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7月08日】
编者按:本网站发表了由李剑同修写的“《帝范》─盛世明君唐太宗的治国之道”系列文章,由于该同修被严重迫害致残,该系列不能继续。另有同修开始将原文译成白话文,但是不能完成“评析”部分。如有同修能协助完成“评析”部分,请将来稿寄正见编辑信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夫功成设乐,治定制礼。礼乐之兴,以儒为本。宏风导俗,莫尚于文;敷教训人,莫善于学。因文而隆道,假学以光身。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游文翰,不识智之源。然则质蕴吴竿,非寡羽不美;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是以建明堂,立辟雍。博览百家,精研六艺,端拱而知天下,无为而鉴古今。飞英声,腾茂实,光于不朽者,其唯学乎?此文术也。斯二者,递为国用。
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笔端;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偃七德之余威,敷九功之大化。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也。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安危兴废,咸在兹焉。
人有云,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非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小人俯从其易,不得力行其难,故祸败及之;君子劳处其难,不能力居其易,故福庆流之。故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欲悔非于既往,惟慎祸于将来。当择圣主为师。毋以吾为前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吾在位以来,所制多矣。奇丽服,锦绣珠玉,不绝于前,此非防欲也;雕楹刻桷,高台深池,每兴其役,此非俭志也;犬马鹰鹘,无远必致,此非节心也;数有行幸,以亟劳人,此非屈己也。斯事者,吾之深过,勿以兹为是而后法焉。但我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亏。然犹之尽美之踪,于焉多愧;尽善之道,顾此怀惭。况汝无纤毫之功,直缘基而履庆?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
译文:
功业完成,国家安定之后,就应该制礼作乐,致力于教化万民。制礼作乐的大事,应该以学者为中心才能做好。
宏广风化,导引习俗,没有比用文术更好的了;宣扬教化,训诲民众,没有比学校教育更好的了。原因在于依靠文术,可以弘扬道德;凭借学习,能够光显身名。不靠近深溪,就不会知道地有多厚;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明白智慧的根本。出产在吴地的竹竿虽然质量优良,可作良箭。但如果不放在弓弦上,就没法显出它的功用。尽管天资聪慧,善辨有识,但不学习也终究成不了大器。因此设立了明堂,作为尊贤之所,建立了学校,作为学习之地。做君主的,必须博览群书才能积累学问,深入探讨六艺的精髓,才能增长见识。端拱无为,就可以鉴古知今,安然地把国家治理好。要想扬英贤的名声,传嘉美之德行,从而使自己能不朽于世,不靠学习怎么能行呢?这就是礼乐儒术的价值。因此,这两者交互使用,不偏不废,才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所在。
无论兵祸怎么惨烈,但最后决定成败的仍是文术;无论灾乱怎样弥漫天地,兴盛和衰亡也只取决于战争。每当战事降临之时,人们就会追求坚戟利盾的武力,从而轻视了学校教育。等到海晏河清,兵尘不起,天下平定之后,君王必须放弃武功而专修文治,用高尚的道德去感化百姓,用丰厚的物质去养育黎民。每当这样的时候,人们就会丢开兵器而钻研诗书。由此可知,文武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究竟是尚文还是尚武,必须结合时事恰当运用。武人和学者,两者同样重要,丝毫不可偏废。以上讲的十二条,是帝王统治天下的大略纲领。江山是平安还是危乱,是兴盛还是衰败,其中的道理都包括在其中了。
有人说,难的不是明白这些道理,而是不易实行;更难的不是一时能够实行,而是能否坚持始终。所以说,暴虐荒乱之君,原本不是只懂得作恶一条路;圣明睿智的君主,也不是没有缺点和错误。原因是正路幽远而难以循行,邪路近在眼前而极易踏入。小人只愿意选择那些容易的事情去做,不愿努力去做较为困难的事情,所以灾祸和失败就与他们伴随。君子因为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不愿毫不费力地去做容易的事情,所以福祉和庆瑞也总环绕着他们。因此,是福是祸,都是由人自己的选择所决定的,能够痛悔过往的缺失,后来做事就会谨慎有加,不至招来灾祸了。你应该选择那些圣明的英主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不要以我为鉴戒。从最好的学起,往往只能得到中等的水平;从中等的学起,往往只能获得下等的水平。因为我的作为算不得上等的德行,就不值得你学习。我从即位为君以来,制作应该说是很多了。喜欢服饰的华美,珠玉的绮丽,这是我不知禁绝欲望的地方;大兴土木,筑台掘池,经常兴起这些事情,这是我不知节俭,纵欲奢侈的地方;斗鸡走马,纵情声色,无远不至,这是我不懂约己,肆志荒唐的地方;多次出游巡幸,以至屡次使百姓们为此辛劳,这是我不知道克己的地方。上述这些事情,是我平日里的大过错,希望你千万不要效法这些。但是我当年挥师平乱,救民于水火,平定了天下的危乱,可以说贡献大于危害吧,所以百姓不会怨愤我的这些过失;我的功过相比较,功劳大于过错,所以德行还算圆满。尽管如此,回顾自己的一生,毕竟还是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反省之余,常深感惭愧。何况你不曾建立过纤细毫末的功绩,却直接从祖辈这里继承了皇位,又怎么能不更加勤奋勉力做一个好的君主呢?如果追求善道,弘扬美德,那么就会基业康泰,身体平安;如果放肆情欲做有亏于德行的事情,那么就会基业倾危,身死国灭。要知道,国家的基业,确实是形成很慢而败亡很快;天子的地位,也确实是得到很难而失去很易啊!自己怎么能不珍惜并谨慎小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