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4年11月03日】
文学
宋朝文学的主流是词。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词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有“唐诗宋词”之称,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编的《全宋词》收录词人1330多家,作品有19900多首。
宋词题材广泛,并先后出现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等多种艺术风格。在表现手法上也更加多样化,抒情写景之外,重铺叙和议论,以诗为词,甚至是以文为词。此外,在形式上,由宋初的以写小令为主,发展为多写慢词,还创制了不少新的词调。
如同唐朝出现了诸多大诗人一样,宋朝亦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词作大家,如晏殊、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
柳永(约987年~1053年),字耆卿,福建崇安(今属福建)人,是北宋词坛上影响最大的词人之一。他发展了长调的体裁,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他的词作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风行一时。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北宋的文坛领袖,能诗善词。他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的言志和咏怀的作用。苏词富有幻想的浪漫精神和雄浑博大的意境,表现出豪迈奔放的个人性格及其乐观处世的生活态度。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有《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是南宋初年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以委婉含蓄、风格清新著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由于生活的巨大变化,她的词以宋室南渡为分界,有前后期的不同,前期词的基调欢乐明快,后期词充满着身世飘零、国家兴衰之感。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山东济南市)人。他既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又是开创一代词风的杰出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并吸取了丰富的民间语言,采用了大量的散文化词句,笔力雄健,风格多样,开拓了词的境界。他创作的词很多,现存的《稼轩词》共有六百多首,是两宋词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内容非常广泛。
南宋后期,以姜夔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开始讲究章法、音律,文学史上称为格律词派。姜夔的词常常将咏物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写得含蓄深婉,空灵细密,代表作是《扬州慢》。
宋朝除了大量的词作外,还发展了新的文学形式:话本小说。话本小说萌芽于唐代,当时称为“说话”和“市人小说”。到了宋代,随着城市的日趋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需求的“说话”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宋时的“话”是故事的意思,“说话”就是讲故事,说话的底本就叫“话本”。说话的内容,有说经、讲史、小说,其中以小说最受欢迎。 宋代话本流传至今的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以及《京本通俗小说》等。
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元明以来的一些章回小说很多就是在宋代话本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
此外,戏剧艺术在宋朝也开始盛行起来。从1959年在山西侯马金代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看来,当时舞台设置已相当完备,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可以说是相当成熟的舞台艺术。当时宋朝境内流行的有傀儡戏、影戏和杂剧。傀儡戏即木偶戏,种类很多。影戏最初是用纸剪成的,后来用皮(驴皮或羊皮),所以也称皮影戏。杂剧是从唐代的参军戏发展演变来的,唐代参军戏的角色只有两个,主角叫参军,配角叫苍头,情节一般比较简朴。宋代的杂剧,继承了参军戏讽刺现实的精神,但情节比较复杂,角色也增加到四五人以至七人之多。
史学
宋朝史学最突出的成就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三家分晋,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1362年的历史。
《通鉴》取材丰富,考证详密,修书时根据的材料,除正史外,杂史多至322种,往往一事用三四种资料纂成,史料的真实性胜过许多正史。司马光写该书的目地在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全书绝大部分篇幅记述历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对于文化等方面则较少记载。该书对后代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资治通鉴》以外,比较著名的史学著作还有南宋史学家郑樵编撰的《通志》和南宋史家袁枢所编著《通鉴纪事本末》。《通志》共二百卷。最大的贡献在二十略,这是全书的精华,其中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等五略为旧史所无。六书讲文字,七音讲语音,是郑樵的首创。《通鉴纪事本末》则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宋以前,中国史籍只有编年和纪传二体,这两种体裁各有缺点,编年体以年为经,“或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纪传体以人为主,“或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因此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鉴于此,袁枢对《通鉴》進行改编,区别门目,综括1300多年史迹,分隶239目,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每事一篇,自为起迄,故名“纪事本末”。袁枢的著述,为历史编纂学开创了新途径。
此外两宋时期的当代史的编修也有显著的成就。宋朝政府设置专门的史官,分别纂修实录、国史、会要等书,内容都比前代同类书详细。如现在流传的《宋会要辑稿》,是清嘉庆年间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原书有二千二百余卷,辑本虽残缺不全,仍约有五百卷。其中十分之七八的史料都是《宋史》中所没有的,是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由私人编写的当代史书,其中比较杰出的巨著有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该书专记北宋九朝史事,原书已佚,今本五百二十卷,是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新编次分卷的。《长编》取材广博,考论详悉,是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著作。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专记宋高宗一朝史事。此书是为续李焘《长编》而作,原书已佚,今本《要录》也是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李心传还有另一部与《要录》互相经纬的著作《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专记南宋前期的典章制度,史料价值也很高。还有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专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金和战诸事,书中广泛的搜罗了有关宋金交涉与和战的言论和记述,其中引用的史料,价值很高。
两宋时期的志书不但大量出现,而且编纂体例也渐趋完备,其中专记一地的方志,有范成大的《吴郡志》,梁克家、陈傅良的《淳熙三山志》,施宿的《嘉泰会稽志》,周淙的《乾道临安志》及潜说友的《咸淳临安志》等。另外,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专记北宋末年开封的繁华景象;周密的《武林旧事》、吴自牧的《梦粱录》,专记南宋杭州的城市状况,也都是富有史料价值的地方史著作。全国性的志书,则有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王存的《元丰九域志》及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等。
金石学和类书
金石学开始于宋代。当时的金石学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对古器物及古器物拓本的搜集;对古器物的鉴定及金石文字的考释;以古器物及金石文字来考订历史记载。主要的金石学著作,北宋时有欧阳修的《集古录》、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的《宣和博古图》;南宋时有赵明诚的《金石录》、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洪遵的《泉志》、洪适的《隶释》和《隶续》等。
北宋人编纂的类书,重要的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号称四大部书。另外还有南宋王应麟编纂的《玉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