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王朗学华歆(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1月03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王朗(1)中年以识度(2)推华歆(3)。歆蜡(4)日,尝集子侄燕饮(5),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6)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7),去之所以更远。”(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1) 王朗:本名严,字景兴,三国魏郯(今山东省郯城县)人。东汉末被举为孝廉,曾任太守;魏明帝时任司徒官职。
(2)识度:见识及度量
(3)华歆(音化新):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唐(今山东省禹城县西南)人。东汉末担任尚书令之官职,魏明帝时任太尉。
(4)蜡(音栅):祭名。年终祭万物。
(5)燕饮:宴饮。
(6)张华:字茂先,晋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南)人。博学多闻,担任至司空官职。
(7)形骸之外:外在的形貌。

【语译参考】

王朗到了中年,相当推崇华歆的见识和度量。华歆在年终举行蜡祭当天,子侄聚在一起饮宴,王朗也学他。有人向张华提起这件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只是外表,与华歆比较起来,差远了。”

【研析】

王朗欣赏华歆的见识和度量,想见贤思齐,于是有样学样。华歆在年终举蜡祭时团聚子侄们一起吃饭,王朗也如法炮制。旁人看到这个情形,就批评王朗的做法,只做到表面功夫,内心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华歆的境界,且差距甚远。

一个人的外在行为,通常是他内心想法的表现,所谓表里一致。尤其是一些足为人楷模者,其所表现出的风范与气度,有平日深厚的涵养做基础。在当今社会上,经常会办理相关表扬活动,如孝亲、好人好事、模范劳工、模范生等。该等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透过表扬这些标竿人物孝顺、热心公益、工作认真、品学兼优的精神,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重视内在心性的提升才是根本,仅模仿标竿人物的外在言行,并不具意义。

【延伸思考】

1、你觉得做好一个人应符合哪些标准?哪一个人是你心目中的标竿人物?为什么?你准备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2、从正面思考,我们应该要见贤思齐;另由反面思考,我们也可以从看到一些人做错事,而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你觉得当今社会,以媒体为例,应该要多表扬好人的善行,还是要多报导一些犯罪的个案,才能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1996年)
2、《【解读经典】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04年)
3、《世说新语》(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