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智慧——开门见山

大法弟子 天纯


【正见网2014年07月24日】

古人将山比作问题或麻烦,所谓开门见山,一般是指说话不拐弯抹角,不绕弯子,直入主题。唐朝大诗人李白一向写诗都是开门见山,一下笔就触及题旨,从不拐弯抹角,如《远别离》的第一句就是“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蜀道难》的第一句是:“噫吁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长相思》第一句写:“长相思,在长安。”

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都认为类似八股文的东西和一些古代的规矩是迂腐的表现和我们常讲的繁文缛节。其实古代并不是那么回事,古人既照顾到了做事直来直去的一面,同时还非常注意利用一些礼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任何事情都存在两方面,近代的人的道德不行了,那么一切的东西也随之表现出了它的弊端,是道德水准的原因,而非事情本身。

有几次,看朋友打电话,先要问最近好不好,家人好不好,工作顺利不顺利,问了一大圈,五六分钟过去了,才到达主题,说出自己真正的目地。我听着都累。自己留意就会看到现在的中国人都是这样打电话的。如果你不这样做,别人就会说你不懂事,没礼貌。更有甚者会说你势利,不懂礼节只知道办自己的事。

在同修之间也是如此,有时候在给对方提意见时,要先讲对方的好的一面,最后才绕到问题上,含糊其辞的讲对方的缺点。主要原因是怕对方反感自己,真正保护的是自己。

不能做到开门见山,至少有两个缺点。第一是浪费时间,本来两分钟可以讲完的事,现在要五六分钟或十几分钟。第二是造成歧义,别人会费很大劲去理解,而且还是不能完全知道你讲的是什么。

看一看古代的文章,就会发现古代的人大都喜欢直来直去,文章直入主题。李白是一个典范,大都是简单的介绍一下环境,就开始讲述要表达的事情。

师尊在讲法时,一再提醒我们提问题要“开门见山”,我悟到那就是师尊在给我们讲法,教给我们如何做。师尊在法会上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给我们讲法,都应该向内找一找,提高上来,不要认为那不是对我们讲的,与我们无关。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