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9月3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yǒng shǐ
咏史
shàng yǒu tí páo zèng,yīng lián fàn shú hán。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bù zhī tiān xià shì,yóu zuò bù yī kān。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ㄩㄥˇㄕˇ
咏史
ㄕㄤ?ㄧㄡˇㄊㄧ?ㄆㄠ?ㄗㄥ?,ㄧㄥ ㄌㄧㄢ?ㄈㄢ?ㄕㄨ?ㄏㄢ?。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ㄅㄨ?ㄓ ㄊㄧㄢ ㄒㄧㄚ?ㄕ?,ㄧㄡ?ㄗㄨㄛ?ㄅㄨ?ㄧ ㄎㄢ。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者】
高适,字达夫,唐渤海捎县?今河北省景县?人。生于唐武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享年六十四岁。
高适家中虽世代为官,但是早年并不得意,科举、从军都未能如愿,所以过着清苦的生活。直到年过五十经人推荐進入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后,才发挥出他的才干,从此直上青云,受封为渤海县侯,死后并追赠礼部尚书。作为一个诗人来说是很少见的。
高适是一个耿直、热情又有才华的人,经历过贫困、失意、战争,所以他的诗充满着慷慨、粗犷、悲壮的气氛,写出来的都是掷地有声的肺腑之言,因此能打动人心,“读之使人感慨”。
【批注】
?1?尚有:如果还有。
?2?绨袍:用粗厚的丝织品做成的袍子,可御寒。
?3?范叔:指战国时魏人范雎(jū,ㄐㄩ)。他的字叫叔,所以称范叔。范雎曾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待过,有一回随着须贾出使齐国,但是齐君没有接见须贾,反而听说范雎善辩而送给范睢黄金与食物,须贾知道后认为是范雎出卖了魏国,因此大怒。回国后就将此事告诉了魏相,将范雎打得几乎死去。范雎设法逃了出来,跑到秦国改名张禄,受秦王重用,成为秦相。秦国强大后想攻打魏国,于是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求和。范雎故意穿着破衣求见,须贾见到范雎如此贫寒,就送了一件绨袍给他,表示念旧之意。等到须贾知道张禄就是范雎后,吓得他赶快请罪,因为他有赠袍之事,还有念旧之情,于是范雎不计前嫌,把须贾送回魏国去了。
?4?士:有才德有能力的人。
?5?布衣:平民百姓。
?6?看:在唐代读第一声kān,ㄎㄢ。
【译文】
会有丝袍赠送这件事情的发生,应该是因为还有怜悯范雎贫寒的心吧。但是不知道范雎已经是天下知名的贤士,仍然把他当作平民百姓来看待,就不足为训了。
【诗中有话】
这是高适看完《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的有感之作。他对须贾的行为有褒有贬,当须贾看到范雎穿着破旧的衣物,乔装成落魄之人去见他的时候,须贾心中想起往日,而生出同情之心,除了留他吃饭,还送他一件丝袍。因此诗人认为须贾是富有怜悯之心的人,所以诗的前两句是褒扬须贾的。但是对于须贾没能看出秦相张禄就是范雎这件事,诗人颇不以为然,他认为须贾识人不明,重视衣着外表,不知道什么是人材,再次把范雎看走眼,是须贾不该有的失误。所以诗人不着痕迹的用后两句来贬责须贾。这首诗不但是对历史人物的评断,也是告诉世人要有慈善的心,不可用外表来判定他人的成就。高适就是这么样的一个诗人,直言直语,所以读他的诗,可以激励我们進取与反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