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1年09月17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这首《山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极为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关于此诗的解读和注释也很多,这里不重复,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这首诗。
小时候就读过这首诗,那时候不懂得欣赏,只是觉得不错。修炼后慢慢品味这首诗,觉得那个意境真的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特别是心很静的时候默默的反复读这首诗,真的是能够走到这首诗里去,和作者一起感受那种如诗如画,层次分明,天清体透的境界,这时候这首诗不再是诗了,而是一幅立体,活动的画。这里面的山,路,枫林都是活的,都可以直接和他们对话。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多年前一部奥地利电影里的场景,一位父亲带他的小女儿到大山深处去玩,面对静静的美丽山林,他的父亲对女儿说:“当你感到烦恼和忧愁的时候。你就到这里来,敞开胸怀,遥望大自然,你能够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里感到上帝无所不在。”这么多年,这句台词我依然记得。那个场景和杜牧的这首诗所描写的,尽管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感受到了万物有灵,当然前者仅仅是一种感觉,和杜牧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杜牧所在的唐代是个修炼风气很浓的时代,他号樊川居士,平时也要打坐调息,在一定的情况下,是能够和山水直接沟通的。
古诗词是非常简洁和凝练的,但同时又可以表达非常丰富和宽广的意境。《山行》描绘的场景如果是用现代的文字来写,可以写他上千字,但杜牧用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就表达出来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的人家不是普通的山民,而是山中的修道人。作者前去拜访,很有收获,下山后在枫林停住了,他下车打坐了很长的时间,出定时天色已经有些晚了,在定中他和枫林,山神直接对话,非常愉快,他也是真心赞叹枫林的美,回去后写下了这首诗,这里不单单是作者的文字技巧高超,没有这样的修炼层次,是根本不可能写出来的。
这些因素造就了这首诗的生命力,使其能够流传千年。
另外一首唐诗,韩翃的《同题仙游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这里表现和描绘的是静,但静中又有动,同时这种静不是单一的,凝固的,而是穿越时空的,充满了禅意。最后一句“人间亦自有丹丘 ”点明了作者的求道之心,而不单纯是对景物的欣赏和赞美,这和杜牧写《山行》的本意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