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6年04月20日】
契丹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从游牧经济转换成亦农亦牧的经济,并进而逐渐发展成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当然与契丹族自身的要求和努力分不开,但也与一些汉族知识分子,对契丹族的帮助分不开。韩延徽就是帮助契丹,建立政治体制并发展经济的一位重要人士。
韩延徽是唐末的人,原来家住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安次县西)。父亲韩梦殷,是晚唐的蓟、儒、顺三州(分别在今北京市的西北、北和东北面)刺史。韩延徽自小聪明,被选为官,后来作到幽州观察度支使。有一次,他被朝廷派到契丹为使者。在谈判过程中,他寸步不让,激怒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阿保机把他扣留下来,不准他回国。
太祖皇后述律氏,知道这事以后,对太祖说道:“这个人不肯屈服,是因为他受了唐朝的派遣,这是他忠诚的表现,有什么理由监禁他、屈辱他呢?”太祖觉得皇后说得有道理,就把他放了,并同他进行了一次热烈的交谈。交谈中,韩延徼说的话,让辽太祖非常感兴趣,太祖便要求他留在契丹,参与契丹的政务。
韩延徽受到太祖的信任,积极性也很高。这时候,打着唐朝旗号的后唐,也已经支持不住,很快就要亡国了。在中国的北方、契丹的南方,正是后梁的天下,处在五代十国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韩延徽也无处可以投奔,就留在了契丹。正赶上太祖要攻伐位于契丹西方的党项和北方的室韦,由于韩延徽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使这两个少数民族,臣服了契丹。因此,太祖对韩延徽是越来越信任,越来越重视。
韩延徽作为汉族的知识分子,比较了解唐朝和中原发达地区的国家机构建制的情况、以及他们治理国家和民众的方法,他建议辽太祖建设城廓,在城里建设市民的居住区,这样就可以让投降或者逃亡到这里来的汉族人留下来,这些人会种田,有些人还会各种手工技术,这都是契丹人很需要的。对于那些还没有家室的人,可以帮他们选择配偶,建立家庭,使他们安心的在这里从事生产。
更重要的,是韩延徽还让这些汉人,在这里发展农业生产,开垦荒地,种植谷物,这等于是给契丹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示范,对促进契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原地区的纷乱,不少汉族人也乐于在这里定居。大批的汉人到来,并定居在这里,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对契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韩延徽还帮助辽太祖,建立起了许多的国家典章制度,这对缺少立国经验的辽太祖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这些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契丹经济的发展。
有一次,韩延徽想家了,曾经从契丹逃回中原后唐,后唐也给了他一个官做。但是在那苟延残喘的后唐朝廷里,将领之间互相忌妒,为私害民,使他无法容忍。也有朋友劝他:“回到契丹,为那里的百姓做好事,发挥才干,对社会、对自己,两全其益!”于是,他又重新回到契丹。
太祖听说韩延徽回来了,乐不可支。太祖问他:“为什么要逃回中原,为什么又回来了?”他回答说:“忘记爹娘是不孝,忘记君王是不忠。臣虽然逃回中原,但臣的心还在陛下这里,所以臣又回来了。”
韩延徽走的时候,太祖像失魂落魄了似的,连作梦都梦见韩延徽,所以韩延徽的归来,使他非常兴奋。他还赐给韩延徽一个名子叫匣列,在契丹语中,是归来的意思。还封他为鲁国公。太祖把他视为佐命的功臣。他助辽农垦,惠民播益,当时的百姓,都很感戴他!
(《辽史•韩延徽传》《辽史•食货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