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幼学琼林》:祖孙父子(一)

紫穹


【正见网2023年04月21日】

(从这期开始,进入《卷二》部分。)

【原文】

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注释】

五伦:又称五常,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古代社会注重名分,每个人必须遵照自己在五伦中所处的地位,恪守伦理道德,恪尽义务,做到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爱弟悌,朋谊友信。 

九族:与本人有亲缘关系的上下八代宗支族系,加上自己,共九族。

考:指父亲。考的本义为“老”,指年纪大的老人。在甲骨文、金文中,考字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引申为专指父亲,后多指已去世的父亲。

肯构肯堂:堂:立堂基;构:盖屋。出自 《尚书•大诰》:“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主屋乎?”原意是父亲已经设计好房子,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父亲肯设计房子,儿子肯建造房子,形容子承父业。

【解释】
 
什么叫做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什么称为九族?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家族的始祖称鼻祖,远代的孙子叫耳孙。父子创业由儿子继承叫做肯构肯堂;父子都有贤名叫是父是子。 祖父又称作王父,父亲也可称为严君。

【点评】

讲人伦  目的是守护人的道德

受现代教育和文艺作品的影响,今天人们一听人伦二字,就觉得古人讲上下尊卑,长幼次序,男女有别,身份地位,好像为的是强调等级,维护君王的统治。这是对古人极大的歪曲和误解。

其实人伦关系,讲的是道德关系,确定不同的身份地位,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个人明确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应尽的责任义务,懂得自己对对方对他人该有的担当。尽自己做人的本分。也就是身居不同的位置时,该如何实践人道的具体化的道德内涵。

这才是古人强调人伦的根本目的。仅仅讲德行,如何实践呢?不同的身份该如何做呢?这就需要从小进行教育,先从家庭的关系教起,接触到的父母,兄弟,朋友,夫妻,亲族,进而论及君臣,一步步熟悉和明白如何应对各种关系,守住不同关系下应尽的道德义务,该承担的责任。

因此,上到君王,下到百姓,都懂得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对待他人。帝王也有帝王之师,皆由儒家传承这套教育。帝王被教导要仁爱百姓,待民如子,皇帝与皇后就是天下百姓的父母,皇帝要率领臣子管理好国家,给百姓太平安乐的生活,这就是帝王和臣子共同的义务,因此,君臣讲义,讲君仁臣忠的道义,为的是共同携手,以无私的仁爱之心治理天下,给百姓带来安康和福祉。这是君臣人伦关系的道德内涵。被视为最大最关键的内涵,可以成为天下小家庭治家的表率和典范。言传身教,从帝王开始。所以一旦登上帝位,就必须一言一行符合帝王的样子,来不得半点懈怠,同时要照顾百姓,从婚丧嫁娶,生计到健康教育,都要一一理顺,这就是古代礼制形成的原因和目的。

舜以身作则  教化百姓  躬行孝道

早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是尧帝时期就明确的帝王对百姓的教育内涵,其中孝道最为看重,因此尧帝选定下一任帝王继承者时,选了舜,舜把几次要设计害死他的后母和弟弟都毫无怨言地照顾好,对弟弟也很友爱,从不记恨,感召得动物过来替他耕种,人们都愿意跟著他,深得百姓赞誉。

舜在诸冯(今因黄河淤积而消失)耕田,当地人受他影响,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当时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教育)、管理百官(宰相)、负责迎宾礼仪(外交),以观其能。发现他无论家事国事全都处理得十分妥当,众人莫不心服。便命舜摄行政务。后将帝位传给了他。

舜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因以身作则,在其治理下,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这就是中国后世几千年帝王以德治国和教育百姓的开始。而孝悌之道是实践善行,守护道德的起步,是基础。每朝帝王莫不以身作则。

所以传统教育,远古帝王亲自传下来,直到清朝,都讲孝道,以孝治国,自己就是天下表率,这个传统不会轻易更改的。

帝王,除了末代昏君暴君,实际上来不得半分任性和放纵,按现代观念来说,是最无自由的位置。因其一举一动,皆有史官随时记录,帝王家的礼制,事无巨细,一一规范,十分严格,绝非电视剧看到的样子。他们从小被严师教导,身上重担在肩,岂能胡来?

所以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目的就是进行道德教育。懂得如何对待他人,履行本分。

五伦关系,全面地概括了人类社会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古人因此制定相应的礼制,给出具体的道德规范。目的就是更好地让人们的言行举止,方方面面能够符合人的道义,守住人该有的样子,不至于作出不合人道的恶事。人人守住德行,社会自然安定。 

这就是为何古人守礼的原因,目的是规范人的行为合乎德性。人人皆懂善恶是非,人人做事知道尽责,家庭和睦,分工明确,尊老爱幼,哪来现代社会的人伦乱象,道德灾难呢?没有人伦次序,道德善恶,家庭被毁,夫妻反目,父母成奴,老来遭弃,法律本身也在堕落。人类只有恢复传统教育,以德为本,明确人伦,才有出路。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