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8月18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奉而献之厉王(2)。厉王使玉人(3)相(4)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5),而刖(6)其左足。及厉王薨(7),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8)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9)?”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10)之以石,贞士(11)而名(12)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13)。”王乃使玉人理(14)其璞而得宝焉,遂命(15)曰「和氏之璧”。(出自《韩非子・和氏》)
【注释】
1.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得玉璞于楚山中,这儿省略“于”字。和氏:就是卞和。玉璞:玉在石中还没有经过处理。
2..奉而献之厉王:就是奉而献之于厉王,这儿省略“于”字。之:指玉璞。
3.玉人:玉工。
4.相:鉴定。
5.诳(音狂):欺骗。
6.刖(音月):断足,古代的肉刑。
7.薨(音轰):古代诸侯死叫薨。
8.泣:泪。
9.子奚哭之悲也:你怎么哭得这样悲伤呢?
10.题:品评,评价。
11.贞士:正直之士。
12.名:称。
13此吾所以悲也:这是我悲伤的缘故。
14理:治玉。
15命:动词。命名的意思。
【语译参考】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蕴藏有玉的石头,捧着它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治玉的匠人鉴别它,治玉的匠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骗人,就砍去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着那块蕴藏有玉的石头献给武王。武王让治玉的匠人鉴别它,匠人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骗人,就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就怀抱着那块蕴藏着玉的石头在荆山脚下痛哭。三天三夜后,哭干了眼泪,眼里流了血。
楚文王听到这消息,让人去问哭的原因,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不是为砍脚而悲伤,我悲伤的是宝玉被人说成是石头,忠贞的人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楚文王于是派治玉的匠人雕琢那块蕴藏着玉的石头,从中得到一块宝石,就命名为“和氏之璧”。
【研析】
《和氏》是《韩非子》中少数几篇不足千字的短文之一。这一段以叙事为主,借楚人卞和两次向君王献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璞而先后被砍去左脚、右脚的悲惨事例,形象的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想让君王承认真理是极其困难的,比识宝更难。因为“人之于法术也,未必和氏璧之急也”所以历史上真理被接受总要走一段很艰辛而曲折的路。每当真理出现的时候,总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认识并坚持。
“和氏璧”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很广,也被一些人用来表达那种怀才不遇的心情。
【延伸思考】
1.如何看待和氏之悲?
2.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什么是真理?
3.如何避免和氏的悲剧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