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8年05月13日】
一、愿相公无权力
唐玄宗时,周墀刚担任宰相时,私下里对韦澳说:“我能力小、责任重,你应该来帮助我!”
韦澳说:“我希望相公无权力,不要行使权力!”周墀一听,感到十分惊讶,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韦澳说:“赏功罚罪,如果不符合天下公论,会造成很多罪过。希望您不要以个人的喜怒爱憎,去行使权威,就像您无权一样。您只要命令各部门的官吏们,各自尽职,秉公执事。那么您只要在朝廷,衣襟端庄,恭恭敬敬地坐着,督察他们,就行了。天下自然会得到治理。您自己要什么权力呢?”
周墀对此,深表赞同。
二、“何道可致太平?”
李昪,字正伦,徐州(今属江苏)人。他本是吴大丞相徐温的养子。天祚三年(937),代吴称帝,史称南唐。王栖霞,曾从道士学习修道。
李昪主持南唐时,曾加号王栖霞,称他为“真素道人”。
有一天,南唐主李昪,问道士王栖霞:“什么道,可以使天下太平?”
王栖霞回答道:“作为帝王,要治心治身,秉公爱民,谦恭理事。然后,才能治理好国家。现在,陛下还不能够去除‘饿了嗔怪,饱了高兴’的性情,哪里谈得上使天下太平?”
李昪的皇后,藏在帘子后边,听到了王栖霞讲的这些话。她称赞王栖霞讲得实际,有益,认为是至理名言。
三、傅縡劝谏陈后主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陈后主时,他任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他曾劝谏陈后主说:“做国君的,应当恭敬地事奉上帝;要像爱护儿子一样地爱护百姓;节制嗜好欲望,远离谄佞的小人;天没亮就穿上朝服上朝,天晚了还忙得忘记吃饭。只有做到这样,皇上的恩泽,才能覆盖天地,福禄才能流传给子孙。陛下近年来酒色过度,不敬寺庙神灵,专门向淫昏的邪鬼讨好。小人在国君身边,宦官小臣却掌握权势,憎恶忠诚直率的大臣,如同对待仇敌。把百姓看成是小草;后宫的妃嫔,拖着锦绣衣裙;马房中的马,有吃不完的豆谷;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流民的尸体,盖满郊野;而官员们公然行贿受贿;官府的积蓄,耗费一空。神灵愤怒,人间怨恨,造成了目前众叛亲离的危险局面。我担心东南地方,帝王的气数,从此就要断绝了。”
陈后主听了大怒,下令将傅縡赐死。后主又惜其才华,派人问他是否愿意改过。傅縡回答:“臣心如面。臣面可改,臣心可改。”意思是说既然面貌难以更改,心也就不会改的。”面不改色,坦然以对!
四、隋文帝向谏官赔礼道歉
隋文帝曾经恼恨一个郎官,叫人在大殿前鞭打他。刘行本劝谏道:“这个人向来清白.他的过失又小,希望陛下稍加宽容。”隋文帝不予理睬。
刘行本这时,面对着皇帝,走上前说:“陛下没有嫌我不才,把我安置在您身边任职。如果我说得对,陛下怎么能不听;如果我说得不对,就应该把我送到大理寺去治罪,以明国法。怎么能轻视我的话,而不理不睬呢!”
刘行本说罢,把笏板往地下一放,转身就走。隋文帝愣了一下,立刻神情严肃地向刘行本赔礼道歉。
五、皇帝有两种敬畏,会使国泰民安
魏徵的相貌不过像普通人一样,但是有胆识、有谋略。善于扭转君主的心意,常常不顾情面极力劝谏。如遇到唐太宗特别生气,魏徵神色仍不变,唐太宗也就为之收敛威容。
魏徵曾经请假回乡去祭祖坟,回来后对唐太宗说:“我听说陛下打算去南山游玩,外边行装都已经准备完毕,最终还是没有出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唐太宗笑着说:“当初是有这个意思,就是因为怕你嗔怪,所以就中止了。”
另外,又有一次,唐太宗曾经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自己胳膊上玩。老远看见魏徵来了,赶快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徵看到后,奏禀公事,故意没完没了。结果,这只鹞鹰,被憋死在唐太宗的怀里。
唐太宗平时敬畏神灵,也敬畏谏臣。皇帝有这两种敬畏,这是国泰民安的保证。
六、唐太宗下令:停止买马!
唐太宗派遣使者,去西域封立叶护可汗,未等使者回来,又准备派人到西域各国去买马。
魏徵规劝道:“现在派使者去西域,是以封立可汗为名。可汗还未立定,又派人去买马,他们一定会认为:您的本意在买马,不是专门为立可汗。可汗得到封立,也不会感恩朝廷。西域各国听到这个消息,也会认为中国轻义重利。马还没有得到,道义却失去了。过去汉文帝时,有人来献千里马,汉文帝说:“我巡幸祭祀时,一天走50里,出外打仗时,一天走30里,我的车走在前面,其他车都跟在后面,我单独骑着千里马,去哪里呢?”于是赏赐路费给献马人,让他把马牵回去。汉光武帝时,有人献给他千里马和宝剑。光武帝让千里马去拉装载战鼓的车,将宝剑赐给骑士。当今陛下所有的作为,都远远超过禹、汤和周文王,怎么在这件事情上,反而不如汉文帝和汉光武帝呢?魏文帝想搜求购买西域的大宝珠,苏则说:‘如果陛下将恩惠广布天下,那么用不着搜求购买,就会有人送上来,靠搜求购买而得到的珍珠,不足为贵。’陛下即使不仰慕汉文帝的高尚德行,难道也不考虑苏则那正直恳切的言谈吗?”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马上下令:停止买马!
(均据明代孔平仲《续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