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现代技术科学之间的关联

明见


【正见网2020年06月18日】

当代,马列主义与技术科学占居了主流,传统人文精神一退再退,以致:学好数理化,行走天下都不怕。诸多人们看起来也有信仰,其实更信的依然是科学,比如罗马教皇,曾经承认人是猴子变来的。甚至连中医、宗教、心理、社会科学、人文精神之类,也被迫要求量化、技术化、可被它人全程监控或掌控。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深思:技术科学与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谁更紧要?

在古代,从事技术研究者,少之又少;只有上天觉得需要了,才派一个神下来,开创、更新某种技术。比如,上天觉得需要在东土普及儒、释、道了,才派人来发明造纸术与印刷术。

儒家、墨家的高低之分就在于:儒家更注重仁义之精神,墨家更注重实战之技能。也正因此,后者早早消亡,前者至今犹存。何故?造物主开创三界及人类,在于拯救人心,救赎生命返本归真,并非为了人于红尘过得多么先进、多么舒适、多么方便。所以上古及近古,“道德仁义礼智信”的人文标准,是人类传承的最重要对象。各类技艺等等,一则要载道,二则只在有限的小圈子里承传,以备人类之必需。

500年以来,自蒸汽机革命开始,技术科学突飞猛进;加之文艺复兴以后的思想堕落与进化论的全方位侵淫,人类日益陷入技术至上的泥沼。西人的上帝与道德,渐渐退出人们信仰的核心,代替了的则是科学技术与本能欲望。东方的威权主义及“文字狱”,则直接在将人文大家及精神,系统埋葬。到了“五、四”时期,更因内忧外患,知识精英纷纷病急乱投医,大抵彻底背叛的东方传统之人文精神,外求于民主与科学,甚至德俄之主义。再往后,东方人文道统,从道、术、器、人等4个层面,全面崩溃。到了当代,知识、符合、技术、纸上谈兵、标准答案、无神唯物进化之论,占居所有角落。

一言以蔽之:技术无处不在,人文遍地无存。可是,人文精神是指:超越名利情之上的审美趣向,遵循天地、生命的真相及其本质规律;一并思索天、地、人的互动命运;求道、成道、证道成为生命最大的主题。对于下士而言,只在世俗生活层面折腾,无所谓人文精神;对于中士,道的感觉与追求若有若无,人文精神若存若亡;唯其上士,则将其识为至重之需求,忠贞而不渝。

从根本而言,人文精神就是:美感、善念、神性与道心。有此,即使人生厄运连连,亦能欣赏悲剧之美,透析跌宕之因,忠于本性之善,不泯高贵神性,终有得道良机。无此,人便与动物无异,会更加焦虑,更加痛苦,更加迷茫,更加动荡,更加悲摧。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之有无及其大小,决定了人的档次:无者,下士;小有,中士;大有,上士。也决定了幸福指数的大小:无之,极低;小有,较高;大有,特高。更决定了命运的必然走向:无之,命运不断恶化;小有,命运略得善解;大有,命运最终大美。

对于任何对象,越早拥有了人文精神,越早可以实现觉醒:德性、志向、拼搏力皆觉醒。越早拥有了纯正、简易、高明之人文精神,越早可以实现高级觉醒:神性全面复苏,道心日异坚固,便遇正道即守。

如果孩子只在学科、分数、技术上折腾,其身体便易遭受严重伤害,其心灵便易遭受严重扭曲,其命运便会一次次被悲剧性逆转。如果成人没有强大之人文精神:因失正气与清气,身体很容易垮掉;因失标准与心法,灵魂最容易迷失;因失正道与智慧,便成宇宙中的真正孤儿。

因此,无论谁学习理科,也要“通识”于人文;即使主要研究技术,也要不断探索技术背后的人文精神。唯其人文精神强大,技术方向才更容易突破;唯其人文纯正,生命才更容易赢得永恒幸福。故强大、纯正之人文精神的巨大价值就在于:美感可生人生之趣味,善念可积生命之大德,神性可致天人之合一,道心可成天国之果位。价值之大,莫可攀比。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