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公门行善得福报

刘晓


【正见网2022年03月28日】

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是“身在公门好修行”。公门,指官衙、衙门;修行,是佛道修炼中的用语。意思是在官衙中做事的人行善事更容易,也更容易为自己积福德,如果想修行也十分容易。事实上,古代有很多身在公门中人,就因为或助人消除贫困、昭雪冤情;或教化愚昧之人,扶助弱小;或不乘人之危索取,不因受贿而滥施刑罚;或不明知是冤情而故意冤枉,不舞文乱法而得到福报,子孙亦昌隆。清代宋楚望编辑的《公门果报录》就有不少得福报的例子。

姚时可不乘人之危得善报

宋朝姚时可当狱吏的时候,宰相张邦昌的族弟张某因结党谋逆的罪名被逮捕。张某与他的家人都被捕入狱。自觉难逃一死命运的张某有一天对姚时可说:“我估计我将必死无疑,我有一些金子藏在一个暗室中,你可以取出来,然后烦请你悄悄帮我买份毒药。待朝廷判决书下来,我即与家属一同自尽。至于后事也一并托付给你了。”

姚时可安慰他说:“当今朝廷广施仁政,讼狱多会被宽大处理。我先为您探听消息。如果确实罪不可免,先生再行此计,也为时不晚啊。”

后来,张某经查“没有参与谋逆”,被无罪释放。张某非常感谢姚时可保全了他的一家人,要赠予他一百两银子。姚时可拒不接受。当时姚时可还没有儿子,这件事之后,他一连生了八个儿子,皆有才名,相继在科考中登第,后来都成了名士。此不乘危索取之善报也。

吏卒多行善事  子孙得福报

明朝上元县(今属南京)皂头(注:衙役的领班)李中美,心存仁恕之心,常常说“公门好修行”这句话。他与掌管刑事案件的刑房朱某交好,他劝朱某说,大人信任你,如果你不利用这个机会为百姓行方便,就错过了积德行善的好机会。朱某感叹道:“我尚知文懂节义,你一字不识,却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我实在心服。”两人遂结为儿女亲家,相互勉励多行善事。后来朱某的儿子,年方二十就考中进士;李中美的孙子,十八岁获得乡荐。上天诚不负也。

还有汉朝何比干,在当汝阴县狱吏时,不仅克尽厥职,还常怀善心,每件案子都去请求县令量刑从宽,重刑的从轻发落,轻刑的减免。经他手救活的人就有数百。后来何比干调任丹阳县尉,多方体恤民情。他所辖区域的诉讼从无冤案冤囚,百姓尊称他为“何父”。

何比干后来退休在家。一天,有位老妇人来到他家说是要避雨。老妇人从怀中端出一道菜品,上面有九百多片菜叶。老妇人对何比干说:“君家世有阴德。你又能治狱宽仁、平冤息怨。你将福泽子孙,子孙中佩印绶者就如同这盘菜里的叶子那样多。”言毕,老妪忽然不见了。何比干后来子孙果然累世科甲,爵禄显荣,一如老妇人所预言的那样。

刑房却色洗冤情 子孙皆登第

明朝浙江省嘉善县支立的父亲,在县衙的刑房工作。一次,一个囚犯无辜被判了重刑,支立的父亲很同情他,打算想办法为他鸣冤。囚犯私下对妻子说:“支公美意,我恐怕无法报答。明天你请他到家中做客,你可以以身事之。如果他接受了,可能会更用心,我就可活命。”妻子含泪答应了。

次日,支公来到囚犯家中,其妻亲自斟酒侍奉,并将丈夫之意告之。支公坚辞,此后仍尽心尽力为其奔走,最终囚犯被无罪释放。夫妻俩登门叩谢,感谢其厚德大恩,并说知道他还没有儿子,愿意将女儿嫁给他,而这在情理上是说的通的。支公同意了,随即下聘礼将其迎娶。

后来这个囚犯的女儿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支立,20岁就考中举人,后由举人官至翰林院孔目,曾做过常州学官。精于经学,时人称为“支五经”。支立的儿子叫支高,支高的儿子叫支禄,都是从贡生入博学宏词科,而支禄的儿子叫大纶,考中了进士。这都是支公却色阴德所致。

梵公仁厚 得道成仙

宋朝时梵公曾是县邑的皂隶(衙门里的差役)。县令审犯人的时候,经常用杖打人,非要把人打得流血不可,不见血不罢休。梵公就想了一个办法,他用葱沾满了血藏匿在棍杖刑具中,这样行刑杖人时,很快就见血了。很多犯人因此活了下来。

一天,县令看见梵公走路竟然鞋不着地,身轻如燕,便询问详情。梵公就跟县令讲述了人行善积阴德的道理,县令也被他感化了,从此不再随便使用杖刑。后来梵公辞去差役之职,进山修行,后得道成仙。

或许古代公门中的果报例子,可以给当代在中共各级衙门中工作之人以启示,明晓如何做才是为自己、为子孙后代好啊。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