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2年07月22日】
盛夏季节,天气闷热、潮湿,凉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之一。而席子也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数千年历史。也许人类文明出现时,就有了席子,只是我们了解的很少而已。
一直以来,每当听到“席地而坐”,在我的概念中就是直接坐在地上,现在我才明白那并非是就地而坐,而是铺上席子。
我们从小到现在,生活中一直就没离开过席子。
过去在农村,每家每户屋子里都是土炕,上面铺的就是席子,很是滑溜、舒适。在院子里可以铺上席子晾晒粮食等一些东西。那时的小型粮仓就是由席子围起来的一囤一囤的,“囤”这个字就是这样来的。看瓜地(守护瓜田)的就多是由木架和席子搭建起来的篷子,多是由老人不分白天黑夜在那里值守,特别的风凉、惬意。婚丧嫁娶时,乡聚的人多,常常使用席子搭建席棚。集体出民工到远处挖河修水利,临时居住的也都是由席子搭建的简易住棚。还有在水中做防堵水流也用席子。那时的集市上都有很多卖各种席子的。
席子能够防潮、隔凉、隔热,例如铺在土地上、石板、水泥地上,坐下就不至于感到潮湿、冰凉,遇到太阳暴晒的地面,坐下也不至于感到发烫。而凉席又是绝好的解暑敷设。铺设席子又能保持洁净和舒适。所以卧榻和坐垫往往席编为多。
席子的使用的确很广泛,一般成本低,还能反复使用。不用时卷起来收藏,重量轻,携带也方便。
查起来,与“席”有关联的字词实在不少,如:座席、炕席、席子、织席、编席、宴席、筵席、酒席、席间、席珍、席地、席卷、席位、席面、枕席、出席、割席、离席、就席、入席、首席、主席、上席、下席、草席、苇席、竹席、凉席、席棚、席篷、席不暇暖、席地而卧、座无虚席、一席话、一席酒、一桌席、簟(竹席)、簟笰(车上的竹席篷).....
看来,席子由来已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关联非常广泛。
席子一般是由芦苇、蒲草、竹子编制而成,也有用稻草、秸秆之类编制的粗糙席子,也有用其他特殊材料,如熊皮、象牙做成的。
我们从法中知道,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大法造就的,人类丰富的天然资源也是如此,都是创世主的恩赐。带有各种使命的神下界教给人各种生存本领和生活方式。
像芦苇、蒲草、竹子之类除了编席之外,还可以编箩筐、篓子、篮子、扬谷物的簸箕、坐垫、草帽、草鞋、蒲扇、竹桶、竹帘、竹扇、桌椅等等。
筵和席:筵,是铺在席子下面的,用下等材料编成的较为粗糙的席子。古人大概是在较为正式的场合铺设筵席,比如宴席。或者重要的场所,比如宫廷内。
除了简易的席子之外,大概为了耐用和美观,席子周遭还要做些包边(镶边)和装饰。好像古人把席的包边叫做“纯”。纯:纯粹、不杂、精好,同一颜色的丝织品;画纯:是以五彩画帛为镶边。还有“纷”。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旗旒也。飘带。但尚不知这个“纷”是否也作席子边缘的一种装饰?
古人对席、筵的铺设是很有讲究的,是有礼法的,包括席子的材料、镶边、主宾的排位、玉几的陈设等等。
古代有专门掌管筵席布置、铺设以及玉几(桌案、案几)摆放的官员,叫“司几筵”。《周礼.春官宗伯.郁人/典瑞》中说:“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须知与其位。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祀先王昨席,亦如之。”
这里的“黼依”是指,古代帝王座后绣有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的屏风。莞筵:莞,一种俗称水葱(小蒲)的多年生草本,可编席。缫席:缫,蚕丝。黼纯:黑白相间的镶边。昨席:帝王受酢的席位,祀,祭祖。
为防止席子边缘自动卷起,用玉石、铜、铁等重物压住四角,称作“席镇”。
《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
“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等等。
现代的“席梦思”弹簧钢丝床对席子有害。
有一细竹条编成的凉席,做工很精细也有镶边。但是弹簧床老旧了,由于经常受到手肘、膝盖、脚部的局部压力,使凉席频繁受到深度弯曲,结果有几处的竹条折了,也很心疼。假如是硬板床一般是不会这样的。
说到“席梦思”床,我认为它对人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好处。
还有一种床垫,里面是很厚的海绵,人坐上去一下子陷下去,躺在上面窝进去,翻身、坐起都困难,非常的不舒服。
我们打坐炼功,如果是坐在席梦思床上或者海绵床垫上,我想应该是不得力的。
编席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1971年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中,有竹席2条,草席4条。这是发现的汉朝席编。
周朝共810年。在《周礼》中就有“司几筵”的官职,负责筵、席、几的安排事务(上文已述)。
再往前,夏朝429年,商朝645年,有没有席子呢?肯定有,因为更早还有,请往下看。
更早的五帝时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目前网络上有《秦前历史导读》一书,作者不详,书中介绍,黄帝制“设席之法”:“以竹席为底,铺上草席,在草席上以垫枕为座位,两旁有仪仗,后面有屏风,然后接见诸侯与臣民,自此民知朝见的礼仪。“席地而坐”亦来于此。”
书中还介绍,黄帝又做“竹舆几”:高二尺,长五尺二寸,宽二尺,涂以雕漆,两头红色,中间黑色。几上镶嵌五色玉,从此坐必设几。
尚不知上述所论依据什么古籍,因时间仓促,难以查验。
另据《史记》记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
可知,尧舜之时,已有絺衣、琴和斗笠,推测起来,该是也有席子的。“絺衣”,是细葛布做成的衣服。既然絺衣、琴都可以做,斗笠都可以編,为什么就不可以编席子呢?
据《浙江在线》网站等媒体2016年1月19日报道,《自然》杂志旗下的《科学报告》最新一期的一篇论文,发布了浙江余姚田螺山(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一片芦苇席的鉴定结果。
经中美科学家鉴定,检测显示,这片席子是距今6775年到6645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席子。
据《科技日报》等媒体2020年1月6日报道,考古人员在江苏淮安的黄岗遗址发现一片席子,是在黄岗遗址内一个倾倒垃圾的灰坑里发现的。
席子样本被送到美国贝塔实验室,经过碳14测量后确定,其年代距今约6600年。
由此看来,席子在本期文明之初、甚至史前时期就已经有了。
此外为抵御寒冷,还有像毛毡、地毯、皮褥子之类的东西也应该是很早以前的家用品了。
古人是很智慧的,很多东西都是古人的发明创造,而且有益无害。所以继承古老的传统文明才是正道!因为那是神传文化。
(本文所引用的古籍资料来自网上,如有错别字或谬误,当以书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