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字文(三十)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6月07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右(1)通(2)广内(3),左(4)达(5)承明(6)。
既(7)集(8)坟典(9),亦(10)聚(11)群英(12)。

【读音练习】

右(yòu) 通(tōng) 广(guǎng) 内(nèi),
左(zuǒ) 达(dá) 承(chéng) 明(míng)。
既(jì) 集(jí) 坟(fén) 典(diǎn),
亦(yì) 聚(jù) 群(qún) 英(yīng)。

右(│ㄡ?)通(ㄊㄨㄥ)广(ㄍㄨㄤˇ)内(ㄋㄟ?),
左(ㄗㄨㄛˇ)达(ㄉㄚ?)承(ㄔㄥ?)明(ㄇ│ㄥ?)。
既(ㄐ│?)集(ㄐ│?)坟(ㄈㄣ?)典(ㄉ│ㄢˇ),
亦(│?)聚(ㄐㄩ?)群(ㄑㄩㄣ?)英(│ㄥ)。

【字词义解释】

(1)右:方位名,相对字为“左”。
(2)通:达,由此处到另一处。
(3)广内:指广内殿,是皇帝收藏典籍图书的地方。广,宽,相对字为“狭”。内,里面。
(4)左:方位名,相对字为“右”。
(5)达:至,到达。
(6)承明:指承明殿,是皇帝会见文武大臣的地方。承,继续。明,光。
(7)既:又。
(8)集:会,合聚。
(9)坟典:《三坟》和《五典》,为中国最古老的书籍,早已失传。坟,指《三坟》,记载三皇(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书。典,指《五典》,记载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的书。
(10)亦:也。
(11)聚:会合。
(12)群英:许多才德出众的人才,这里指文武百官。群,多数。英,才德出众的人。

【译文参考】

宏伟的宫殿里四通八达,右边通向藏书的广内殿,左边则连接到承明殿;广内殿收藏了《三坟》和《五典》等经典名著,承明殿则聚集了文武百官等英才。

【文字的故事】

右:金文字体的“右”写作“ ”;小篆字体的“右”写作“ ”。“ ”就是手;当手应付不
来的时候,便使用“口”来协助,就像有些时候我们用手解不开绳结时,也会利用嘴巴(口)来帮忙解。所以“右”的本义有“手口相助”的意思。

内:甲骨文字体的“内”写作“ ”;金文字体的“内”写作“ ”。“ ”像房屋的外形,
而“ ”就是“入”,所以進入屋里就是“内”。

左:金文字体的“左”写作“ ”;小篆字体的“左”写作“ ”。不管是使用左手做事或是在左边工作都有从旁协助的涵意,所以“左”的本义有“手相左助”的意思。

集:甲骨文字体的“集”写作“ ”;金文字体的“集”写作“ ”;小篆字体的“集”写作“ ”。这几种字体都可以看出来鸟停在树上的样子,所以“集”的本义有“群鸟在树木上”的意思。

典:甲骨文字体的“典”写作“ ”,样子就像用双手承接简册,由此可知很重要的“册”
就是“典”。而金文字体的“典”写作“ ”,样子就如同把“册”放在“丌”上,“丌”是
专门存放书籍的器具,也就是说存放在“丌”上的书籍称作“典”。

【深入思考与讨论】

诗礼传家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被称作“庭训”、“诗礼垂训”等等,那么孔子自己的后代称此为“祖训”,自称为“诗礼传家”。

孔子教孩子学诗学礼的事,见于《论语•季氏》。书上说,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庭中,他的孩子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被孔子叫住,问孔鲤学过《诗经》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就对孔鲤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经》。后来又有一天,孔鲤从院里经过时又被孔子叫住,又问孔鲤学习礼仪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很难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又退回去,去学习礼仪。

孔子曾经说:大家何不学学“诗”呢?诗既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志趣,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又能与大众的感情交融,也足以发泄自己委屈的情绪。从近的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父母;远一点来说呢,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君上;另外可以多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孔子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段话可理解为《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纯净的思想来创作这些诗篇,而读了它之后,人可以去除邪恶的思想。

而“礼”则是人人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礼仪等等。孔子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这就是“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所在。

中国人自古就注重庭训家教;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和美德,常见于历朝历代著名的家训家规中。例如,北齐颜之推以传统道德教育、立身治家之道来教导子孙,他的《颜氏家训》被后人尊为家训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

(1)孔子为什么要教他的孩子孔鲤学诗学礼?
(2)这个故事中告诉我们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一个人应该学习的?
(3)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美德,请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也同样具备了这样的美德?
(4)请分享你所知道的有关“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故事。(可参考“做人应守信知礼”)

附录:

做人应守信知礼

陈实,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人,因曾任太丘长,所以人称陈太丘,以正直和操守严正而闻名于世。他的儿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下,很小便深知守信知礼等这些做人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陈太丘有一次同友人约好要一起外出,约定的时间中午已过了,可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独自一人走了。朋友来后,见陈太丘七岁的儿子元方正在门外玩耍,便问:“你父亲在吗”?答曰:“等您很长时间您都没有来,他已经走了。”

这位友人生气的说:“真不是人!同别人约好了,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与家父约好中午到,可您中午却没到,这是无信;在子女面前辱骂他们的父亲,这是无礼。”

友人见眼前这位七岁孩童都懂得做人要守信知礼,自己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下车来牵元方的手以表歉意。

诚实守信是“真”的一种具体表现,知书达理是有修养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古人崇尚的做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