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乱德

弘毅


【正见网2006年08月27日】

孔子说:“巧言乱德”,即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道德。孔子最反对巧言狡辩的人。“恂恂便便,侃侃??”是孔子说话的准则。据《论语》记载:孔子在本乡,非常谦虚谨慎,说话恭敬有礼;在宗庙或朝廷中,他说话就明白流畅;在与下大夫说话时,他表现的从容不迫,和气而快乐;在与上大夫说话时,则是直言相告,和颜悦色。

学生子张询问行为准则时,孔子回答说:“言忠信,行笃敬。”就是说。说话一定诚实不欺,避免偏颇夸大、胡说搪塞的言词;行为必须忠厚严肃,避免放纵邪恶、肆意妄为。子张非常信服孔子的话,将这句话写在腰带上,以便能常常看到它。

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辱。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照做了的去说。”他还说:“古代的人不轻易把话说出来,认为说出却做不到是可耻的。”

有德行的人,与人交谈时掌握适当的分寸,以诚实为准则,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足够了,不要刻意表现自己。“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说话比较少,好象很迟钝,实质上言语谨慎的人,在孔子看来最具有君子器质。

“非礼勿言”,言语出于口中,如果不合礼仪,就会招致羞辱。孔子还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能说会道的人同人家顶嘴,嘴快话多,常常引起别人的厌恶不满。”《诗》告诫人们说话要小心谨慎,不恰当的话一出口就会招来悔恨。据说天上就有主管言语的卷舌之星,用来警戒那些说人坏话和花言巧语的人。

俗话说:“祸从口出”。白玉缺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使其平整;一个人的言语失当,就没有办法补救。过去修道的人看到如果言语不当就会失德、造业,所以非常重视修口,常常闭口不言。今天,法轮大法开在常人社会中,修炼者从事各行各业,以“真、善、忍”为行为准则,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对于如何修口,《转法轮》中说:“我们按照炼功人的心性标准要求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把握好就可以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