代大学三纲八目的为学次第,引导着学子依次提升至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高境界。数千年来,正是它与其它神传文化一起,指导着人们始终保持善念,行進在天道所规定的人生轨道之中,创造着人类的辉煌,为今天人们能够认识大法、同化大法、走進大法修炼而铺平了道路。然而,在法轮大法中,《大学》中的高境界也只是人类这个宇宙大穹最低层次中的高境界而已。法轮大法涵盖了整个宇宙大穹从最低至最高所有无计无量的层次境界,修炼者能修多高,他就有多高。今天,救人的宇宙大法正洪传世界,仅中国境内,就有一亿多人在学在修,更有无数善良的人明白了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这亿万大法修炼者,正在大法指引的神的路上奋力攀登,他们将上升到比明德、至善更高、更更高、更更更高的宇宙大穹的无量层次境界中去,而无数明白了大法好的善良的人们都将在这无边佛光的普照下迈進人类的新纪元。
古圣先贤的理想愿望,即将在无边大法的圆容指引下,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与壮观而永载史册,并将永远在宇宙大穹中闪光,照亮未来人类前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