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2年07月03日】
【原文】
服虔赁作,车胤重劳。
fú qián lìn zuò,chē yìn zhòng láo。
服虔赁作,车胤重劳。
ㄈㄨˊ ㄑㄧㄢˊㄌㄧㄣˋㄗㄨㄛˋ,ㄔㄜ ㄧㄣˋㄓㄨㄥˋㄌㄠˊ。
【注释】
(1)服虔:字子慎,荥阳人,东汉时期经学家。历任尚书侍郎、高平令、九江太守。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谊》一书。
(2)赁作:受雇为人劳动工作。《汉书.儿宽传》: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
(3)车胤:晋朝南平人,为人好学不倦,当官时公正廉能,历任侍中、护军将军。晋安帝隆安初年 (西元397~401年)为吴兴太守,最后官至吏部尚书。
【语译】
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服虔为了求学不惜到学者崔烈家中做工,藉以能听到他讲学;晋朝官员车胤想向谢安兄弟请教《孝经》,但怕问多了增加他们的劳累。
【人物故事】
服虔注《春秋》 奇缘话胸襟
现代多以“文人相轻”讥讽古代文人,其实不然,我们来看下边东汉三位经学家的奇缘轶事。他们不仅不相轻,反而惺惺相惜,好学谦让,心胸宽广无私。
服虔,字子慎,是东汉末期的经学家(研究儒家经典颇有成就的大学者),曾在当时的太学中受业,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在诸多经典中,他尤其精通《春秋》一书,想为它写一本注解。这时他听说另一位精通《春秋》的学者崔烈要招集门生传授《春秋》,生怕自己学问尚浅,希望获得向崔烈学习的机会,弥补自身的不足,于是他便决定隐藏自己的身份,到崔烈家中担任长工,趁机在门缝外偷听崔烈的讲课。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崔烈对《春秋》的理解不如自己,于是便忍不住与崔烈的学生接触,直言崔烈讲解《春秋》的优缺点。
不久崔烈就知道了这件事,但他并不生气,只是好奇对方到底是谁。崔烈仔细想了想,知道当世还有一位同样精通《春秋》的学者——服虔,所以怀疑此人应该就是服虔。
为了确认自己的推测,有一天崔烈起了个大早,来到服虔打工住的地方。他还没等服虔睡醒,便叫唤服虔的字:“子慎!子慎!”服虔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毫无防备,在无意识中就答应了,结果暴露了身份。二人因此相识相知,之后互相切磋学问,成了好朋友。俩人彼此相惜,行事风趣果敢,成千古佳话。
另外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 郑玄让“注”, 也出自于服虔,也跟注解《春秋》有关,也是一段奇缘轶事。
郑玄是东汉时期经学大师,他想要注释《春秋左氏传》,还未成时外出旅行,刚好与服虔同住在一家客店里,机缘凑巧遇到了服虔。两人原本互不相识,碰面时,服虔正好在客店外的车上与人述说自己注释《春秋左氏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他的见解与自己的很象。于是郑玄很坦然地就靠近车子,对服虔说:“我一直想为《春秋左氏传》作注,还没有完成,听您刚才所讲,多与我的意见相同。现在我想把我目前所作的注全部给您,请您继续完成。”后来《春秋左氏传》的注,就由服虔完成。服虔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谊》一书传世。
郑玄是当时公认的经学大师,却能屈尊将自己多年的心血毫无保留地无私奉献给服虔,见证东汉文人学者谦虚大度的胸襟。他们敢于让贤,不求名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好地为后世传承祖先留下的经典。可见,古代儒生大多因读圣贤经典,见贤思齐,自然品行高洁,大公无私,这才是传统文人的主流风尚。
车胤好学 囊萤夜读
晋孝武帝想要为大臣讲解儒家经典《孝经》,开了学习的风气。这时大臣谢安、谢石两兄弟在自己家里召集文人们互相讨论学习《孝经》。车胤也在其中一同学习,他听课后有些问题,但是又不敢直接问谢家兄弟。于是他对同学袁羊说:我担心没完没了的问问题会打扰谢家兄弟的讲学,但是不问又恐错过机会,这该怎么办呢?
袁羊说:我认为他俩不会因你多问而厌烦的。车胤依旧不解,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呢?袁羊说:你可曾见过明亮的镜子会厌倦人们常照,清澈的流水害怕和风吹拂呢? 所以有问题就问,没有关系。
车胤这一段求学的历史也成了一段佳话,流传后世。见证古代既重孝尊师,又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勇于独立思考的教育风尚。
另一成语“车胤囊萤”(1) 也出自于他的故事。
车胤少年时期勤奋学习,孜孜不倦。因为家里贫穷,没钱买灯油为夜间照明,车胤为此相当苦恼,因为他想利用夜晚多读书。到了夏天的某个夜晚,他坐在门外背诵书本内容,忽然看见眼前有萤火虫飞舞,萤火虫发出的光非常明亮,于是他灵机一动,就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一个白绢内做成的袋里,以萤光照明。从此之后,他就靠这天然的“灯光”每天晚上苦读,最后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学者。官至吏部尚书。
由于好学勤读,他为人忠厚谦恭,又才华横溢,学识广博。因此他为官后公正不阿,不畏权贵,成为一代忠臣、能臣。
注:(1)【车胤囊萤】注音:ㄔㄜ ㄧㄣ ˋ ㄋㄤ ˊ ㄧㄥ ˊ. 汉语拼音:chē yìn náng y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