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3年12月08日】
“Gula”一词源于拉丁语,基督教会用它来代表“贪吃”的罪恶。 “贪吃者”在法语里有道德败坏、放荡的意思。
“贪吃”一直都是哲学、宗教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贪吃”在基督教里则被认为是人类七宗罪之一。
贪吃为什么是罪呢?这与信奉基督教并在沙漠里修行的隐修士有关。他们为了苦修,每天只吃保持不被饿死的数量的食物。任何多余的食物都被认为是魔鬼利用来引诱人类的工具。在大约公元365年,苦行僧埃瓦格尔罗列出了魔鬼用来引诱人的八大罪恶与邪念。排在第一的就是贪馋,而第二大诱惑就是淫欲。“贪吃—淫欲”这一对祸害千年的地狱组合就此诞生。正如我们中文语境里的“温饱思淫欲”(《二刻拍案惊奇》)。在我们熟悉的作品中“贪吃”好像都是跟“好色”同时出现的,《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中世纪的艺术作品里,最丑陋、最恶心的动物——瘌蛤蟆就被作为了惩罚贪吃者的工具。在15世纪《牧羊人日记》这幅版画里就可以看到:犯了贪吃罪的教徒要受到的一种叫做“坦塔罗斯酷刑”的惩罚,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要吃掉活的癞蛤蟆、蛇和蜥蜴。
在14世纪法国诗人德尚的诗里这样写着“冲啊!吃猪肉!”。那时,贪吃被认为是兽性大发和失去理智的表现。
古人对贪吃的深刻认识是很多当代人都不及的,或者根本就不会把贪吃跟贪婪、跟放纵、跟淫欲、跟罪恶联系起来。在中世纪,巧克力、各种甜食被认为是引发淫欲的食品,甚至带刺激性的辣椒都是一样的跟引发淫欲有关。看来不仅是带甜味的食品,刺激的麻辣、过度的鲜咸甚至咖啡的苦都是带给人口腹刺激从而引发机体的不理智的源泉。常人不是常常这样夸一个美丽的女孩子 “秀色可餐”吗?餐和色之间的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常人可以无视,对于我们大法弟子这就是一个非常险恶的邪恶诱惑以及执著产生的根源之一!
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老子. 第十二章》)。这里的“爽”表示口舌失去了辨别味道的能力。口舌失去辨别味道能力的同时,思维也等于基本迟钝甚至停滞。因为味道的感受是大脑接收到神经系统传导的电信号而得来的,而电信号又是由舌头上的受体感受到的味道分子的特定结构而转换的。所以,口舌的感受跟大脑有直接的关系,吃完五味,口不仅爽了,头脑也混沌了。执于五味实在是令人智昏的罪魁祸首。
诚然,正常的进食是应该的,是人体健康的保证,即使在教会的定义里也客观的指出了什么才是贪吃的范畴:在正餐之外吃东西、提前就餐、超过生理需要的暴饮暴食、过分丰盛和精美的餐食都是属于贪吃的范畴。
当代社会的各种美食诱惑实在是太铺天盖地。各种精美的广告、视频及明星的代言,以及能够品尝极品美食是一种高贵身份之象征的误导,让大众对于美食的追求简直到了穷奢极欲的程度。美食制作者甚至被推到了艺术家的高度,英国最著名的几位顶级大厨的年薪可以达到上千万英镑。常人中各种美轮美奂的关于食物的广告和视频诱惑,确实比食物本身更考验我们作为修炼人的定力。
很多常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美食的诱惑下狂吃海塞,完毕觉得还得来个冰淇淋或蛋糕结尾。随之而来的昏昏欲睡带来的是更多赘肉的堆叠。看到镜子里肥胖的自己和完全塞不进的漂亮衣裙发誓不再乱吃胡喝,但是一两天后又开始重复这个吃-后悔-再吃-再后悔的死循环。
常人都知道:一切痛苦的来源无非就是永远也满足不完的欲望。而就吃这一个欲望而言,当下社会已经把它拔到了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高度,让人无法摆脱,深陷欲望的深渊而不自知。基督教会把贪食者定位在“既非天使,也非禽兽”的性质上。暂且不说常人会怎样的为自己的贪吃辩解,作为一个修炼的人,我们怎么能落到哪怕一次的“既非天使”的行列呢?
如何对待吃,师父在《转法轮》里已经明确的讲了:“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作为一个修炼的人也不能挑选食物,” “人在吃的问题上还不只是吃肉,对什么食物执著都不行,其它东西也是一样。”(《转法轮》)
为了救众生,我们可能需要很多次的与人聚餐,需要很多次的吃到肉和各种所谓的“美食”。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心里不能有它们。如果我们也到了对美食津津乐道,时常被吸引的状态那就真的是一种执著。
修炼的人应该按照师父教导的:“食而不味,口断执著”。(《洪吟》<道中>) 个人理解师父说的“不味”不是“无味”,是面对各种甜酸苦辣的味蕾刺激,我们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不知其味,不被其味带动。当我们断了自己的口之欲,什么形态的食物和什么味道的食物都再也带动不了我们了。
贪吃于人是一种恶,于修炼人就是一种执著。对于大法修炼的人来说更是需要早早就去掉的一个可怕执著。一日三餐,天天至少三次考验,如何彻底放下对吃的执著,如何以一个神的姿态、神的修为来对待吃,完全不是一件可以随心所欲的小事。
仅以此小文与还在执著美食的同修们分享以期共同提高,从贪吃的执著中超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