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5年05月26日】
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在五代和北宋,荆关董巨、李郭范米八大家,把中国山水的奇伟秀美登录在画轴之上,巍巍匡庐,蒙蒙潇湘,今天我们看来,如对仙境,可居可游的好山好水而今安在哉?如果说今日山水尚存一线生机,来日的草木虫鱼不知是否可能觅得家园?
五代时期董源画了一幅潇湘图,一派江南好风景,但见得山水萦回,蒹葭汀渚,渔人张网,笙瑟婚嫁。山虽不显峻高,却与水一道占去了画面的九成以上;人的活动是:渔人张网,村民嫁女,正是儒家所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而一旦置于山水之间,则不免人微如豆,舟小似芥,其对大自然的尊崇敬仰之意,溢于画面之外。这好山好水固然是五代时期的实景,不也是传统文化尊天地、顺自然、节物欲之结果吗?
同样是自然,在中国人看来,是有思想有灵性的,顺之则寿昌,逆之则灾亡,传统对自然的尊重,把自己视为自然之子,要与自然同化,人来源于自然,以自然为本,所以要返本归真,所以强调天人合一,在获取必要的物质资料之后,社会的存在目的便是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所以,古人对于山水的保护意识是明确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在古代,人少地大,但是在捕猎采伐方面,都讲究节制,古籍如《礼记》、《吕氏春秋》中都有明文记载。这就是中国古代山水美丽如画的根本原因。
而马克思的认识恰好相反, 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自然,没有意志,没有思想,没有目的,完全是个可供利用的死了的庞大资源库,马克思也讲要尊重 “自然”,可是他尊重的是“自然规律”,是居高临下的对自然规律的运用。( 他认为人类社会比自然更加高级,人定胜天,这种狂妄认识本身就是反自然规律,一边反自然规律,一边又要运用自然规律,就象一个人一边紧闭着双眼,一边又想眺望远方,多么荒谬可想而知,所以说,共产邪灵实则是一个蠢灵。) 传统文化从大自然获取财富,是获得一个返本归真、提升境界的必要前提, 所以,有节制,有前瞻性,对大自然感恩戴德;和传统文化不同,历史唯物主义讲什么,物质生产是社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目的是要从大自然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攫取,这种攫取,没有前瞻性,因而不懂节制,更不知对大自然感恩戴德的深远意义,所以便把前所未有的破坏带给了中国山山水水,使我们今天难得一见国画中的山水了。
2004年10月22日,长江考察团结束了对长江沿岸8省21个市的考察,考察结果令人心惊。活动的发起、策划与全程见证人认为10年左右长江生态可能崩溃。岂止是长江,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都处在崩溃的边缘,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