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6年09月05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1),以顺天下,民用(2)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3),聿修厥德。(4)’”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注释】
(1)至,达到了顶点。要,要领,关键。指先王具备至高无上的德行,而且掌握了最根本的天道。
(2)用,因此。
(3)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
(4)聿(yu),句首、句中语气词。厥(jue/),代词,那个。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陪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具备至高无上的德行,而且掌握了最根本的天道,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曾参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要无时无刻都思念你的先祖,要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讲授】
孔子为什么把孝看作是至德要道,孝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因为孝符合了德和道。老子讲:“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尊道重德就无往而不胜。先王们懂得这个道理并且身为孝的楷模,所以万民归顺,天下太平。
德是安身立命之本,人生的福寿、康泰、荣禄都是由德而生。“无德而不得,失德而散尽。”(《富而有德》)积德行善首先要做到孝,君王教化百姓,父母教育儿女首先讲孝。这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本着历代的孝治法则,在《孝经》中放在经首,开宗明义,强调孝的作用,孝的重要,孝贯穿人生的始终。
做人哪,孝为百行首。
【延伸思考】
1、孝与自己的立身行道有什么关系?
2、怎样理解“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讲故事时间】
舜其大孝
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是河北省冀县人,他的父亲是非不分,顽固而不讲道理,后来双目失明,因此当时人都称他为瞽瞍。他的生母早逝;父亲再娶后妻,他的后母阴毒狠辣,口中没有忠信之言;生下一个儿子名叫象,就是舜的弟弟,性格狂傲。后母喜爱亲生的儿子,对待舜象仇敌一样,常在瞽瞍面前说舜的坏话,拨弄生非,因此这三个人都有要杀害舜的想法。但是舜天性孝顺仁厚,对父母恭顺而尽礼,不失人子之道,没有丝毫懈怠;与象相处友爱仁慈;舜没有过失,虽然想杀害舜,但找不到借口,没有办法杀害他。然而舜只想能常在身边侍奉父母,尽孝道,心里就感到满足了。在家里人要加害时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父母以帮助。
舜二十岁的时候,他的孝行,已传闻各地,三十岁时,尧帝正访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于是四方群臣,都推荐舜。于是尧帝访到了舜,并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以便观察他内在的品德;又让九个儿子和他交往相处,以观察他的处世和才干。舜婚后住在妫>I(山西永济县首阳山下),行为非常谨慎宽厚,因此尧的两位女儿,没有因为自己是公主就瞧不起舜及他的亲戚,而是都能克尽妇人之道。舜待人谦和,做事勤勤恳恳,到处受人欢迎拥护,在历山(永济县雷首山)耕地,舜耕田把好地让人,历山居民都受他的感召互相也不争了,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雷首山下的雷水)捕鱼,舜把鱼多的地方让给别人,在他的带动下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雷泽居民都愿让房屋给他居住;在河滨(永济县北部)烧陶器,制陶质量好,还常常讲道理解决人们的争执纠纷,陶业居民都与他合作,因此河滨出品的陶器都不粗疵而特别精细;人们都愿意同他在一起,凡是他住过的地方,都受他的感召,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
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虽然如此,可是瞽瞍和后母还是想杀害他,有一次叫舜修理米仓,见舜上了仓顶,就从下面放火烧仓,舜赶紧用胳膊夹两个斗笠从米仓上跳下,逃脱此难。过后瞽瞍又让舜挖井,等舜深入井底时,立刻把土石往井中填,幸而舜从井底旁边洞口逃出,又逃过这次灾祸。
尧见舜居家和处世一切表现确是一位有才干的贤者,深为器重;因此舜五十岁时,即让他代行天子的职权,办理国事,果然天下大治,四方拥护;到六十一岁那年正式继承尧而为天子。即位后,戴着天子旌旗回乡省亲,对父母恭敬孝顺,小心谨慎的情况,还是如同昔日为人子时一样;瞽瞍和象都被感化了。封弟弟象为诸侯。舜在位有三十九年之久,享年一百一十岁。
后来,孔子在《中庸》里称:“舜其大孝”,也就是说:“舜,真是大孝之人啊!”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课后作业】
1、诵记圣言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卷一・学而第一》)
(2)、“故曰: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长,君子一孝一弟,可谓知终矣。”(《大戴礼记・曾子立孝》)
2、阅读史书,讲历代记载的仁德行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