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6年01月27日】
---字部“巟、荒、其、箕、余、茶”
【巟】( 金)金文小篆从亡从川。(田里的农作物等)成排的空亡、消失掉。即“荒”的本字。
“巟”“荒”两部概义均同字义。
【荒】小篆从艸从巟。大量作物成排成片的衰亡。泛表未予经营而使范畴内变得失去生机、空茫无物。[荒废]
【慌】从心从荒。心里空荡不实、无以为凭而心态不稳。心里发毛。
【谎】小篆从言从荒。没有实质内容的言词。虚假的话。
“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这句谎言是邪共许多年来对一代又一代封闭中的国人从幼年起就开始灌输的无耻谰言。一个把自己描绘的道貌岸然、人模人样的几千万人的大党,竟然如此瞪眼说瞎话,做完全有悖于事实的恶毒诋毁,公开的散布弥天大谎去长期欺骗和愚弄本国人民,其寡廉鲜耻的程度真是无以复加。
其 08-12211134 字部概义:同字义,以之为基础的,建立在它上面的。参见该字。
【其】( 金)金文小篆从箕从丌。“其”字由“箕”而来,参见“箕”字。金文“其”另有其他字形如( 金)( 金),所表大同小异。中间一横表示基准线,下面的八字或者断开的两横表示分离开来。指的是簸箕所具有的能将谷物中的杂质和粮食通过颠动分离在界线两端的功能。从丌者应为“一、八”之讹误。或理解为以一个底座的情势表示以后所涉及的内容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即“基”的本字。也通。后只用引申义,做代词等,表示基于此的,指这个说的,由它展开的,相关于该事物的。[《诗•周南》灼灼其华]。
【基】( 甲)( 金)甲骨文从土从箕。金文小篆从其从土。其义相同。建筑物底部与土地接触的分界起建部位。
【期】( 金)金文小篆从其从月。金文或从其从日,其义相同。为某项活动所界定的时间基准。[期望:盼望着预定的那一时刻]。泛表时间一般从日,之所以从月是因为月相盈亏能更突出的表现明暗分界线与时日的对应关系。
【棋】( 甲)甲骨文从木从箕从廾。小篆从木从其。其义相同。词组[博棋:用手傅导(木制的)子粒沿着规划成网格状的基准线对弈的文娱用具]的略用。
【萁】小篆从艸从其。豆粒的基址,即同属一棵的豆粒所共用的植株。
【琪】从玉从其。符合一定基准的、经过布局的美好物品。[琪花瑶草:形容将花草人为的按照一定基准线(在建筑物周围)做规划性盘桓种植的情势]。
【欺】小篆从其从欠。相对于基准而言遭越界、被亏欠、有失公平的。[欺负]
【斯】( 金)金文小篆从其从斤。由基线处分开、裂离。即“撕”的本字。[逝者如斯夫:流逝而走的就像被撕掉一样接继的消失][斯人:从整体中单独离析出来的人。指专门要针对其而言的特定人。此人。该人。这个人][《诗•大雅•公刘》弓矢斯张:弓和箭被(反向拉伸而)撕挣着张开]。
【箕】( 甲)( 金)甲骨金文象形簸箕,一种竹编的分选器具。到金文时期字形向高阶发展成“其”字,且专用于表达引申义。故小篆再加“竹”以表达本义。表示能使麸皮杂物和粮食颗粒分开在基线两边的竹制分选器具,即“簸箕”。
在“其”部汉字中,甲骨文多用“箕”字组合,金文及小篆则逐渐规范为用“其”字组合。
“箕”部概义同字义。
【簸】小篆从箕从皮。颠动箕具,(使里面的物料被带动得反复起伏)以分离出麸皮。
历史对鬼话连篇的邪共义愤填膺,用铁证如山的事实毫不留情的狠狠猛抽了它一记响亮的耳光,让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人吃人事件在“人间天堂”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公演了。例如安徽省凤阳县在大饥荒中有60,245人饿死(接近该县农村人口的五分之一),8,404户全家饿死,出现603起吃人事件。声称饥饿、以及被怀疑藏粮的农民被迫害人数达28,026人,其中441人被酷刑致死,383人终生残废,被关进监狱的2,000余人中,有382人死在狱中。
面对大范围的人死于饥饿,粮食部坐拥数百亿斤的储备囤粮居奇见死不救,并将数百万吨的食物向外出口。由于之前各级官僚谄上欺下、昧心谎报,使得如今饥民虽已饿殍遍野却仍被征粮逼缴。慑于邪灵顺我者昌的淫威,这些爪牙打肿脸充胖子,不但以粮食多到吃不了为由对国内外的援助加以拒绝,而且更丧尽天良的对逃荒和求救的难民围追堵截、实施迫害和扼杀以隐瞒灾情。3000~4000万甚至更多的生命就这样承受着令人发指的双重打击,最终成为共产恶政的牺牲品。除此之外身体致残、精神失常、心灵扭曲、人性沦丧者更是不计其数。面对生灵涂炭的滔天罪行,邪共高层反应冷漠、不以为然,但在封锁资讯、掩盖真相上却不遗余力。相关资料被列为绝密甚至销毁,并用自然灾害和偿还外债等借口将罪责推卸的一干二净。
【余】( 甲)( 金)甲骨金文从亼从屮。将会萌生扣留、贮积趋势的。剩有额外数量可以予以保存、使仓储量见涨的。金文小篆或另加“八”。其义大同。未能用尽,仍可继续分发的。
“余”部概义:同字义,余留的,有剩的,尚未耗尽可以为用的。参见该字。
【涂】( 甲)甲骨小篆从水从余。由水体携带来的黏土在行进困难、流势减缓时沉淀、积余下来形成摊薄而且渐厚的泥浆。即“滩涂”。[《易•睽》见豕负涂]。泛表类似的将泥浆等液态物质推抹、平摊开来并在沿途形成余留薄层覆盖于表面的摊薄性附着情势。[涂脂抹粉]。
【酴】小篆从酉从余。清酒流走后余留的酒糜。即“酴釄”。因字音字义从涂,故而应是后起字。
【途】隶书从辵从余。要由行迹来涂覆的(道路)。指旅程中确定好的行走路线。因字音字义从涂,故而应是后起字。
【荼、茶】小篆从艸从余。用草本植物涂抹、覆盖。因字音字义从涂,故而应是后起字。[茅荼:在茅草顶端涂覆的(洁白花序)。喻颜貌柔白。《诗•郑风》有女如荼][荼毒:用味苦带毒的物质涂覆(以起到驱赶、灭杀作用)][荼炭:同“涂炭”。流落炭火之上。喻行程艰险,犹如蹈火而坠][荼槚:苦荼树。古人取其叶以冲饮。后为将此音义单列出来加以区别而改荼为茶]。
【除】小篆从阜从余。用某些条件阻碍、筛选掉,使不够格的余留下来、不予全部通过。被排拒在外的。
【徐】小篆从彳从余。行进的不彻底,有存余。始终还有在途中正在进行、尚未完成的。[徐缓:形容情势持续进行并且不断获得后援]。
【叙】( 甲)甲骨文从余从又。小篆规范为从余从攴。其义大同。对剩余的事物做(次序化的)安排、打理。[叙述:将剩余的内容规划、讲说]。
“茶”部概义,同字义。
【搽】从手从茶。“茶”同“荼”。用手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