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5年05月10日】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刻画的人物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活跃在大观园里里外外的那上百个袅娜多姿的少女、少妇、尼姑、女仆、女伶们。她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一群千姿百态的女人中,无论她们的身份多么高贵,或是何等下贱;也不论她们的为人多么豪横刻薄,或是多么温柔淳厚,没有那一个逃得脱与自己的生命同在的”宿命”。在这里,让我们先从《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把作家所揭示的与香菱的”宿命”有关内容摘录下来,共同赏析吧! 不过,她小时候的名字并不叫香菱,而叫英莲。
(一) 僧人预示 英莲将“累及爹娘”
英莲是《红楼梦》里第一个出场的裙钗,当然,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大观园,而是在她的家乡姑苏,即今天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自古这里就“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她出生在乡宦之家,父亲甄士隐,禀性恬淡,人品潇洒;母亲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二老年近半百,只就英莲这一个女儿,又加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爱,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当时这英莲三岁。一天,她父亲甄士隐抱着她在街上看热闹,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及至到了他家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和尚便大哭起来,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吧,舍我吧!”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一般读者对曹雪芹所描述的这些情节,往往并不留意, 最多也只当是作家的技巧,是为引人入胜的伏笔。即使到预言一一兑现,也只看作是作家为自圆其说而为之。但是。统观《红楼梦》,不难发现,不论宝玉梦幻中所见的诗文,所听的歌曲,还是大观园里的才子才女们写的诗篇,甚至年节编的灯谜,村妇顺口讲的典故,往往都包含着不可忽视的预示。而书中所有的群钗,无一不是按着预示中的她们各自的“宿命”生存、嫁娶,以至死去。曹雪芹笔下的甄士隐,就是引导我们读懂这部奇书的,有慧根的人物,他听了和尚言词,“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大抵类似的预示,是容不得犹疑,来不及后悔的。士隐没有想到,僧人预示给他的这一切,很快便无情地一个、一个被证实了。
次年的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谁都不再记得和尚所警告的”好防佳节元宵后”那句诗。元宵节,也叫灯节,在中国,那是民间十分热闹的节日。赏灯猜谜的习俗,吸引着人们,英莲岂能不出去观看。但是谁又能料到,英莲由仆人抱着,在街上看灯,怎么会眨眼功夫就不见了。仆人寻找了半夜,至天明不见,哪里还敢回家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士隐夫妇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痛不欲生。悲哀之状,难以尽言。痛失爱女的士隐夫妇,偏又应了常言所说的,“祸不单行”。到了三月十五,葫芦庙炸供,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锅火逸,烧着了窗纸。这一带人家多用竹篱木壁,火势接二连三,漫延开去。大抵也因劫数,只可怜甄家就住在这座葫芦庙隔壁,早已被烧成了一片瓦砾。这接踵而至的打击,士隐夫妇如何承受得起。此后不到一两年,甄士隐已病弱不支。眼见已显出不久人世的光景。
(二) 甄士隐解悟“好了歌” 飘飘而去
一天,甄士隐拄着拐杖,拖着病弱的身子,到街上晒太阳。那边来一跛足道人,一边走,一边口中念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起初只听到“好”,“了”----“好”,“了”,便上去与那道人答话,道人告诉他“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听后,顿时明白,并立刻作出了自己的解释。道人说:“解得对,解得对!”。士隐甩掉拐杖,抢过道人肩上的褡裢,自己背上,说了声:“走吧!”同了那道人,飘飘而去。
从此甄士隐作为书中的人物隐去了。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这部书要告知世人的“真事”,也一并“隐”去。关于隐去的”真事”到底是什么,红学家们有过种种地猜测,我们且不去理论。只要挣脱“无神论”的束缚。摆脱“党文化”的流毒,读《红楼梦》时,便不会忽略以上所讲的情节。而且会从英莲这个小人物的平生遭际中悟到作家隐藏在这部巨著中的“真事”。
(三) “菱花空对雪澌澌”
让我们继续看,那个疯和尚所念的四句言词里边,第二句:“菱花空对雪澌澌”预示了什么,现实情况又是怎样?
《红楼梦》里有一回,是专为交代这个事情的,标题是:《薄命女偏逢薄命男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说的是人贩子在卖女孩儿的事。这个被卖的女孩子,就是那年元宵节被拐子拐走的英莲。这一类拐子,为了多卖钱,总是把女孩儿藏在避人处,待她长到十多岁,在苦难折磨中,终于长成婷婷玉立的一个少女的时候,才估价出卖。英莲本来被拐子卖给了一个名叫冯渊的公子。这冯公子,自幼父母亲早亡,家里日子殷实,在当地也是数得上的风流人物。素来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为郑重起见,择了吉日,三日后过门。
可恨这贪得无厌的拐子,收了冯家的钱,又偷偷把丫头卖给了薛家,想卷了两家的银子逃走。拐子没逃掉,被抓住打了个半死。可这冯、薛两家挣执起来。他们都不肯收回银子,只是要领人。那薛家公子,本是官商子弟,有钱有势,岂是肯让人的。争夺当中,便喝令手下将冯渊打成重伤,抬回家去,三天后死了。薛公子原是择定了日子上京去的。夺得英莲,带着母亲和妹妹,起身远行去了。人命官司之事,他竟视为儿戏,知道不过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只可怜那冯公子,虽有家人为他伸冤,偏又遇上只想攀附豪门的贪官,官司不了了之。真是白搭上银子,枉送了性命。
在拐子卖丫头,引出人命官司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认出了被卖的丫头是英莲。这个人如今在衙门当差,他曾是葫芦庙里的小和尚,幼时常与英莲一同玩耍。那场大火之后,他还俗当了衙役。凑巧,拐子来到这里,租住了小和尚的房子。他见这丫头眉心中有一颗米粒大小的胭脂痣,认出来这便是甄老爷家的女儿英莲。他曾经趁拐子不在时,问过她,她哭了,说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和尚曾想,英莲若是跟了冯渊,也许有出头的一天。谁料却落在了“呆霸王”薛蟠的手里。
英莲被薛家带到京城,住进荣国府,大家都知道她是薛蟠买来的,而且为买她还闹出了人命。有人问她:“几岁了?叫什么名字?”,“你父母在哪里?”她只是摇一摇头说:“不记得了。”后来,薛蟠的胞妹薛宝钗给她起了个名字,叫香菱。
薛蟠的“薛”字,与“雪”是谐音。“菱花空对雪澌澌。” 就是说,香菱命中注定今生是要面对薛蟠这个“呆霸王”的。 可这里所说的偏又不是“面对”,而是“空对”。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实在不能不令人为香菱担心。
(四) 呆香菱苦志学诗 痴宝玉凑戏斗草
毕竟和尚还说过,香菱 “有命无运。” 果真,这个姑娘的“命”,有时看来是很不错的。且不说她来到人间之初,降生在那么好的一个地方,那么好的一个家庭,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对她娇生惯养……。如今,“呆霸王”薛蟠把她买来,看似不幸。可有好心的薛姨妈,呵护着她,暂把她留在自己身边作丫环。贾府上下,对她无不另眼看待。加之香菱虽然幼小,处事为人博得众人怜爱。有人夸她长得好看,说他“有东院蓉大奶奶的品格。”大家可知道,《红楼梦》里的女人当中,贾蓉的媳妇秦可卿,是宁、荣两府,上自老祖宗贾母,以至她的公公贾珍,婶母王熙凤,都恨不得把她宠爱到天上去的人物。而且不仅在贾府她如此受宠,就连贾宝玉在梦中所去的“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派来陪宝玉的“鲜艳妩媚”。“风流袅娜”的仙女,竟然也是可卿。可以说这个”蓉大奶奶(秦可卿)是十二钗之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在这里拿香菱与她相比,作家是不是有意提醒读者注意,在众丫环中,香菱也是与众不同的呢。
提起香菱的与众不同,薛宝钗把她带进大观园的那段日子,特别值得一提。作家分别在第四十八回“……幕雅女雅集苦吟诗”和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两回的后半部分做了生动描写。大观园是为在宫里当了皇妃娘娘的贾元春建造的“省亲别墅”。元春省亲之后,命宝玉、黛玉、宝钗及贾府众姐妹,住了进去。当然这些人都是带着自己的仆人和丫环住进去的。宝钗也不例外。可是有一天,宝钗又向母亲提出,要香菱也去大观园跟她作伴,说:“夜长了,我每夜作活,越多个人岂不越好。”母亲答应了。香菱收拾了衾褥妆奁,命一个老妈妈先送进蘅芜苑去。然后她二人便同回园中来。且听二人的两段对话:
“香菱道:‘我原要和奶奶说的,和姑娘作伴儿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 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 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功夫,教给我作诗吧。’ 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
怎奈香菱学诗心切,当天晚饭过后,宝钗去了贾母那里。她一心只想学诗,常听姑娘说,大观园里的诗社里每回赛诗,夺魁的总是黛玉。她等不得宝钗回来,也不顾林黛玉还在病中。
香菱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了,好歹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学诗,你就拜我做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就这样香菱开始学习作诗了。林黛玉耐心地给她讲解“起承转合”。“平仄虚实”,然后说“如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随后,指导她读名人诗篇。竟然连探春、宝玉都引来入坐,听她们讲解。香菱又从她这里拿回书去读。她顾不得走回家,坐在路边石头上便看起来。到了家仍然又是读,又是作。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一连几日。一旦作出一首,忙去叫黛玉看,可总是说不好。这天又折腾至三更以后才上床,五更才朦胧睡去。一时天亮,宝钗听她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笑她:“可真是诗魔了。学不成诗,还闹出病来呢。”正是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至。一天,她终于写成一首,黛玉没说不好。众人争抢着看过,评为“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李纨与众姐妹都说,要约她进诗社。宝玉也称赞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她这么一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第六十二回写香莲和几个小丫环玩“斗草”的游戏,她们满园采花,采草,个自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比赛谁对得快。对得巧。对着对着一个人突然说:“我有姐妹花。”众人一时对不上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于是,大家哄笑起来,她们说从来没有这花儿,有人说香菱必是想丈夫了。大家坐在草地上,你推我搡,笑个不停。一个拍手笑说:“了不得了,那是一洼子水,污了她的新裙子了!”众人一看惹了祸,笑着跑散了。香菱低头一看裙子果真湿了。而且点点滴滴流下绿水来,正急得想哭,“可巧宝玉见她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忽见众人跑了。只剩了香菱一个,低头弄裙,因问:“怎么散了?”香菱便说:“我有一枝夫妻蕙,她们不知道,反说我诌,因此闹起来,把我的新裙子也脏了。”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莲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道:“什么夫妻不夫妻,并蒂不并蒂,你瞧瞧这裙子。”
香菱对宝玉说了这裙子的来历。宝玉低头瞧了,一时比香菱心里还急。一则想,宝钗把别人送的衣料,好心与香菱一人做了一件裙子,如今她的好好的,香菱刚上身,就脏成这样,岂不辜负她的心;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这叫姨妈看见,又是一个说不清。怎么办呢?他俩翻复商量许久,宝玉想起来,袭人有一条一模一样的裙子。他建议借了来,换下这条。香菱说:“就这样吧,别辜负了你的心。”又说:“我等着,你千万叫她亲自送来才好。”
袭人素来大方,况又与香菱相处甚好,拿了裙子,由宝玉带路,来找香菱。香菱忙万福道谢。命宝玉背过身,慌忙换了,脏的交袭人拿走了。 再看宝玉,蹲在地上,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莲放进一个坑里,用心地拿落花的花瓣盖好又撮土掩埋了。香菱拉他的手说:“这又叫做什么?……你瞧瞧,你这手弄的泥污苔滑的,还不快去洗去。”宝玉笑着,起身走了。二人已走远,香菱转身叫住宝玉,宝玉扎着两只手,转过身,笑嘻嘻地问:“什么?”。“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薛蟠)说才好。”宝玉听了笑道:“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
如果把香菱在大观园里的这段日子,比喻成像是在天堂的话,那么,听了最后的对话,是不是令人觉得,好像她一下子又坠入了地狱?
(五) “宿命”在册 此生此世劫难逃
香菱是一个极其单纯的女孩儿。心地善良、纯朴,无忧无虑。她被薛蟠买来,便认定自己是薛蟠的人,将来自然要给他作妾的。如今在薛姨妈身边,她便一心一意伺奉好老太太,跟宝钗住进大观园,她专心致志地学诗,天真无邪地与人相处。上自园中身份最高的大奶奶李纨,及至丫环中最重心计的花袭人,特别是小姐中,那么刻薄的,常常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林黛玉,都被她天然纯洁的性情所感动,与之相处甚好。
此后不久,香菱听说,薛蟠在外边结交上门档户对的“桂花夏家”并看上了这家的小姐,正张罗着要娶进门来。香菱欢天喜地,也日日为这事忙乱着。她说:“我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呢。”她心里想像着:那有才有貌的佳人,性情自然也是典雅和平的。只盼薛蟠娶过亲,自己得了护身符。只要殷勤小心伏侍就是了。因此她心中盼过门的日子倒比薛蟠还急十倍。
“桂花夏家’’本姓夏,是长安数一数二的大户,有几十顷田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的桂花局,全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桂花夏家”这个浑号。”而且,她家也和薛家一样,同在户部挂名,也是拿宫中银子的官商。可惜夏家老爷已经没了,家中只有一个亲生女儿,名叫金桂。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异常,事事百依百顺。过份的娇惯,竟把个女孩儿养成霸道的性格。”爱自己尊若菩萨,视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在家中时常和丫环使性弄气,轻则骂,重则打。
如今出了阁,金桂以为要作当家的奶奶,。必要拿出威风来,才能压得住人。过门不久,先将气质刚硬,举止骄奢的薛蟠制服住了。又开始向薛蟠身边的人施展手段,特别使她妒火中烧的,是那个由薛蟠买来的才貌俱全的香菱。绝对不能相容。为了离间他们,金桂教唆自己的丫环宝蟾勾引薛蟠。而薛蟠本来就是个怜新弃旧的人,如今刚过门的妻子,奉送上来一个丫环,真是喜出望外,感恩戴德。一天,夏金桂故意把宝蟾和薛蟠留在屋里,独自躲到树下乘凉。她揣摩着功夫,命小丫环找来香菱,让去她屋里拿手帕。香菱哪知是计,匆匆跑去,推门而入-----惊走了宝蟾,惹怒了薛蟠……便拳打脚踢香菱。金桂却口口声声薛蟠霸占了她的丫环。逼香菱让出自己的屋子,给他们成亲。让香菱来她房里伺候。香菱无奈,只得抱铺盖过来。夜间一会儿叫给她倒茶,一会又叫给她捶腿。一夜七八次,总不准香菱安卧片时,连日如此。那薛蟠得了宝蟾,便不顾一切,金桂的满腔怨恨都发泄在香菱身上。半月之后,忽又装起病来,先说是被香菱气的,又说是香菱施了什么魔法咒的。大哭大闹,要死要活。直闹到激怒了薛蟠,对香菱大打出手,抄起门闩,批头盖脸就打。薛姨妈终日被吵闹得也没有了主意。一面骂薛蟠,一面大声叫人,让把香菱领出去卖了,“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金桂听了越发撒起泼来,大呼小叫地和婆婆顶撞。宝钗见势,忙把母亲劝进屋里。对母亲说:“哥哥嫂嫂嫌她,留着我使唤,断绝了那边。我们这样人家,哪有卖丫环的?”香菱也向老太太哀求,情愿跟了姑娘,不要卖她出去。
香菱“本自怯弱,今复加气怒伤感,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请医诊视服药亦无效验。”
《红楼梦》第八十回,交代了香菱的这个悲惨结局。这一回的标题是:“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后半回所说的,是贾宝玉为解救香菱,求医问药的事。宝玉自己病刚好,贾母让他去天齐庙还愿。可巧遇到外号“王一贴”的道士,这外号是宁、荣两府的人送的,指他的膏药灵验,只一贴,百病皆除。宝玉问他:“可有贴女人妒病的膏药没有?”王一贴道:“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宝玉忙问:“什么汤药?怎么吃法?”王道士顺口诌了:“秋梨一个,冰糖二两,陈皮三钱,山楂……”。说:“熬汤每天喝,这叫做’疗妒汤’。一剂不见效,吃十剂。一年不见效,吃十年……吃过一百年,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不就好了吗?”说完忙向宝玉道歉。说“是逗哥儿玩儿的”。其实,这哪是玩笑,不正是解释《好了歌》的道人说的“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吗?
关于香菱的“宿命”,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时,宝玉就看见过记载,那是在“金陵十二钗副册”的厨子里。
宝玉“拿起一本册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就是与本人生命同时存在的“宿命”。贾宝玉在梦中看到了另外空间这种记载着“宿命”的册子。可怎么能知道画里面的“一株桂花”还有那“水沽泥干,莲枯藕败”是指的谁及谁的处境?更不可能读懂诗中所云:(1)英莲和香菱是一个人,(2)她一生的遭遇实在可怜,(3)“自从两地生孤木”(两个土字,一个木字)是“桂”,(4)香菱被她折磨而死。等等。
《红楼梦》从第一回贯穿至第八十回的一些情节中,在香菱诩诩如生的形象背后,所隐去的“真事”,大概就是“宿命”,这个不可泄露的,而作家偏又苦心想用以惊醒世人的“天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