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1月16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曹操在许(1),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2),未可卒制(3)。”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4)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5),东京榛芜(6),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7),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進。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汉纪五十四》)

【注释】

(1)许:属颍川郡,献帝徙都,改曰许昌。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县西南。
(2)恣睢(音字虽):恣行暴戾。
(3)未可卒(音猝)制:急切未可制服。
(4)缟(音搞)素:白色的衣服,指丧服。
(5)旋轸(音诊):犹曰回銮。郑玄曰:“轸,车后横木也。”
(6)榛芜(音真无):草木丛杂,比喻荒凉。
(7)时定:及时定计。

【语译参考】

曹操在许县,计划迎接天子(献帝)。众人都认为:“崤山以东还没有平定,而且韩暹(音先)、杨奉等人自认为护驾有功,骄横跋扈,不能迅速制服。”荀彧(音域)说:“以前晋文公重耳接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身穿孝服,使得天下百姓诚心归附。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率先倡导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接圣驾。如今献帝返回旧京,但旧都洛阳荒废,忠义之士希望能保全根本,黎民百姓也怀念旧的王室,为之悲伤。真该藉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这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扶助朝廷,弘扬大义,招揽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这样一来,尽管四方还有叛逆的贼臣,他们能有什么作为?韩暹、杨奉之辈,有什么值得顾虑!如果不及时决定,使别的豪杰们捷足先登,以后尽管再费心机,也来不及了。”于是曹操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兵向西,到洛阳迎接天子。但董承等人扼守险要阻拦,使曹洪不能西進。

【研析】

自汉末以来,豪强并起,军阀割据,汉朝的江山分崩离析。在近百年里,烽火在神州大地燃烧着,多少叱咤风云人物,驰骋杀场,斗志逞勇。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峙的局面。

曹操凭着他的文才武略,广罗人才,逐步扩大势力范围。公元196年听取智囊荀彧等人建议,率军進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早在曹操举兵之前,袁绍智囊就建议他迎接献帝,但袁绍迟疑未决,所以被曹操抢得先机),在政治上取得优势地位。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二00年)官渡之战打败北方强敌袁绍后,逐步统一中国北部。他南征北讨,确立了北方霸主的地位。然后实行“天下平,礼仪兴”、“ 得人才得天下”、“论功行赏,唯才是举”、“ 建铜雀台招贤纳士”等策略。关中一战,更显示曹操的雄才大略。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率军南下,在赤壁和刘备、孙权的联军交战,被打败。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他曾在北方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贡献。他在军事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均颇有成就。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操有十胜:“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而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则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却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

【延伸思考】

1.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其诗风,开启建安文学的新风。请你举其诗与大家分享。
2. 荀彧是曹操的谋士,当曹操遇到难题时,总会征询他的意见。你认为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一位好军师?
3.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得到政治上的优势,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顺利地废掉汉献帝,自立为王。此种作法类似今日的政治角力,为自己以后的仕途铺路。请你举例分析有此种作法的古今人物,其最后命运如何?

【参考数据】

1.《资治通鉴(15)》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轻松读2 》 欧惠章编写 希代书版
3.《白话资治通鉴》 沈志华 张宏儒主编 建弘出版社
4.《资治通鉴今译(四)》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5.《三国志的故事》 郭丰伟编辑部 添翼文化出版1994年出版
6.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D%8F%E6%AD%A6%E5%B8%9D#.E5.BE.8C.E4.B8.96.E8.A9.95.E5.83.B9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