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9月04日】
孙思邈和备急千金要方
唐朝孙思邈,人称孙真人。最代表性的著作是《备急千金要方》。
有人说,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弱冠前,因为身体不好、常生病,几乎用光了家产;他二十岁以后开始学医,成为一个好医生。
古时学医的人,常能从当中学到很多道家的养生之术。因此,孙思邈后来可以长命百岁,活到一百零一岁,有的书中说他活到一百四十一岁。
一般的看法认为,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比较注重的是小孩和妇人。小孩最重要,可照顾小孩的女人更重要;因此,就以“妇人科”、“小儿科”当作最前面的首要章节。
《备急千金要方》书中第一部分即以“大医习业”、“大医精诚”开始;可见,孙思邈最注重的应该是医德与医术的养成。不只如此,《备急千金要方》重视妇科、儿科,也非常重视以药物和食物当作治病的重点;平常的食物也能让人吃得健康。
药物和食物
《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六卷,“食治篇”的序论中有:人体本来应该是平和的,如果好好养生,应该不会生病;不要随便吃药,吃药也许在某方面的病稍有帮助,却也因为有所偏,而会造成内脏之气的不平衡,反而更容易受到外来的侵袭。原文云:“仲景曰,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
孙思邈在书中引用《河东卫泛记》所说的:扁鹊讲,人所赖以为生的身体,如果乱了气就会生病。
用药只能祛除生病的烦毒,而医生扮演的也只是延续人的生命、扶病起垂危的角色。真正日常安身的根本,却在于食物。但是生病了,要快速治疗的,当然,仍有赖于药物。
所以,不懂适当饮食的人,生存得不好;而如果不明白吃药有所忌讳,乱吃的话,更是不可能在有病或危急时用药祛除病情。
食物和药物,实在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如果疏忽对它们的学习,那可不行!
其实,食物本就可以排除外邪入侵,又能让脏腑各有所安;适当的食物更能让人的心情愉快、精神舒爽,因此能滋养血气供应足够的营养。
食物能让人的病情平复,也能释放掉病人不好的情绪,而养好了气血;如果懂得使用食物祛病,又懂得用食物安定情绪,这样的医生才称得上好医生!
原文:“人之所依者,形也,乱于和气者,则病也。理于烦毒者,药也,济命扶危者,医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屙,可以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最好的养生、让人不生病的方法,不是使用药物,反而是自然的食物、运动等法。
孙思邈云,当医生应该知道生病的根源,知道他这个病人犯了哪些问题,再用适当的食物来调治。
中医师常使用“望、闻、问、切”四诊,以了解生病根源的大概。
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源之后,为了调整人体的病,先考虑食物疗法,当食疗不足以愈病,不得已,才考虑用药。为什么呢?
古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发用乖宜,损伤处众,药之投疾,殃滥亦然。”比喻用药就犹如驾驭军队,军队的力量是猛暴的,怎能容许随便发动?
不适当的用兵,会增加损伤;而治病呢,如果乱用药物,也是同样道理,会增祸殃的;因此,用药就得非常小心,还是先考虑食物疗病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