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海拾珍:智仁勇兼备的触龙,巧说赵太后(数文)

陆文农


【正见网2019年05月25日】

毛遂有勇有谋,楚王静听受教

战国时期,秦国强盛,四出侵略。为了抵御秦国,赵国国王派遣平原君去楚国,打算与楚国签订“合纵”盟约,也就是联合函谷关外的各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盟约。平原君是赵国贵族,名叫赵胜,“平原君”是他的封号。
    
平原君门下有几千食客,他决定在其中挑选能文能武的20个人,随行。为什么要能文能武呢?他说:“如果用和平方法能取得成功,那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和平方法不成,我不惜采用强迫手段,为了国家,这也是不得已的。”
    
平原君选来选去,只选到19个人,似乎再也选不出合适人选。差一个人怎么办呢?这时门客中,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听说先生将要去楚国签订‘合纵盟约’,要在门客中选20个人一同前往,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先生来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答:“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袋中,它的尖梢,很快就会凸显出来。现在先生到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大家没有说过称赞你的话,我也没有听到过人们对你的赞扬。这说明你并没有什么才能。先生不要去了,还是请留下吧。”
    
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把我放到袋中去罢了。如果我早就在袋中,我就会像禾穗那样,整个锋芒都挺露出来,岂只单单凸显尖梢呢?”
    
平原君因为实在选不出别的人,只好答应带毛遂一同去。那19个人微微含笑,互相用目光示意,都瞧不起自我推荐的毛遂。但是,经过去楚国一路上的交谈,这19个人,都对毛遂,敬服了。
   
平原君与楚王,在大殿里谈到“合纵”盟约。平原君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和不“合纵”的弊,从太阳出来,谈到太阳当空,楚王还没有点头。那19个人对毛遂说:“请先生上去!”
    
毛遂手扶剑柄,登上台阶,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谈清楚。今天,从太阳出来就谈这个问题,谈到中午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
    
楚王问平原君:“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他是我赵胜的门客。”楚王怒斥毛遂:“下去,我是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什么?”   
    
毛遂毫不退缩,手握剑柄上前说:“大王你敢于斥责我毛遂,是因为楚国人多。可现在,10步之内,大王你就暂时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生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就在眼前,你不应该这样斥责一个君侯的随从。况且,我听说商汤王凭借70里的国土统一天下,周文王凭借100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他们两位的士卒众多吗?不!这是由于他们能够依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5000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基业啊!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秦国的白起(秦国将领),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匹夫罢了,带了几万部队来与楚国交战,一仗就拿下鄢、郢两个大城,再战就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大仇,连赵国都为你感到羞耻,可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其实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赵国呀!——我的君侯在眼前,你为什么斥责我?”
    
楚王一惊,想了一下说:“是!是!先生说得不错,我静听受教,诚心订立‘合纵’盟约。”
    
毛遂追问:“真的决定了吗?”

楚王说:“决定了!”

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拿鸡、狗和马的血来!”(古人签订盟约时,要在嘴唇涂上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这种方式叫做“歃血”。)
    
左右的人,拿来用铜盘装着的鸡、狗、马血。毛遂接过铜盘,捧着,跪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于是,毛遂在殿上,完成了签约仪式。
    
然后,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右手招呼那19个人说:“先生们也要在堂下一个个歃血。先生们能够和我们一起,完成一件大事,这就是人们说的‘因人成事’啊!”
    
平原君签约回到赵国后,说:“我鉴选的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遗漏天下人才。今天却发现把毛先生遗漏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大大提高。毛先生一张嘴,竟强过百万之师!我赵胜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宾对待。
    
智仁勇兼备的触龙,巧说赵太后

战国末期,秦国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其他各国都岌岌可危。赵国在秦国东边,受到秦国的压力最大。
    
赵惠文王去世后,儿子孝成王即位,但因为年幼,所以由母亲赵威后以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她刚上台,秦国就趁赵国领导人交替的机会,大肆进攻。赵国独力,难以抵挡,只好向东边的齐国求救。齐王说:“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人质,齐国才会出兵。”

当时诸侯之间结盟,常常以自己的子孙作人质。但是,赵太后爱子心切,舍不得幼子当人质。大臣们竭力劝告,太后总是不听,最后还发起脾气来,向左右明示:“你们不要再说了,今后如果还有谁来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要朝他脸上吐唾沫!”
    
一方面是秦国大军压境,形势紧迫;一方面太后与大臣们,又闹僵了。到底怎样抵御秦兵,大家都一筹莫展。
    
左师(赵国官名)触龙,看到这情况,就求见赵太后。赵太后气冲冲地勉强答应接见。触龙进到宫里,费力地向前紧走。原来古代臣子见君王应该快步走,这是一种礼节,但触龙上了年纪,脚又有毛病,所以只能一拐一拐,又慢又紧张地迈步。
    
到了太后面前,触龙先告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所以很久没有晋见太后了,但又挂念太后的健康,不知您身体怎样,所以希望来见太后。”——触龙不是一见太后就提长安君的事,而是从关心太后健康谈起。
    
太后说:“我能依靠车子代步。”
    
触龙又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答:“我喝粥。”——她答话简单,余怒未消。

触龙说:“老臣这一向很不想吃东西,就自己勉强慢步走走,每天大约走三四里,同时稍稍添加一点自己爱吃的东西,这样对身体有些好处。”
    
太后说:“我还做不到这样。”触龙一再谈生活,太后态度才略微缓和一点。
    
触龙又说:“我的孩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衰老了,非常疼爱他,很想让他补到王宫卫队里,当一名宫廷侍卫,所以我冒着死罪,来禀告太后。”
    
太后说:“好吧!他几岁了?”回答说:“15岁了,虽然小,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给您。”
    
太后说:“你男子汉,也懂得爱怜自己的小儿子吗?”——太后话中还带有怨气,她的潜台词是:你们男子也爱小儿子,为什么我妇人反而不能爱长安君,要把小儿子送到别国去?不料,这正是触龙要想引入的话题。
    
触龙说:“我们男子汉爱小儿子,比妇女们更厉害。”

太后笑了,说:“应该是妇女爱得更厉害。”

触龙说:“我却认为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燕后是赵太后的女儿,嫁到燕国做燕王的妻子。
    
太后说:“您错了,我爱燕后的程度,不如爱长安君。”触龙说:“父母爱孩子,一定为孩子的利益,作长远打算。燕后出嫁燕国时,您拉住她大哭,为她将远行而悲痛欲绝。她走了以后,您不是不想见她,但您每次祭祀却都祷告说:‘千万不要让她回来啊’,这不是替她作长久打算: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作燕国的国君吗?”——古代诸侯的女儿嫁到别国,只有被废(不再让她作王后)或者亡国以后,才能回娘家。
    
太后说:“是这样的。”触龙继续说:“从当今的赵王起,往上推算到第五代以前,甚至推算到赵氏,最早建立了赵国的时候,历代赵王许多子孙,不继承王位而受封的(如封长安君等)他们的后代,现在还有存在的吗?”
 
太后想了想说:“没有。”触龙说:“不但赵国,其他诸侯的子孙受封的,他们的后代,现在还有在的吗?”
 
太后说:“我没听说过。”触龙痛切陈辞:“这些子孙近的祸及自身,远的祸及子孙。难道国君的子孙,命中注定不得善终吗?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地位尊贵,但自己却没有功劳;待遇优厚,但自己却没有辛劳,相反还拥有很多象征国家权力的宗庙礼器,所以他们都好景不长。”

 “现在您太后抬高长安君的地位,封给他肥沃的土地,赐给他很多象征权力的礼器,如果不趁现在让他对国家有功劳(指去作人质换取齐国救兵),一旦太后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生存呢?所以我认为您没有替长安君作长远打算,我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还不如对燕后的多。”
    
赵太后听了,如梦初醒,点头说:“好吧,就任凭您派遣吧!”于是,赵国派4匹马拉的车子100辆,送长安君去齐国作抵押,齐国就出兵援助赵国了。

正是:
智仁兼勇三德全,
华夏人民难欺骗。
顽驴计穷共产党,
又到美国耍刁蛮。
骗过不少美政要,
遇到川普钢铁汉;
邪魔吓得心发慌,
走路蹒跚腿发颤。
别出心裁搞谈判,
分尔反尔实拖延。
天灭中共即出手,
惊涛骇浪恐翻船!

(均据清代《渊鉴类函》)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