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8年09月05日】
在“三国”混战的故事中。《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刻画最为形象,但《三国志平话》似乎更为真实一些。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忠心耿耿可谓第一忠。以致得自己“寸心万段”而死。与自己当初所言“鞠躬尽瘁”并无差异。也就是说诸葛亮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诸葛亮为汉室复兴“寸心万段”
军师回益州成都府见少主,少主御宴数日。军师言:“今取关西口长安,复兴大汉。”帝喜。酒带半酣,诸葛忽然扑地,口鼻血出。帝大惊,文武急救起。诸葛奏曰:“老臣自出茅庐,四十余年,与陛下征吴灭魏,使臣寸心万段。”帝言:“休取关西,告军师勾把界军入成都府。”诸葛再奏:“此事不可,异日取笑史官。陛下效学尧舜禹汤,莫学桀纣之辈。倘失天下,万代骂名。臣今年欲再取关西,不得不归。”少主数次苦留诸葛,诸葛不肯。帝送上路。
二:街亭遇“娘娘” 直言“卧龙升天”
诸葛引军三千,数员名将,下街亭私行。姜维道:“何意?”军师附耳低言,说与姜维言:“我太岁大小运行。”军师引手下三千军离街亭约百里,有一大树,西见一庄,令人唤出一娘娘,当面问:“此处属那里?”娘娘言:“祁山祁州凤翔府,此乃是黄婆店。”又问今岁好大雨。娘娘言:“卧龙升天,岂无大雨?”娘娘又言:“官人勿罪。岂不闻君亡白帝,臣死黄婆?”军师思,果有此言。又问西高山甚名?娘娘言:“秋风五丈原也。”言毕,娘娘化风而去,不知所在。
三: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军师卧病,前后月余,针药不能疗治,口鼻血出。姜维告师父:“师父善能通医,岂不能治己病?”诸葛言:“自二十九岁出茅庐,与君用心四十余年,方得川地,使我寸心万段!”
当夜,军师扶着一军,左手把印,右手提剑,披头,点一盏灯,用水一盆,黑鸡子一个,下在盆中,压住将星。武侯归天。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军中一发哭起来,哀声动地,百姓奔告司马懿,言武侯身死。却说众将保诸葛灵柩入川。汉帝接丧举哀,痛哭不止,即选山陵而葬之,立庙致祭,封为忠武侯。百姓闻之,如丧考妣。武侯治民,省刑罚,薄税敛;用兵,赏罚肃,号令明。以此军民爱之。
诸葛亮是一个守信之人,大义之人,最有智慧的人,大仁之人。对百姓讲仁得百姓爱戴;对朝廷讲忠义,死而后已;对死去的刘备讲信,已报知遇之恩。还有诸葛亮的懂礼,真可谓一完人。只可惜天意如此,无法完成大业。
注;内容出自《三国志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