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6年09月06日】
第三章 儒释道法存胸内 仙家皇院任追随
一、儒释道法存胸内
神仙、佛、道信仰在李白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他已存九百多首诗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佛、道有关。李白号青莲居士,其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序》“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居士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是揭示其身世来源,及其与佛家渊源之最好见证。“酒肆藏名三十春”一句中之“藏”字更把李白为什么饮酒作诗、在醉酒中揭示无数天机、写出无数千古流传名句之原委道出。李白并非真醉,而是“藏”于醉中,以醒世人,亦不破常人社会之“迷”也。
佛缘镜彻
《赠僧崖公》一诗中,李白记述了自己修佛的经历。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李白生平爱好交友,与他交往朋友中,有很多僧人。其中,僧人有名号传世者有三十多人。他游览或寄居过之佛寺在他诗歌中有记述者,达二十多处。李白曾在《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中描写了与僧人浚公谈佛论文: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
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
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他赞颂浚公“文章动海隅”,把他比为东晋高僧支道林。支道林是与文人关系最为密切之东晋高僧,而且有大量诗作传世。李白之所以将浚公比作“支遁”,是因为他们之间不仅可以高谈佛理,而且在文学上还有共同语言。
《僧伽歌》是李白与僧人来往之一首诗。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
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铁柱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散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他常在诗歌中表述佛理,及对佛理之见地。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人生如梦,四大假合之躯不过短时存在。只有消尽心中无明烦恼,静心观照,方能了悟轮回解脱之道,从而达到任性逍遥、怡然自得之神佛境界。
《别山僧》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此诗写出山僧飘忽行踪,更见其清绝超拔气度。他泛舟玩赏水中之月,夜晚露宿于泾溪,平明又飞杖于云外山巅。大千世界,天地之间,仿佛只容其腾身之外;绵绵群山,巍巍挺拔,仿佛不堪其道履。他笑傲放浪,风流潇洒,堪比东晋时著名高僧支遁、远公(慧远大师)。虽未写出此山僧之名号,单就诗中所述,亦为一得道之高僧。
下面几首诗亦多为李白和僧人交往所作,足见李白和佛家之渊源。
《赠僧行融》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
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麟。
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
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
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衡岳有阐士,五峰秀真骨。
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
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
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
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茔禅师房观山海图》
真僧闭精宇,灭迹含达观。
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
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
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
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
征帆飘空中,瀑水洒天半。
峥嵘若可陟,想像徒盈叹。
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
如登赤城里,揭步沧洲畔。
即事能娱人,从兹得消散。
李白生平思想及诗歌作品中,皆有佛家印迹,佛法经典拈手即来。他自己也以青莲居士、金粟如来自称。在人世中,能让人类知道的佛家觉者,最高为如来。而李白以金粟如来自称,说明其与佛家之渊源,并暗示其来源层次。这与下文所述道家“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一样,皆揭示李白来源,及其后来在人间修炼所达层次远远高于佛、道两家人间所能知道之层次,因紫皇乃是道家最高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