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1月28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 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 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十日不進〔2〕。师襄子曰:“可以益〔3〕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4〕也。”有间〔5〕,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6〕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7〕也。”有间,有所穆然〔8〕深思焉,有所怡然〔9〕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10〕而黑,几然〔11〕而长,眼如望羊〔12〕,如王四国〔13〕,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14〕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15〕也。”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

〔1〕鼓琴:弹琴。“师襄子”:卫国乐师。
〔2〕進:前進,此指不再学习新的曲子。
〔3〕益:加,增加,此意同“進”。
〔4〕数:技术,方法。
〔5〕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6〕志:志趣,意旨。
〔7〕为人:作曲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穆然: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
〔9〕怡然:和悦的样子。“怡”,高远的样子。
〔10〕黯:深黑。
〔11〕几:通“颀”,颀长。
〔12〕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13〕四国:四方,天 下。
〔14〕辟:通“避”。辟席: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
〔1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

【白话解说】

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 啊。”

【研析】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这篇文章,不仅给后代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音乐的榜样,也传达出大教育家孔子的好学、善学的精神。从孔子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可见其知音之深与治学之严谨。

【延伸思考】

现代人学东西大都是多而杂,只想速成,凡事多多益善。看起来每样都会,事实上每样都不懂,所谓“样样精通,样样疏松”。看了“孔子学鼓琴”的故事,对于孔子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你有什么启发?

【相关资料】

伯牙与锺子期

俞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有一次,当俞伯牙意在表现巍峨的高山时,锺子期会回应道:“善哉,峨峨兮若泰。”而当意在流水时,锺子期会感慨的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俞伯牙想弹什么,锺子期一定能心领神会。俞伯牙游览泰山时遇到暴雨,只好在悬崖下避雨。俞伯牙感到心悲,以抚琴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琴声最初表现久而不停的雨声,后来是山崩的巨响。每奏一曲,锺子期都能说出伯牙的心声,令俞伯牙感叹不已。

后来,锺子期因病而逝,俞伯牙悲痛万分,世上再也没有值得让他为之抚琴的人了。于是俞伯牙破琴折弦,终生不再抚琴。

成语“高山流水”、“ 伯牙绝琴”、“ 伯牙之叹”等都出于这个典故。后世有“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最难求” 的感叹。但我们也从中可知一个好的琴家,高超的琴技仅是一个方面,而其达到与天地相通的空灵境界方是他成为天下妙手的根本。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