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破除对“印象”等的迷思

海外大法弟子


【正见网2024年05月29日】

我从小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记得中学时期,我都恨不得有个办法能知道每一位同学对自己的印象。印象,是我无论如何都放不下的“价值”。

“炫耀”带来“好印象”

因此,我曾喜欢炫耀“优势”以博取好印象。每当自己哪里显得“出彩”,知道什么新资讯 …… 但凡觉得能给印象“加分”的,都忍不住“炫”。对于“收获”的夸赞,沾沾自喜,感觉自己的“印象价值”提升了,如同赚到好处似的。

后来,我注意到,认识了很多年的同修,普遍给人印象好的,基本不是爱炫耀的,而是谦虚、低调、安静的;反而爱炫耀的、虚荣的人,给人印象一般都不大好。

看来用“炫耀”来博取“好印象”有时适得其反,但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这一点呢?我感觉,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而被感觉和“假相”给忽悠了。

破除“迷思”

从法中我理解到,遇事要有思考的余地。我体会到,“思考”力量巨大,可以破除凭感觉导致的错觉。从法中我们知道,“抽烟提神”是个谬见。很多人没经过思考,就形成了这个错觉、幻觉和观念。

“思考”可以破除很多“迷思”。“迷思”,我理解,就是在“思考”方面迷糊了、缺失了,才导致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谬见。

仔细思考一下“炫耀”及“印象”,还原事情的“真相”,我发现:

“炫耀”后,多半是会引来“夸赞”、“恭维”等,有时现场气氛是一片夸赞,足以令自己发飘、膨胀一把。但先别高兴的太早,继续深想一下,夸赞的人群是什么心态呢?

言不由衷的恭维且不说了,就说真心夸赞的吧,的确觉得对方某方面不错。但夸赞就等同好印象吗?这可不是。夸赞只是一种情绪导向的即兴反应;而印象却是经过长期观察、沉淀、思考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多数人,会用理智和良知来形成对人的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明白的一面”吧。

我注意到这类现象:比如,几个人对某个爱炫耀的人的话语热烈回应、夸赞,现场很活跃,好像他很会搞气氛,但这几个人私下里谈起来,其实对他的印象都不好;而有的默默不作声的人,表面与人缺乏热情互动(其实是话少导致的),好象缺乏存在感,但人们背后说起来,其实对他印象很好。

长期接触下来,我发现:越是爱炫耀的人,其实大家都把他这个“特点”看的透透的了,凭理智良知,谁都不喜欢这样的人,所以炫耀会导向印象差、负评;而大家普遍觉得,不爱炫耀的人谦虚、稳重、不虚荣,值得尊重,而且,虽然他不炫耀优点,但大家可都看的明明白白的。

其实,还有一个“迷思”就是,有时人会以为,优点要表现出来,别人才知道。但“真相”是,假以时日,大家都看的到,谁的优缺点都藏不住,而越爱炫耀,口碑就越差。

想要给人留下好印象,长期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德行善、做好人、更好的人,没有其它“捷径”。因为,印象的实质是来自于人品和道德,不是可以装或表现出来的。

“炫耀”的后果

用“炫耀”讨夸赞,用“恭维”讨欢心,以给人留下好印象,其实是“馊主意”。甚至可以说,一炫耀,就在给印象减分,炫耀的越厉害、越频繁,减分越多,别被表面的“气氛”给忽悠了去。

过去我真是很执著“气氛”,对人群的夸赞洋洋自得,对冷淡又非常介意。近期认识到,所谓“气氛”就如同“云卷云舒”般,根本没啥好执著的。有德的古人对成败尚能“宠辱不惊”,而自己对啥也不是的“气氛”都一惊一乍、受宠若惊,真是可笑啊。

从修炼角度看,“炫耀”的后果就更可怕:“炫耀”博取“夸赞”,导向狂妄自大,就是内心的膨胀。一次次的膨胀,好似把气球一次次吹大,越来越“中空”,虽然看上去有那么“大”其实没那么大的“重量”(分量)。(俗话说“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气球皮越来越薄、越来越接近爆炸,心性在往下掉,还可能被旧势力抓漏“修理”。

越来越明白这些道理后,我就没了“炫耀”的动力了。虽然累积的习气还无法彻底杜绝,但不会明明白白做了,感觉这点习气很弱了。明白了这样做是犯傻,“赚得”表面上的一通忽悠,陶醉于某种虚幻的“气氛”中,但实质是,无论从人中还是从修炼中看,都是亏了而不是赚了。

“思考”的作用

师父在《二零零四年纽约国际法会讲法》中说:“至于说执著,师父今天告诉你这个去掉、那个去掉,那是强制性的,不是发自你内心要去掉的。时间长了师父讲多了受不了时你会产生怨气,你会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自己通过法理认识到了,你明白这样做对你生命的好处和不好处是什么,那才是你真正提高,你才能真正做的到的。”

从法中我理解到,强制无法改变人心。就讲真相而言,不能强制别人认同大法,而是要把真相讲清后水到渠成;就修心而言,也不能强制自己放下执著,而是要让自己真正明白道理。人心会因为明白“真相”而心甘情愿的改变。简单粗暴、强制等,都是党文化下违背人性的恶习,缺乏了“理智、智慧和慈悲”,会适得其反。

我认识到,“思考”就是用理智想清楚利弊,就能破除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那些观念很多都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下形成的谬见,只是人长期不去思考,而被这些所控制了。

师父在《音乐与美术创作会讲法》- <美术创作研究会讲法>中讲:“观念是随着人的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人的正念不起主导作用,完全靠人表面的意识的感受,而不是真念的认识,没有真正的自己清醒思考,那就是没有了灵魂一样。”

过去,我的修心一直象“割韭菜”,而不会“拔草”,只是针对情绪,而不去针对背后的观念,而观念又是基于贪欲。

师父在《精進要旨》<为谁而存在>中讲:“人最难放下的是观念,有甚者为假理付出生命而不可改变,然而这观念本身却是后天形成的。人一向认为这种使自己不加思考,却能不惜一切付出而不可动摇的念头是自己的思想,看到真理都去排斥。”这段法也提到了“思考”,我理解,“加以思考”就是破除观念的良方。

我过去觉得,很多执著修炼人不能要,但这些貌似还有好处,还舍不得放,内心其实是矛盾的。思考后我发现,不符合法的很多做法,不仅在另外空间会失德,即便在世间也得不到真正的“好处”,我理解,这也是法理在这一层的展现。比如,以为“炫耀”能提升“印象价值”,事实却相反,过去其实是被一种肤浅的谬见忽悠了,有智慧的常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

其实,人对好东西才舍不得放,如果把道理里里外外想通透,明白了“真相”,识别到,那其实不是“宝贝”而是“垃圾”,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垃圾”,谁还舍不得放呢?

虽然想明白道理也很难一下就去掉某个观念,但等于给了“它”一个重创,把根挖出来,只剩一点肤浅的习气了。和过去那种紧抱着、舍不得松手的感觉不同。

几个例子

认真思考后就能破除的迷思比比皆是,举三个例子,谈谈我在其中的修心过程。

例一:执著于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

我一向觉得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才好,觉得理所当然,却从未想过为什么。一遇到不同意见就产生争斗心,急于说服对方。由于沟通而导致情绪化的事很多,以至于都怕和人探讨不同观点了,怕被情绪带动而难受。

修炼二十多年,这个观念都纹丝不动,面对不同意见,如果无法说服对方,就气的不行。沟通对我而言,就是在观点的“角逐”中获胜。

大约三年前,我才开始修这个观念,到去年年底,基本去掉了。期间争斗心多次反弹,一次争论后,我心情很不好,内心责怪同修固执己见。后来想,我为何责怪对方?就发现还有个隐藏的想法,觉得别人必须“让着我”,是“它”在支持“认同我的观点才好”,“它”不讲道理、胡搅蛮缠、强迫别人顺着我、唯我独尊,不然就“闹脾气”。剥离掉“它”后,我学会了成熟理性的沟通方式。

现在当我和别人探讨问题时,不再介意观点是否被赞同,而是尊重对方,专注于理解对方的意思,从中吸收“养分”,增益自己的不足,感觉收获满满。

其实,就算人人都赞同我的观点,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探讨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给自己带来收获,或者为了共同把事做好,这些才是沟通应瞄准的“利益目标”,别跑偏。明白利弊后,放弃不明智的想法就不难了。谬见,都没经过大脑过滤,以为有好处,其实根本不“实惠”。

追溯起来,这个观念是童年“小皇帝”心态的延续,觉得别人必须听我的。长大后继续这种“特权”心态,唯我独尊,凡事都争先占强,心理学称其为“情绪巨婴”。用世俗道理思考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不是谁让着谁,而是彼此尊重的。

记得我从网上看到“情绪巨婴”一词,感觉一针见血刺到我的问题。周围同修中,有的苦于火气大,容易与人戗戗,我感觉很多也都有此心理,不成熟,高高在上,不能受气。有文章表明,家庭或团队里的“巨婴”会令人感觉很辛苦,因为“巨婴”高度自我、自恋,关注点不是“一起把事做好”,而是自己的感受、自尊等。过去我很情绪化,却不知根源在哪,当认识到原来如此幼稚可笑后,感觉更容易剥离“它”了。

从《各地讲法》中,我理解到,修炼中的“理智”、“冷静”、“成熟”等非常重要。对应到人这一层,就是心态的成熟理智。不得不说,幼年对性格塑形很重要,几岁的孩子,有的已懂得付出关爱;有人几十岁却仍在朝人索取关爱、乞讨夸赞。不过没关系,别灰心,可以从小事开始学着考虑和照顾别人,从索取转为付出,渐渐变成熟。虽说“本性难移”,但在大法中实修就不愁“脱胎换骨”。

例二:妒忌心

我曾多年放不下妒忌心,听到别人有好事就难受,听到别人有坏事往往偷着乐。后来也是想通了道理:从修炼上看,妒忌心会导致无法圆满,但还远不止于此,有妒忌心的人是归为“恶者”一类的,“恶者”在宇宙中会去到哪里?我有严肃思考过吗?

有科学研究发现,恶念会在血液中产生毒素。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实实在在的科研结果!看来,妒忌心不但导致未来的去处堪忧,而且眼下就在毒害自己的身体。这样愚蠢透顶的恶念,还舍不得放吗?

有几位妒忌心重的同修,后来出现严重病业,不知道会不会是长期给血液注入毒素而累积成大难?师父在《洪吟六》-〈踏上渡船〉中说“现代观念行为是毒癌”。

我从妒忌心强到基本感觉不到妒忌,用了大概一年多,之前二十多年,妒忌心也是雷打不动。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认真思考过?是不是把道理吃透了,从而心甘情愿的选择对自己好的做法?强迫自己是不好使的。党文化的作风,往往逼别人、逼自己,我发现这类方法根本不起作用。修心,必须自己从内心深处来主动配合自己才行,敷衍不得。

我还明白了,同修是一体,同修的好事,我完全可以通过替对方高兴来分享到一份喜悦,这不是变成自己的好事了吗?心性还提高了,何乐而不为?现在当听到别人的好事、坏事时,我通常能随着对方的心走,听到别人的难就悲悯,越来越体会到生命的苦痛和不易。《了凡四训》(白话)里讲:“一个人所以能够算他是人,就是在他有这一片恻隐的心罢了。求仁的,就是求这一片恻隐的心;积德的,也是积这一片恻隐的心。”

有个同修,因条件所限,她的孩子小时候无法参加当地其他小弟子们参加的很多活动。但这个同修善良淳朴,一点妒忌心也没有,看到活动报道就发自内心的喜悦,她说虽然孩子没去,但自己和孩子分享信息后,都感到受益了,还感受到能量。

这点小事看似微不足道,我后来才明白其实有多不容易,有些事不是简简单单能做出来的,而是修出来的。如果妒忌心不去就做不到,而是会羡慕别人的孩子、觉得自己孩子被拉下了等等,而不是分享喜悦。这些道理我过去根本不懂,那时只看重形式,从未深入去想很多道理。

会“分享喜悦”只有没有妒忌心才做得到,也会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从法中我认识到,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念头是被神非常珍视的,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这个同修的孩子长大后,至今在修炼、学业各方面状态都挺好,为人保持着传统、纯净,是个不错的青年弟子。回想她小时候,其实很缺乏好的“环境”,她的好的状态可能与她的家长同修的好心性及言传身教也有关。

例三:怨恨心

对于怨恨心,除了想明白法理,我还从常人的一句话中得到启示:“怨恨就相当于自己吃了毒药,却希望对方死掉。”我感觉这句话揭示了怨恨心的真实“作用”,怨恨,其实是作用于自身,而不是被怨恨者,“怨恨”及“生气”都等于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我本以为自己的怨恨心差不多修去了,但却长期对一些同修看不惯,近期意识到,这就是怨恨心的表现。过去以为感觉到“恨”才是怨恨心,而没认识到“看不惯”就是怨恨,其实是一种粗糙思维。

怨恨是因为自己有这种物质,与对方如何不好,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大觉者只有慈悲,对十恶不赦的人,都不是痛恨而是痛心。如果说大觉者的境界还遥不可及的话,那么就想想周围的同修,我发现,很多修炼有素的同修,内心是非常平静的,面对啥样的表现,都不会被带动,哪里会对谁看不惯?

师父在《各地讲法十三》<二零一四年旧金山法会讲法>中讲:“尤其是在这场迫害中,你不能够升起正念来,反而增加了无数的仇恨。中共邪党是很坏,不久就一定要淘汰它。可是哪,你们知道什么是坏人、好人吗?你心里装的是恨、是恶,大家想想这是什么生命?”

对别人不满,那说明心中的怨恨还不少。过去,我心里装着别人的缺点,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总能“洞察”到问题。一个同修指出,我看见谁的啥问题,都先难受一把,等于替别人的错误“买单”,不明就里就抢着买把单,也过于“大方”了。

深想下去,“看不惯同修”的念头来自旧势力,我对修的好的同修,那叫一个佩服,对人心重的,那叫一个看不惯。但这算啥本事?旧势力不就这样吗?修的好的,旧势力也服气,人心重的,旧势力就是看不上。但师父慈悲于所有弟子,无论多不争气,师父都不嫌弃。我这个发愿“助师正法”的弟子,想法却和旧势力如出一辙,我“站队”到哪边去了?

我深深体会到,看不惯的人越多、程度越强,自己就越难受,其实是折磨自己。哪怕为心情和健康着想,都应该停止“虐心”。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只是我过去从未认真想过,总觉得包容别人是自己大度了、吃亏了似的,但实质是放过了自己。近期开始我基本停止了对人看不惯,感觉轻松了,撤掉了一股累自己的“力”。

几年前有一次,我带孩子集体学法,我因他闹腾而冲他发火,他就怼我,当时正好读到“这两股力合在一起,那也是来取命的”(《转法轮》)。我当下就被敲醒,认识到这是来“取命”的“两股力”,和他分享认识后我们都冷静了。常人及同修中,因生气发火而出现脑溢血的例子都有,说生气是一股“取命”的“力”也不为过。

我还体会到,争斗心、看不惯人、男女情等,都是有害而又内耗的“力”,“两股力”长期互作用就很危险,自己这边撤一股,就善解了彼此的渊怨,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渐渐想明白很多道理,就在渐渐撤这些“力”,能感受到“它们”越来越弱。

我和一位同修都常写证实法的文章,但彼此心态不同。同修指出他人问题是抱着完全为别人好的心;而我却多了“一股力”,就是指责。最近认识到,写文章要撤掉指责、强加、打棒子等那股“狠力”,内心纯净才能证实法。要以温和善意对待别人的不足,给别人希望和信心。各种念头都会带入文章,从另外空间看就是不同的物质。同样写文章,自己和同修的境界就不同,在人这儿容易被忽略的这些心态上的差别,却逃不过如电的神目。

师父在《洪吟三》-〈麻烦〉中讲:“天地难阻正法路 只是弟子人心拦”。我理解到,“去人心”是助师正法的关键。把道理想的越透彻,执著心就越容易放,自己解脱出来的也越多。

结语

我体会到,用法理思考,或者用传统文化的道理,以及用世间的一些正确的常识和逻辑来思考,都能破除很多观念。从法中我理解到,三界都是为了正法而造就的。怀有谦卑及诚心,就会发现,这里有着丰富的能辅助自己修炼的道理,可以正用、善用。

再有,思考要深入细致,粗糙会“掩护”很多观念。师父时刻在看护着弟子,用心感受,就会留意到很多“偶然”、别人的话、脑子里突然浮现的某个法理等,当我越来越细致后,感觉到的“点化”就越来越多,过去自己常常忽略了。我体会到,修心是个“精细活儿”。

师父在《法轮功》中讲:“初听起来可能觉的玄,但对有志于气功修炼者,只要细心体悟,奥妙尽在其中。”

个人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慈悲指正。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