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善报 恶念恶报

走正道


【正见网2025年02月17日】

古德云:“一念之善,景星庆云;一念之恶,烈风疾雨。”佛经中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起。”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善念善报,恶念恶报的故事,足以警戒今人要重视修身养性,不可放纵自己的一思一念。

元人元自实的故事

《太上感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代有一个叫元自实的人,痛恨过去的朋友缪材忘恩负义。

一天,五更早起,想去杀他,路过一座庵堂,庵堂主人轩辕翁早上起来诵经,看到有奇形怪状的鬼几百个,跟随元自实前往,个个都拿有刀斧,样子非常凶恶。可不一会儿元自实又折返回来了,那些跟随他的人,都戴著金冠玉佩,百十成群,香花旛幢簇拥著他,露出祥和喜悦的面容。

轩辕翁就召他问明原因,元自实于是说:“姓缪的辜负了我的恩情,我要去杀他,当到了他家门口时,心想缪某虽然辜负我,但他的妻儿有什么罪?而且他还有老母亲,杀了他一个人,实际上是杀了他的一家人,于心何忍呢?所以我转变念头返回罢了!”轩辕翁于是就将所看到的情形告诉他,而且道贺说:“你的所作所为,神明都已经知道了,将来必定会有厚禄呀!”

元自实自此坚持不懈地行善,只有增加、没有停止,后来果然考上科第,官位做到了卿相。而缪材则在乱军之中被杀。

元朝军人张旺的故事

发生在元朝至正五年。有一个南门桥军人叫张旺,人们戏称他“张牌”。此人向来凶狠、蛮横不讲理。他曾经在夜里盗窃城西田父的菜,被当场抓到后,田父按住他的头浸在水池里以示惩戒,才将他放回去。从此之后,张旺对田父恨之入骨,常常想着如何报复他。

一天夜里,张旺将火种装进小口大腹的陶器中,准备去烧田父的家。当晚月色稍亮。一名叫吴碧山的画师尚未就寝。忽然间,吴碧山听到一阵脚步声,于是隔窗向外看。他看见张旺往前走,身后竟然跟着上百个孤魂野鬼。吴画师大为惊恐。

大概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吴画师又听到一阵脚步声,他再次隔窗观望,这次发现张旺往回走,而他的前面竟有两个青衣童子引路,已不见那百个孤魂野鬼跟着张旺了。吴画师感到既震惊,又好奇。

平日,吴画师待张旺比较厚道。于是第二天一早,吴画师就去见张旺,问他昨夜干什么去了。起初,张旺不肯承认企图放火烧田家的意图,吴画师就将自己看到的景象告诉张旺。张旺才把以前发生的事如实相告,并且感慨地说:“一念之间,不能不谨慎啊!”

后来,张旺出家修道,人们又称他为张道人,后来他也修道有成。

宋人卫仲达的故事

宋朝人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他在睡梦中,被鬼卒把他的魂拘引到了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册子送到,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院子;善事册子却只有一本。

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称重量,谁知那满院的恶册子重量却很轻;而一本记录善事的薄册子反倒很重。卫仲达问道:“我年纪还不到四十,怎会犯这么多过失、罪恶呢?”主审官回答道:“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过失或罪恶,都记录在案。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即是犯过,就被记录了下来。”卫仲达又问:“那个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答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说那地方人迹罕至,免得劳民伤财。这里记录的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说:“我虽写了奏章,但皇帝不听,结果还是动工修造了。劝阻那件事情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奏章,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

主审官讲:“皇帝虽然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用得很正、很真诚,目的是使千万的百姓免去劳役。倘若皇帝接受你的意见,那么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可惜的是你生的恶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减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本来可升至宰相,现在也别指望升到宰相了。”卫仲达大吃一惊,醒了过来。

他从此以后,常用这件事,来教育自己的家人和儿女,注意端正思想,摒除淫邪及各种恶念。后来卫仲达的官位,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书,而没有做到宰相。

淫念起 福报消

明代因果善书《迪吉录》记载,宋代福建有位李姓书生,善写文章。有一年科举路过衢州,当地有位旅店老板梦见土地说:“明天有位穷秀才参加省试,他会中举,你要善待他。”店主因此厚待李生。李生很好奇,而店主也如实相告。

谁知李生听完后暗自高兴,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富贵了。接着转念一想,自己的妻子实在不堪在日后做官太太,发达之后应该娶个更漂亮的!第二天带着这个美梦继续上路。

谁知李生走后,店主再次梦见土地说:“此人用心不善,功名未遂,便想抛弃妻子。这次他的科举已经不行了!”果然,李生失望而回。等再路过旅店时,老板这次连杯茶也没有!李生又很奇怪,老板说:“知道你有抛弃妻子的念头,所以你没有了功名!”李生最终惊愧而去!

古语云:“暗室欺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人心一念,天地皆知,善念善报,恶念恶报,这是宇宙善恶报应规律的必然。人只有顺应这个规律去要求自己,不能想当然地去做事,更不能跟着中共的党文化去恶念恶行,这是在害人,而且害人不浅。

明代杨继盛在家训《谕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则上天必保护你,神明必加佑你,否则,天地鬼神必不容你”。

宋朝的赵康靖曾经用往一个瓶子里投放黑豆、白豆的方式,来检查和提高自己的心性。他经常回顾、检查自己,若是起了一个善的念头,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若是起了一个恶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开始时投入瓶里的黑豆很多,他就思过、痛悔。后来,黑豆便渐渐的减少,白豆渐渐的增多。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念头都忘了,从而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即“心无杂念,自然纯净”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都丢弃不用了。

古人的言行对今人是个借鉴,传统文化对人是真正有益的。中共一再贬损传统文化,甚至打着复兴传统文化之名,给中国人灌输反天地神佛的党文化之实,就是要中国人恶念恶行,多造业,最后在恶报中毁灭生命。

回归传统,重拾传统道德观,按照宇宙特性真、善、忍做个真正的好人,善念善行,多积德,生命才能走得更久远,未来才能更美好!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大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