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2年08月22日】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多年前第一次读到秦观的这首词时就怦然心动,觉得这是一幅极美的立体画,当时就有一种力量促使我马上背了下来,且多年不忘。近日又多次想写一篇解读的文章,心里构思了许久但题目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后来脑子里忽然闪出“动静如意”四个字,一下子觉得非常的合适。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古往今来描绘春天景色的作品不知有多少,我觉得能够达到这首词那样简洁又优美的并不多见。俗话讲兵不在多而在精,其实写文章也是如此,满满的几大篇文字表现出的内涵和意境很可能不如几十个字来的丰富和优美,这其实也是中文,特别是古文的魅力所在。
写到此我觉得“描绘”这个词真的是非常的形象和准确。看上去是用笔写文章,但在更深的空间看是用笔在绘画,看看秦观是如何描绘乡村春天景色的吧。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这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妙处在于文字的精炼,我们知道中国画的技法有工笔和白描两种,所谓白描是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在文学当中是指用朴素简练文字描摹形象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此正是运用这样的技法,寥寥几笔却又非常的灵动。
接着“倚东风,豪兴徜徉”是全词的枢纽,“东风”点明了季节,词中所有的景物皆是由此而来。 而透过“豪兴徜徉”这四字,词人兴致冲冲,满心喜悦,不紧不慢的神态跃然纸上。他看到了什么呢?一座小园,小园里有什么呢?桃花,李花,菜花。这里还是用的白描的手法,但在白描的基础上又着了色,红艳艳,白莹莹,金灿灿,她们共同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缤纷烂漫的春花图。这里的“收尽”非常的妙,春天的花非常多,凭什么桃花,李花,菜花就可以把春光都收尽呢?其实春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带给人们的主要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美好感受,而作者此时此地通过桃花,李花,菜花感受到了这种喜悦。
上半阕是春花烂漫的静态风景,但完全是静的吗?不是,细细体味,是静中有动的,春天是有风的,所以“倚东风”,在风中,绕村的树在摇曳,陂塘的水起了褶皱,小园里的桃花,李花,菜花在枝头摇摆,散发出阵阵香味,周围还有蜜蜂,蝴蝶在飞舞,这些不都是动的吗?所以上半阕是动静如意的春光。
再来看下半阕,“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画面由近及远,词人通过围墙、茅堂、青旗、小桥、流水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极其清新自然的意境,记得我第一次读到这里时,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种朦胧的美感真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现在想起来,可能我在生命的长河里曾经就是这幕场景中的一个角色吧!
接下来“偶然乘兴,步过东冈”,地点转换,由小园转至田园, 最后的画面定格在“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作者喜悦的心情跃然纸上。一个心情烦闷的人只会看到“莺”、“燕”、“蝶”却看不到“啼”、“舞”、“忙”,莺儿,燕儿,蝶儿都是春天的产物,所以此时作者已经完全和这个景色融为一体了。
如果说上半阕基本是一幅色彩绚丽的静图,那么这里的“啼”、“舞”、“忙”这三字则表现出一幅极其活跃的动图,可又完全是动的吗?不是,细细体味,是动中有静的,如果我们站在很高处看,那么作者基本是不动的,也看不到“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只看到作者站在田园里欣赏周围的风景,是静的,所以下半阕同样是动静如意的春光。
我们知道法造就了万事万物,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包括24节气都是生命,他们的表现体现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也是非常丰富和微妙的,动静如意的。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这样传神,能够流传千古的作品呢?这绝不是单纯的所谓刻苦勤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当然也有这样的因素),我们知道秦观是苏东坡的门生,受苏东坡的影响很大,而苏东坡是修炼人,作者自己又号淮海居士,所以很明显是佛法修炼打开了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