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7月07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省躬﹙1﹚讥﹙2﹚诫﹙3﹚,宠增﹙4﹚抗极﹙5﹚。
殆辱近耻﹙6﹚,林皋﹙7﹚幸﹙8﹚即﹙9﹚。
【读音练习】
省(shěng) 躬(gōng) 讥(jī) 诫(jiè) ,
宠(chǒng) 增(zēng) 抗(kàng) 极(jí) 。
殆(dài) 辱(rù) 近(jìn) 耻(chǐ) ,
林(lín) 皋(gāo) 幸(xìng) 即(jí) 。
省﹙ㄒㄧㄥˇ﹚躬﹙ㄍㄨㄥ﹚讥﹙ㄐㄧ﹚诫﹙ㄐㄧㄝˋ﹚,
宠﹙ㄔㄨㄥˇ﹚增﹙ㄗㄥ﹚抗﹙ㄎㄤˋ﹚极﹙ㄐㄧˊ﹚。
殆﹙ㄉㄞˋ﹚辱﹙ㄖㄨˋ﹚近﹙ㄐㄧㄣˋ﹚耻﹙ㄔˇ﹚,
林﹙ㄌㄧㄣˊ﹚皋﹙ㄍㄠ﹚幸﹙ㄒㄧㄥˋ﹚即﹙ㄐㄧˊ﹚ 。
【字词义解释】
﹙1﹚省躬:自我反省。省是反省、检讨。躬,自身。
﹙2﹚讥:讥笑、讽刺。
﹙3﹚诫:警告。
﹙4﹚宠增:受到更多的恩宠。
﹙5﹚抗极:很高很高的意思。抗通亢,高也。极,非常,十分的意思。
﹙6﹚殆辱近耻:接近耻辱。殆,近。近,靠近。
﹙7﹚林皋:山林皋壤,即山野隐居之地。皋,水边高地。
﹙8﹚幸:希望。
﹙9﹚即:到达。
【译文参考】
听到别人讥笑、讽刺、警告我们的话时要自我检讨,反省我们的言行是否超出了规范。当我们受到的恩宠愈来愈多,地位愈来愈高时,就会有人妒嫉,毁谤、流言、陷害就会层出不穷,那么耻辱、灾祸就与我们愈来愈近。这时你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急流勇退,到山林皋壤僻静之地,过着平淡的生活,远离灾难。
【文字的故事】
“躬”是一个兼具象形、会意、形声的字,“ ”―这是金文中的写法。“ ”―这是小篆中吕部的写法。“ ”―这是小篆中身部的写法。小篆中第一个字从吕从身,吕是脊椎骨的意思,合脊椎骨与身就成为“躳”。第二个字从身从弓,是取其身曲如弓的意思,而且从弓声。不论从吕从弓,这个字就是身体的意思,引申为自身。当身曲如弓时就代表恭敬、谦卑。所以躬有这两层的意义。
【深入思考与讨论】
陶朱公的故事
陶朱公就是春秋时代越国的大夫范蠡,他除了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灭吴,还协助勾践称霸诸侯,为越国立下不世之功,并担任上将军的职务。但是他觉得勾践是一位只爱江山,不惜群臣的君王,也觉得职位高了,任职时间长了,不一定是好事,于是就兴起离开勾践的念头。那时,他与勾践还在吴国,想到班师尚未回朝,国君仍然在外,就此离去有失一个做臣子的道理,因此没有行动。
回到越国后,范蠡就积极准备辞官的事,并且向另一位大臣文种说:“你跟我一起走吧!不然越王一定会杀你的。”文种不以为然,范蠡又写了一封信劝他:“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音痞)。”又说:“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而且告诉他说:“越王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可惜文种听不進去,后来果然被害。
范蠡准备好了之后,就向越王面辞,越王不肯答应,而且威逼利诱他留下,但是范蠡去意已坚,于是乘了一艘小船出三江,入五湖,走得无声无息,竟然没有人知道他去了那里。不久之后,在齐国的一个偏僻海边小镇,来了一户人家,主人自称鸱(音吃)夷子皮,他们在海边开垦土地,辛勤的耕作,没有几年的功夫,就积蓄了巨额的财富。消息传到齐王的耳中,他知道鸱夷子皮就是范蠡,是一位治国的贤臣,于是派人迎接他去担任宰相。但是范蠡认为升官发财虽然是一般人最大的愿望,可是对他来说,名与利已经不是他要追求的目标。所以拒绝了相职,而且把财产分给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自己只带了一些重要的物品和家人,悄悄的离开,去找另一个陌生的环境。
最后他来到“陶”这个地方,他觉得陶是一个四通八达很适合作生意的好地方,于是范蠡就开始从事商业,自称陶朱公。由于他生财有道,能知机、能安业、能接纳、知人善任、信用良好,抽取的利润又很低,大家都愿意跟他往来做生意,没有多久,又积蓄了千万的财富。
据说陶朱公曾经三次积蓄了千万的财富,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却能把这些钱财毫不吝惜的舍弃,分送给贫困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自己再从头做起,而不愿当一个守财奴。就是这种知所進退,能取能舍的临事态度,让他名闻天下,成为商人的典范,因此后世有人把他尊奉为财神。
(1)范蠡为什么在功成名就后选择离开越王?
(2)什么样的商人才称得上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说说你的看法。
(3)怎么样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我们远离“殆辱近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