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惜时


【正见网2018年02月05日】

古代圣贤有戒训告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人的惰性往往指使人贪图享乐而逃避苦难。当今中国大陆的人们更是如此,由于物质条件提高了,很多人几乎从出生就没吃过什么苦,大多数独生子女更是在蜜罐中长大的,逐渐的养成了自私、霸道、强势的性格。这一类人就更不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了,在他们的三观当中,追求享乐就是理所当然的,把“不劳而获”、“一夜成名”、“穷奢极欲”等当作一种梦寐以求的价值取向。甚至很多人年纪轻轻就不愿努力、不思进取,理想竟然是“什么都不用做就有钱”或者是找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而且这部分人却又十分爱抱怨,受挫能力不强,生活中遇到点苦难或者工作上稍微多做点事就开始愤愤不平,总觉得自己吃了很大的亏。

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没有领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哲理。其实吃苦并非什么坏事。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百炼才以成钢”,从现实上说,苦难可以魔炼一个人的意志,使之内心变得坚强。这只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之一。

试想,一个人若身处一个舒适的环境,例如温暖的被窝、清闲的单位、条件优越的家庭,那么这样一来,此人想必不愿早起读书、不能提高工作能力、不太会为人处世。身体上享受了舒适,精神上的进步便因此而有所亏欠。事实上真正对人有益的事情,多半都是不太让人舒服的。例如,晨练等运动虽然辛苦,但却可以让身体健康;节食(有节制的饮食)似乎让人不能满足口舌之欲,但却可以让人规避很多慢性疾病;上司对下属严厉让人心有不快,但却可以培养人做事严谨高效的习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之二。

再往深层去探讨,修炼界也是倡导人要“乐于吃苦”的。修炼界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私心、做了不好的事才成为人;人是有业力的,因为有业力所以就有苦难;人在吃苦时就可以消去一部分业力,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只是享福而从不吃苦,那他的业力也得不到消除,反而在不断的积累业力,如果达到一定的上限时,便要被彻底的销毁了。所以叫人吃苦,在修炼界看来反而是一件好事。这乃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之三。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点拙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妙处智者更有诸多高见。但无论如何,天降大任于斯人都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自古也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故以此文与诸君共勉:切勿再追求安逸、逃避吃苦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