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2年02月14日】
接下来张锡纯的这个病案,与其说是用山药直接针对温病,还不如说是温病治疗不当后,病患突然处于危急状态下的一次救急。这一次,张锡纯给出了十分关键的判断生死的脉诊依据——两尺微按即无。这是何意呢?先看他给出的病案。
原文
“一人,年四十余,得温病十余日,外感之火已消十之八九。大便忽然滑下,喘息迫促,且有烦渴之意。其脉甚虚,两尺微按即无。亦急用生山药六两,煎汁两大碗,徐徐温饮下,以之当茶,饮完煎渣再饮,两日共享山药十八两,喘与烦渴皆愈,大便亦不滑泻。”
解读
这个病案表明,病人年纪四十多岁,是个成年人,得了温病,就是温邪侵犯人体造成的外感病。已经有医生给他用药,治疗了十多日,外感之火(一般具体症状为发烧,但不畏寒,肺热胸闷、痰咳,咽疼、头晕等)已经基本消除,本以为病已经治好,不料突然出现腹泻,呼吸急促,心烦口渴的紧急症状。
这显然是用药不当造成的。当时很多人治疗温病,都只顾及一味的清除肺热,认为温邪是阳邪,阳邪性热,根据同气相应的规律,温邪必然首先侵犯肺部和头面,因为肺部和头面是人体这个小宇宙的天的部分,阳邪性热,必然往上走,与人体相应的部分感应,就会造成肺热胸闷气喘、痰咳与咽肿痛、头晕等症状,现代西医看就是肺炎咽炎之类的病症。发起病来大多很急,有时能迅速引发高烧,病人呼吸都会困难。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大夫大多关注如何快速清除肺热之火,用寒凉的药物把温邪的热毒赶走。让病人从热象的苦痛状态下得到解脱。这个思路对不对呢?当然没错,但并不周全。没有同时将脾胃和肾这两大人体之本护卫周全。
当时西医治疗效果都很快,因为当时的阿司匹林等西药多属于寒凉解表的性质,碰上温病看似正好对症,但西医不会顾及病人与高热对抗之后,大量发汗降温之后,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就如同战争,就算打了胜仗,也会出现歼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后果。敌人赶跑了,自己也快奄奄一息了。如果不能迅速补救,也会很快没命。当时许多病人就是这样去世的。
尽管中医大夫,多数用药有同时顾及养护脾胃的意识,但普通大夫很少想到肺出问题,对肾的损害有多大,遇到温病,还是容易出现这类危急的情况。所以,温病治疗起来,都感到十分棘手。去除肺热之火后,去世的也是大有人在。而这个病人却很幸运,能够得到张锡纯的救治,急用生山药六两,将其人体两本皆迅速救治扶正,还能滋养修复被热火烧伤的肺部,两日就修复人体正气,一切症状皆除,腹泻也就止住了。
张锡纯治病很重视用山药固摄住人体的脾胃和肾的系统,使得抗邪的正气得到保障,所以病人就不容易因为抗病而消耗殆尽。
他在病案中写到诊脉时“两尺微按即无”,是写给大夫看的很关键的话。中医大夫在病人手腕处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三指一搭,就是通常百姓说的把脉,无名指处按下去感知的就是尺部的脉象,也就是肾的脉象,左右手都要诊脉的,张锡纯把脉习惯两手同时把,因此他说,两尺微按即无,就是说,两个手的肾脉的脉象(左右尺部,分别代表肾的肾阴和肾阳)都很弱,稍微尺部的手指用力大一点点,按下去,就感觉不到病人的肾脉了。他因此马上断定病人肾部系统极度虚弱,若不急救,很快就会出现断气的现象。
为什么这么严重呢?因为肾气,也就是肾的阳气,元气,也叫真气,通过把脉,已经得知消耗到几乎断绝的地步了。肾气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肾的能量,就象一个机器没有电能就无法启动他的功能,就会停止运作。肾主两便,肾气不行了,就无法固摄住大便,腹泻也就突然发生了。其实,就是人体抗温邪将肾气的先天之气都调动了,热退了,肾气也几乎用尽了。其实这时肾阴也不行了,两者都接近虚脱的状态,这才是张锡纯感到病人危急的原因。所以他急用山药救命,并且用了极大的量,把病人救回来了。
人体发烧出汗,是与病魔抗争排邪的表现,根据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人体会首先自动调动胃的气血,供给人体充分的能量和水分进行抗邪。所以外感病发烧,很多病人没有食欲,就是这个原因,但当胃气减弱,不足以抗邪时,就会启动肾这个先天之本了,一旦启动它的力量,就要消耗封存的、藏着轻易不动的肾精,以此化为抗邪的正气,所以,当邪气退去,元气也会大伤,极可能病情急转直下,突然病逝。因此两本都要护卫住,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抗邪。不至于出现这个后果。
这就是张锡纯为何重用山药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发扬和继承他给后世留下的宝贵经验。能够运用他的智慧,懂得如何小心护卫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果平时懂得按照自然的节律起居饮食,不熬夜伤肾,冬日里吃些山药,就能提前顾护好自身的健康。罹患温病的概率就会自然降低了。
到此,张锡纯用山药救急救命的介绍就暂告结束。我们写这个系列,并非让大家遇到紧急情况自行断病就用这山药来救命了,因为断病用药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只有专业大夫才能做,就一个把脉的方法,就需要大夫长年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掌握,所以我们只是通过这些案例,讲明山药养生长寿的真正原理,顺便了解中医治病跟西医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可以更加自信地简单地进行自我养生,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养护好。遇到疑难病症,还可以想到求助于我们的传统医学,找到希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