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2年10月21日】
【原文】
魏以崔亮为吏部尚书。亮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沈滞者皆称其能。洛阳令薛琡书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使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贤否,义均行雁,次若贯鱼,执簿呼名,一吏足矣。数人而用,何谓铨衡?”书奏,不报。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魏之选举失人,自亮始也。
——《纲鉴汇纂》
【今译】
北魏朝廷,任用崔亮为吏部尚书。崔亮奏说:建立一种叫“停年格”的选官制度,不论官吏的品德与才能如何,一律以任职期限的长短,来决定取舍。一些多年没有升迁的人,都被称赞为“有才能”,而得到提升。
洛阳县官薛琡,向朝廷上书说:“老百姓的命运,与官长的是否称职有密切关系。如果选官,仅仅取决于年月久暂,不去考察德才兼备与否,这种凭做官年限录用,如同列队飞翔的大雁;按年资次序,入好象衔尾相随的游鱼,那就只消手拿簿册,点点名字,有一位书吏也就够了。象这样挨着个儿用人,还用得着什么负责评量人才的吏部呢?”
这封书,呈上去后,朝廷没有答复。此后,甄琛等人接替崔亮,当吏部尚书,贪图自己方便,也跟着这样做。北魏的这种选拔官吏办法,埋没人才,就是从崔亮开始的。这简直成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