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文行忠信(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1月22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孔子以四教〔1〕:文〔2〕,行〔3〕,忠〔4〕,信〔5〕。绝〔6〕四:毋意〔7〕,毋必〔8〕,毋固〔9〕,毋我〔10〕。所慎:齐〔11〕,战〔12〕,疾〔1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14〕。不愤不启〔1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6〕,则弗复也〔17〕。(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

〔1〕四教:四种教学内容。
〔2〕文:诗书礼乐等文献典籍。
〔3〕行:德行、行为。
〔4〕忠:忠恕,对人对己诚实忠厚。
〔5〕信:守信用。
〔6〕绝:杜绝,戒绝。
〔7〕意:意度,猜测。
〔8〕必:固执。
〔9〕固:固陋,孤陋寡闻。
〔10〕我:自我,这里是突出自己的意思。
〔11〕齐:通“斋”,斋戒。古人在祭祀或重大典礼前,自身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沐浴更衣、吃素戒酒、不与女人同房等,以示虔诚。
〔12〕战:战争。
〔13〕疾:疾病。
〔14〕罕:少。
〔15〕愤:郁结,愤诽,指渴望求知而不得的心理状态。“启”:启发。
〔16〕隅:角落。“反”,反推,类推,推论。“举一隅 而不以三隅反”,举出一个角落而不能以此类推其它三个角落。由此衍出“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后又演为“举一反三”的成语。
〔17〕复:重复。

【白话解说】

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诗书礼乐等典籍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不随意猜测,不固执己见,不孤陋寡闻,不自以为是。他最谨慎小心对待的有:祭祀前的斋戒,战争,疾病。 孔子不轻易讲到的是利、命和仁。孔子教导弟子:如果不是心求通而未通的,就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的,便不再反复教导他。

【研析】

孔子所谓的四教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学习,“行”是行为和品德,“忠”是对任何事物尽本份,“信”是守信用。“行”、“ 忠”、“ 信”都是品德的修养。孔子认为教育要以品德为先,然后学习文化知识才有用处。他要求弟子首先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行有余力”,然后才学文化知识。孔子还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也可以看出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是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读书人修好品行,才算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

【延伸思考】

1.孔子教导弟子,所秉持的态度是“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希望弟子以积极的求学态度来面对学习。师长如此殷殷期盼,使学生战战兢兢,不敢马虎。想一想,你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学习?这样的态度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2.“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芸芸众生,皆可以为鉴。你曾经与“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样的人相处吗?感觉如何?你见过随意臆测他人,固执己见,孤陋寡闻,好自我彰显的人吗?感受又是什么?

【相关资料】

孔子学说影响

终孔子一生,虽然他仕途失意,但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却十分深远。

政治方面: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儒家便成为中国历来的“正统之学”。任何想飞黄腾达,或想实现政治抱负的人,非要精通儒学不可。

教育方面:孔子所开创的私人讲学之风,流传后世而增大其规模。当儒学成为“正统”官学之后, 中国的教育事业便以它为中心,儒家文化得以兴盛。小孩,若家境不太差,能够供养他读书的话,自小开始就要诵习儒家经典,为未来立身处世铺路。这可反映了儒学深入民心的程度。

思想方面:儒家所主张的“仁”,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读书人,以 “仁”为本所推展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可说是中国读书人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孔子的思想,历来有不少人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

社会方面:由于学习儒学可以使平民晋身统治阶层,提高社会地位,所以传统中国社会便出现四民之说:“士、农、工、商。”士即读书人,中国古代读书人皆是儒生,位列四民之首。不论他们出身如何,总之能出仕为官,就会受到尊重。读书人有他们的清高,但下层人民连生计都成问题,文化出现断层,而令儒家的理想抱负不能广及民间,“大同”世界的“众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理想很难实现。

总括而言,儒学影响着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文化,我们在学习儒学时,不要被各种有所预设观点的作者所误导,要以一颗清明的心,去体会个中值,这才能得其精髓。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