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6月21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俊乂(1)密勿(2),多士寔宁(3)。
晋(4)楚(5)更霸(6),赵(7)魏(8)困横(9)。
【读音练习】
俊(jùn) 乂(yì) 密(mì) 勿(wù) ,
多(duō) 士(shì) 寔(shí) 宁(níng) 。
晋(jìn) 楚(chǔ) 更(gēng) 霸(bà) ,
赵(zhào) 魏(wèi) 困(kùn) 横(héng)。
俊(ㄐㄩㄣˋ)乂(│ˋ)密(ㄇ│ˋ)勿(ㄨˋ),
多(ㄉㄨㄛ)士(ㄕˋ)寔(ㄕˊ)宁(ㄋ│ㄥˊ)。
晋(ㄐ│ㄣˋ)楚(ㄔㄨˇ)更(ㄍㄥ)霸(ㄅㄚˋ),
赵(ㄓㄠˋ)魏(ㄨㄟˋ)困(ㄎㄨㄣˋ)横(ㄏㄥˊ)。
【字词义解释】
(1)俊乂:杰出贤能的人才。俊,杰出的。乂,才德出众的人。出自《尚书·皋陶谟》,“俊乂在官”。
(2)密勿:勤奋努力。出自《汉书·刘向传》,“密勿从事”。
(3)多士寔宁:众多贤能人士辅佐国事,国家便能和乐安宁。多,众多。士,贤士。寔,通“是”,能够。宁,安定。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4)晋:国名,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来分成韩、赵、魏三家。
(5)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来被秦国灭了。
(6)更霸:二国相继称霸。更,更换、轮替。霸,称雄,做诸侯联盟的首领。
(7)赵: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约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
(8)魏:国名。战国时的一国,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后来被秦国灭了。
(9)困横:受困于秦国的连横政策,被秦国各个击破而灭亡。困,包围、围住。横,连横的简称。为战国时秦张仪所提倡的一种外交政策。与“合纵”相对。
【译文参考】
国家需要贤能出众之士,能专心一致勤奋的努力辅佐朝政。有了这么多贤明人士的辅助,国家的政治才能清明安定,人民才能和乐安宁。
春秋时代,晋文公和楚庄王相继成为当时的霸主,领导其它许多小国。而到了战国时代,楚、燕、齐、韩、赵、魏等六国,都因受困于秦国的连横政策,最后被秦国各个击破而灭亡。
【文字的故事】
密:密的金文写作“ ”,小篆写作“ ”。原本的字义是指山地的三面都高,唯独其中一面比较低,而且四个面所围成的中间部分平坦。所以密字的意思又可引申为“安”,因为山里若有一块较广阔低平的土地,就可以使人安居乐业了。
困:困的甲骨文写作“ ”,树木本来就该顺着天性向四方生长,让枝叶繁盛,但如果加上一个“囗”来限制,就会让树木难以伸展。小篆的写法“ ”,困这个字在小篆中有另外一个意思,“囗”代表房屋的四面墙壁,假如树木能生长在房屋之中,表示这间房屋已经老旧、毁坏了,所以“困”在小篆中又可以当作废弃的屋子。
【深入思考与讨论】
战国时代的中后期,秦、齐为当时两大强国,都极力想向中原地区扩张。苏秦当时向秦惠王建议“吞并诸侯,称帝再治”之计,却不被秦惠王接受。几经挫折后,苏秦反而说服了弱小的韩、赵、魏、楚、燕及齐,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种“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原则称之为“合纵”,苏秦因合纵之成功,成为六国联盟之相。
后来张仪来到了秦国,见了秦惠王。这时的秦惠王,正为诸国的合纵而烦恼,张仪以其能言善辩的才能,分析当时的情势,秦惠王非常认同,而且认为张仪是个人才,于是秦惠王拜张仪为客卿,后来又封为相国,直接参与谋划讨伐诸侯的大事。
张仪因为被秦惠王重用,所以尽心尽力展现他的能力,他推出“连横政策”,以“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原则,来破坏六国的合纵。他深知六国之中,虽然听苏秦之计而合纵联盟,但内部仍有矛盾,不是真的齐心协力。在六国中,齐、楚为大国,他决定先从楚国下手,他让秦惠王把他派到楚国,先以贵重的厚礼买通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得以引见楚怀王。
秦国是当时最大的强国,秦国派使者来,楚怀王热切的接待。张仪开门见山,动之以利直接的说:“秦王派我来与贵国交好,只要你与齐国断交,秦国愿与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余(今河南浙川县)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楚怀王心想,有秦国与我交好,我又何必靠齐国呢!就高高兴兴同意了。大臣们都向楚王贺喜,唯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王说:“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余六百里土地送给大王呢?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我们。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不就任由秦国宰割了!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余的土地让给我们,大王不妨派人先去接收。等商余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迟。”但是楚王那能听得下忠言,一面与齐国绝交,一面跟着张仪到秦国接收商余。
楚国的使者一到咸阳准备接收商余时,张仪一概否认说:“没有这回事,你一定听错了,秦国的土地怎会轻易送人?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是我自己的土地送给你,不是秦国的土地。”使者一回报,楚王气得立刻发兵攻打秦国,秦国不仅迎战,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从此元气大伤。
张仪后来又到齐国、燕国、赵国、韩国、卫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就这样,六国的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破坏了。
(1)楚王为了利益而违背承诺和齐国断交,事后发觉被骗,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结果造成更大的损失。说说看,从这个故事当中,你学到了什么?
(2)想想看,造成六国合纵联盟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